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2009~2013年我国H3亚型禽流感病毒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10:13
  为了解近年来我国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2009年~2013年禽流感流行病学监测期间分离到的60株H3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了表面基因的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毒株进行全基因序列分析、抗原性分析及对BALB/c小鼠和SPF鸡的感染性试验,综合评价我国家禽H3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家禽生产以及对我国禽流感综合防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分离到的H3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表面基因的序列测定,发现病毒株主要以H3N2和H3N8亚型为主,但也存在少数的H3N1、H3N3、H3N6亚型禽流感病毒,说明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来源复杂,变异较大。全基因组遗传演化分析表明,病毒基因组来源差异较大,除NS和N8NA基因外,其余基因均属于欧亚分支,与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的诸多亚型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密切,同源性较高,如Hl、H2、H4、H5、H6、H7、H9, H10、H11等。个别节段与人源、猪源及马源的流感病毒同源性较高,提示有可能已经发生基因重排。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我国H3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型众多,差异较大,说明其来源的复杂性。22株病毒的抗原性分析表明,分离到的H3亚型...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禽流感病毒病原学
        1.1.1 禽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1.2 决定宿主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1.1.3 AIV致病性的影响因素
    1.2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
        1.2.1 传染源
        1.2.2 易感动物
        1.2.3 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
        1.2.4 人、禽和猪间的H3型的关系
    1.3 水禽在禽流感传播中的作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H3型禽流感病毒演化分析所用病毒
        2.1.2 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分析所用病毒
        2.1.3 H3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所用病毒
        2.1.4 H3亚型禽流感病毒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所用病毒
        2.1.5 SPF鸡胚和实验动物
        2.1.6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1.7 引物及参考序列
    2.2 试验方法
        2.2.1 病毒基因组RNA提取及反转录
        2.2.2 聚合酶链式反应与目的片段的回收
        2.2.3 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的序列测定
        2.2.4 全基因序列的拼接与分析
        2.2.5 基因型划定
        2.2.6 病毒特异性血清的制备
        2.2.7 交叉血凝抑制试验
        2.2.8 抗原差异性分析
50)的测定">        2.2.9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的测定
        2.2.10 小鼠感染与致病性试验
        2.2.11 SPF鸡感染与致病性试验
3 结果
    3.2 H3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演化分析
        3.2.0 PCR及序列测定结果
        3.2.1 HA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
        3.2.2 H3亚型AIV分离株NA基因遗传演化分析
        3.2.3 内部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
        3.2.4 基因型
        3.2.5 交叉HA-HI试验结果
        3.2.6 r值结果
50)结果">    3.3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结果
    3.4 H3亚型AIV对BALB/c小鼠感染与致病性试验
        3.4.1 小鼠体重变化结果
        3.4.2 感染小鼠3天后脏器病毒分离结果
    3.5 病毒株对SPF鸡感染性试验结果
        3.5.1 感染鸡临床症状及排毒情况
        3.5.2 感染鸡第3天脏器病毒复制情况
4 讨论
    4.1 H3亚型病毒分离株的遗传演化关系
    4.2 H3亚型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分析
    4.3 H3亚型病毒分离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与致病性分析
    4.4 H3亚型病毒分离株对SPF鸡的感染与致病性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7N9 viruses from live poultry markets--Implication of the source of current H7N9 infection in humans[J]. SHI JianZhong,DENG GuoHua,LIU PeiHong,ZHOU JinPing,GUAN LiZheng,LI WenHui,LI XuYong,GUO Jing,WANG GuoJun,FAN Jun,WANG JinLiang,LI YuanYuan,JIANG YongPing,LIU LiLing,TIAN GuoBin,LI ChengJun,CHEN HuaL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16)
[2]2002—2009年中国华东地区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J]. 赵国,刘晓文,钱忠明,薛峰,彭宜,彭大新,刘秀梵.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1)
[3]我国家鸭及野鸭中正粘与副粘病毒的调查[J]. 郭元吉,王敏,金粉根,王平,朱既明,孟凡义,高淑琴,刘丽力,金俐,王永新,张志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2(01)

博士论文
[1]PB1和PA基因与H5N1亚型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有关[D]. 钟功勋.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113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113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