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冻融循环对五台山高山林线附近典型植被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9 13:06
  晚秋到早春期间,中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域土壤会产生频繁冻融循环,使得团聚体大小,数量以及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团聚体结构的改变。为探索冻融作用对五台山高山林线附近三种典型植被(草甸(CD)、华北落叶松(HL)和云杉(YS))土壤团聚体的影响,通过土柱原位培养,测定季节性冻融期和生长季土壤团聚体含量及土壤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1)三个样地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受到季节性冻融的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且主要发生在融化期。融化期和生长季前期,CD样地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与HL和YS样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三个样地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受到季节性冻融的影响发生显著变化,且主要发生在初冻期和融化期。融化期和生长季,样地间微团聚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3)整个培养期内(除深冻期外),CD样地土壤微团聚体比例高于HL和YS样地,土壤大团聚体比例低于HL和YS样地;深冻期则相反。培养期内(除深冻期外),CD样地土壤结构性弱于HL和YS样地。(4)培养期内,样地土壤大团聚体分形维数在2.472-2.619之间,乔木群落样地土壤大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幅度小于草甸群落样地,其土壤... 

【文章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冻融循环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研究进展
        1.3.1 土壤含水量
        1.3.2 土壤热量
        1.3.3 土壤有机质
        1.3.4 植物根系
        1.3.5 丛枝菌根真菌
        1.3.6 土壤微生物
        1.3.7 土壤动物群落
        1.3.8 土壤盐类
        1.3.9 土壤pH值
    1.4 土壤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之间关系
    1.5 土壤分形维数和土壤孔隙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与研究方案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概况
        2.1.3 地质地貌
        2.1.4 水文概况
        2.1.5 土壤植被类型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设计
        2.2.2 实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冻融循环对林线附近土壤大团聚体影响
    3.1 季节性冻融对大团聚体含量影响
        3.1.1 不同样地土壤大团聚体随时间变化特征
        3.1.2 不同样地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的差异性
    3.2 冻融循环对土壤大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冻融循环对林线附近土壤微团聚体影响
    4.1 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微团聚体的影响
        4.1.1 不同样地土壤微团聚体随时间变化特征
        4.1.2 不同样地微团聚体含量的差异性
    4.2 冻融循环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土壤大团聚体与微团聚体之间的联系
    5.1 不同样地团聚体比例随时间变化特征
    5.2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汶川震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组成及其分型特征[J]. 甘凤玲,王涛,何丙辉,覃自阳,杨兵.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1)
[2]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J]. 庄正,张芸,张颖,李艳娟,高文杰,刘爱琴.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6)
[3]冻融对伊犁草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J]. 徐俏,崔东,王兴磊,朱振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6)
[4]不同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颗粒分形及养分特征研究[J]. 祝忆伟,张志铭,赵勇,赵河,袁晓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5)
[5]多重干湿循环下的土壤裂缝网络几何与分形特征[J]. 刘阳,张展羽,范世敏,王策.  节水灌溉. 2017(06)
[6]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特征[J]. 苏芳莉,赵光辉,王铁良,李海福,李一鸣.  草业科学. 2017(05)
[7]土壤胶结物质分布特征及其对黄土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王子龙,胡斐南,赵勇钢,谭文峰,赵世伟,黄菁华,张耀方,杜璨,尚应妮.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8]冬季积雪与冻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娄鑫,谷岩,张军辉,韩士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04)
[9]五台山站气候资料均一性检验及气候变化趋势分析[J]. 张卉,程永明,杨梅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7)
[10]黄土高原旱地不同种植系统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碳氮分布的影响[J]. 魏艳春,马天娥,魏孝荣,王昌钊,郝明德,张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2)

博士论文
[1]三峡库区林草治理措施对土壤理化特征及坡面水沙的影响[D]. 黄茹.西南大学 2013
[2]黄土高原子午岭植被恢复下土壤有机碳—结构—水分环境演变特征[D]. 赵世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利用CT扫描分析冻融作用对表层黑土和棕壤结构的影响[D]. 邵婧宇.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缙云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碳氮的影响[D]. 李鉴霖.西南大学 2014
[3]淮河流域3个小流域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粒径分布与分形特征[D]. 胡小兰.山东农业大学 2011
[4]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结构特征的影响[D]. 彭思利.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89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89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