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IBRV对牛单核巨噬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8 20:0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能引起以牛呼吸道为主的多种组织感染,近年来该病流行严重,给养牛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在体外分离培养牛单核巨噬细胞,检测感染IBRV后第6、12、24及48h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NO分泌量、凋亡及主要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动态变化,从细胞、分子水平分析了IBRV感染牛单核巨噬细胞细后其对免疫学功能的影响。吞噬鸡红细胞试验结果显示,感染IBRV后单核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显著降低(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ENL法检测未发现IBRV感染后单核巨噬细胞出现凋亡;应用Griess法检测IBRV对牛单核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结果显示,单核巨噬细胞感染IBRV后产生NO的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24h时巨噬细胞产生NO量达到最高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分子MHCI、 MHCII、CD14、CDlla的表达动态变化,结果显示IBRV感染会正调控与抗感染免疫相关的CD14和CD11a的表达,而负调控与抗原递呈相关的MHCI和MH...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
縮略语表
1 引言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1.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原学
        1.1.2 IBR流行病学
        1.1.3 IBR的预防和控制
        1.1.4 IBR检测方法
    1.2 单核巨噬细胞生物学特性
        1.2.1 单核巨噬细胞与效应分子NO
        1.2.2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1.2.3 巨噬细胞凋亡
    1.3 巨噬细胞表面分子
        1.3.1 CD11分子功能
        1.3.2 CD14分子的功能
        1.3.3 MHCI和MHCII分子功能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IBRV感染对单核巨噬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
        2.1.1 病毒与细胞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溶液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MDBK细胞及病毒培养
50测定">        2.2.2 TCID50测定
        2.2.3 牛单核巨噬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2.2.4 单核巨噬细胞分泌NO的检测
        2.2.5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测定
        2.2.6 细胞凋亡的检测
    2.3 结果
50测定结果">        2.3.1 病毒培养及TCID50测定结果
        2.3.2 单核巨噬细胞培养结果
        2.3.3 单核巨噬细胞分泌NO的量
        2.3.4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特性的测定
        2.3.5 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
    2.4 讨论
        2.4.1 单核巨噬细胞的NO分泌量
        2.4.2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
        2.4.3 巨噬细胞的凋亡
    2.5 小结
3 IBRV感染对单核巨噬细胞表达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
    3.1 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溶液
    3.2 方法
        3.2.1 单核巨噬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3.2.2 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11a和CD14的检测
        3.2.3 细胞表面标记分子MHCI类和MHCII类分子的检测
    3.3 结果
        3.3.1 表面分子CD14的表达
        3.3.2 表面分子CD11a的表达
        3.3.3 表面分子MHCI类和MHCII类分子的表达
    3.4 讨论
        3.4.1 巨噬细胞细胞表面分子CD11a及CD14
        3.4.2 巨噬细胞表面分子MHCI和MHCII
    3.5 小结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与防控[J]. 文亮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04)
[2]一氧化氮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Ⅰ)——性质与功能[J]. 黄波,陈畅.  生物物理学报. 2012(03)
[3]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应用及最新进展[J]. 赵书涛,武晓东,王策,陈永勤,唐玉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22)
[4]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J]. 吴建勇,王治才.  兽医导刊. 2011(01)
[5]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细小病毒共感染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其干扰素表达水平的影响[J]. 刘祥义,陈立功,宋勤叶,杨芳,李艳琴,左玉柱,焦健达,王秀平.  微生物学报. 2011(01)
[6]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进展[J]. 冷雪,武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1)
[7]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与防控[J]. 王永艳,王仲兵,郑明学,古少鹏.  动物医学进展. 2010(01)
[8]一氧化氮在免疫效应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细胞因子的调控[J]. 卢秀红,邓祝新,黄维义,张为宇.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09(12)
[9]NO在炎症及免疫应答中的调节作用[J]. 范精华,刘康,刘保林.  中外医疗. 2009(25)
[10]耻垢分枝杆菌疫苗对小鼠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J]. 徐苗,陈保文,沈小兵,苏城,王国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9(04)

博士论文
[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D]. 季新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2]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重组牛疱疹病毒1型的构建及其在兔体内的免疫原性研究[D]. 任宪刚.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3]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HC基因表达与早期急性移植排斥的研究[D]. 李向东.山东大学 2007
[4]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D]. 周双海.中国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进境牛检疫中的应用[D]. 周斌华.扬州大学 2006
[2]牛疱疹病毒Ⅰ型重组抗原的制备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D]. 吴春涛.山东农业大学 2006
[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 柏亚铎.吉林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71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71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