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不同利用方式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2 19:57
  本文以呼伦贝尔草原的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三种代表草原类型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的样地调查和采样测定,分析了禁牧、刈割和放牧三种草地利用方式下的植被群落特征和物种分布特性,以及植物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以期阐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呼伦贝尔草原植被恢复重建、合理配置植被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禁牧和刈割利用方式下的物种数量、植被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放牧,且禁牧和刈割提高了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冷蒿、刺沙蓬等退化指示种在放牧样地重要值最大,寸草苔、大针茅、冰草和羊草等适口性好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在刈割和禁牧处理下重要值增加。这表明禁牧和刈割均有利于草地的正向演替。(2)在种群和群落尺度上,不同利用方式对植物碳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氮和磷养分含量均为刈割大于放牧。在种群尺度上,不同物种的养分含量对草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群落尺度上,在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中,植物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刈割显著高于禁牧和放牧,除此之外,其余样地的养分元素含量均差异不显...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利用方式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技术路线图

分布图,分布图,草原,呼伦贝尔


2材料与方法112材料与方法2.1研究区概况2.1.1地理位置概况呼伦贝尔因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盟以北,黑龙江以西,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坐标范围为47°05′-53°20′N,115°31-126°04′E。呼伦贝尔草原的面积占呼伦贝尔市总面积的40%左右,总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常其中,天然草场的面积占草原面积的80%以上。呼伦贝尔降水量呈现由西向东呈增加的趋势,相应的草原类型呈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的规律性分布(张盼弟,2014)。本实验分别选取呼伦贝尔草原的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的天然草场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分别属于呼伦贝尔的3个主要牧业旗,即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和新巴尔虎左旗。研究区分布图见图2.1,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经纬度坐标为47°36′-49°50′N,115°31′-117°43′E;陈巴尔虎旗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经纬度坐标为48°48′-50°12′N,118°22′-121°10′E;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呼伦贝尔市西南端,大兴安岭北部,东与陈巴尔虎旗相接,经纬度坐标为46°10′-49°47′N,117°33′-120°12′E。图2.1研究区分布图Figure2.1Thedistributionmapofsamplingsites

养分含量,植物,草原,刈割


4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分析25图4.1优势植物种碳、氮、磷养分含量图Figure4.1Nutrientcontentofcarbon,nitrogenandphosphorusindominantplantspecies注a:荒漠草原=DS,典型草原=TS,草甸草原=MS,下同;注b: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物种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差异显著(p<0.05),下同。4.1.2不同利用方式对优势种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如图4.2,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原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在三种草地类型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C/N的大小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其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之间差异不显著。C/P在典型草原最大,N/P在荒漠草原最大。在荒漠草原,C/N整体差异性不显著,数值范围较稳定。寸草苔和冷蒿的C/N均为在刈割样地最低,禁牧最高;贝加尔针茅的C/N依次为放牧>刈割>禁牧;砂韭与之相反,为放牧<刈割<禁牧。C/P和N/P的规律相似,贝加尔针茅为刈割>放牧>禁牧,且禁牧显著低于刈割和放牧(p<0.05);寸草苔为禁牧>放牧>刈割,禁牧和放牧之间差异不显著;冷蒿和砂韭为禁牧>刈割>放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和优势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安钰,安慧,李生兵.  草业学报. 2018(12)
[2]青藏高原东部山地草地土壤碳、氮、磷元素计量特征[J]. 赵云飞,洪苗苗,欧延升,黄政,张洋洋,汪霞.  生态科学. 2018(05)
[3]不同干扰方式对呼伦贝尔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特征的影响[J]. 宋向阳,卫智军,郑淑华,李兰花,常书娟,杨勇,刘爱军.  生态环境学报. 2018(08)
[4]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植被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J]. 刘兴华,公彦庆,陈为峰,黄保华,朱荣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11)
[5]封育对荒漠草地生态系统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范燕敏,武红旗,靳瑰丽,谢昀.  中国草地学报. 2018(03)
[6]刈割制度下羊草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机制[J]. 白天晓,刘安娜,郝匕台,宝音陶格涛,杨兆平,包青海,仲延凯,呼格吉勒图.  中国草地学报. 2017(06)
[7]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力对长期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J]. 韩梦琪,王忠武,靳宇曦,康静,李江文,王悦华,王舒新,韩国栋.  西北植物学报. 2017(11)
[8]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原群落斑块植被-土壤特征[J]. 胡艳宇,乌云娜,霍光伟,宋彦涛,王晓光,张凤杰.  生态学杂志. 2018(01)
[9]不同氮磷比处理对甘草生长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黄菊莹,余海龙,王丽丽,马凯博,康扬眉,杜雅仙.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3)
[10]刈割、围封、放牧三种利用方式下草原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J]. 李静鹏,郑志荣,赵念席,高玉葆.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8)

博士论文
[1]内蒙古三类草原放牧退化的早期预警指标研究[D]. 秦洁.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不同割草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动态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研究[D]. 时光.内蒙古大学 2019
[2]围栏封育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 赵如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3]不同管护措施对荒漠草原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 杜雅仙.宁夏大学 2019
[4]不同利用方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 张璐.内蒙古大学 2018
[5]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的化学计量特征[D]. 韩雪娇.内蒙古大学 2017
[6]温带草甸草原碳循环组分分析研究[D]. 张盼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7]不同围封年限下典型草原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 敖伊敏.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8]刈割对松嫩草地物种多样性[D]. 卢黎黎.东北师范大学 2010
[9]草原和荒漠植物养分时空动态与化学计量学研究[D]. 银晓瑞.内蒙古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94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094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e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