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应激介导达氟沙星诱导LLC-PK1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7 06:41
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广谱抗菌活性和较好的组织渗透性,广泛应用于系统性感染,尤其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FQs的毒性在临床上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毒性、光敏反应、软骨毒性及肾脏毒性等。该类药物产生的许多毒性都与氧化应激具有一定的关系。肾毒性是FQs引起的潜在的、严重的毒性,但是肾毒性是否也与氧化应激有关还不是很清楚。本试验选择猪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为研究模型,研究了动物专用FQs达氟沙星诱导肾损伤的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FQs并降低其引起的中毒性肾损伤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抑制检测,凋亡率检测,初步研究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的毒作用。然后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物MDA,抗氧化酶SOD、CAT及GSH-PX的影响来探究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另外,通过抗氧化剂GSH和NAC的预孵育作用,检测抗氧化剂对达氟沙星诱导的LLC-PK1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达氟沙星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诱发体外培养的LLC-PK1细胞增值抑制,但是只有400μM孵育48h才对细胞产生较大程度的凋亡,凋亡率为...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项依据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1.2.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性质
1.2.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
1.2.3 达氟沙星
1.2.4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
1.2.5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毒性
1.3 氧化应激与毒性
1.3.1 机体氧化还原系统
1.3.2 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机制
1.3.3 氟喹诺酮类药物毒性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2.1.1 细胞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2 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毒性研究
2.2.1 LLC-PK1细胞的培养
2.2.2 细胞形态学观察
2.2.3 MTT法检测LLC-PK1细胞活力
2.2.4 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LLC-PK1细胞ROS含量
2.2.5 LLC-PK1细胞脂质过氧化物(MDA)的检测
2.2.6 LLC-PK1细胞抗氧化酶SOD、GSH-PX及CAT活力检测
2.2.7 流式细胞术检测达氟沙星诱导LLC-PK1细胞凋亡
3 结果
3.1 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形态上影响
3.2 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活力的影响
3.3 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达氟沙星诱导LLC-PK1细胞ROS的产生
3.4 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影响
3.5 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3.6 含硫基类抗氧化剂对LLC-PK1细胞抗氧化酶的保护作用
3.7 流式细胞术检测达氟沙星诱导LLC-PK1细胞凋亡
4 讨论
4.1 ROS介导达氟沙星诱导LLC-PK1细胞毒性
4.2 抗氧化酶对达氟沙星诱导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兽用氟喹诺酮药物长效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黄迪海,张华,傅蕾,张从敬,骆延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2(02)
[2]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J]. 张文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3)
[3]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机制及研究进展[J]. 梁帆,祁伟.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1(03)
[4]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研究新进展[J]. 蒋晓磊,崔玉彬,曹胜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04)
[5]氟喹诺酮类药物肾损害[J]. 郑茜子,苏涛,王玉,李晓玫.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03)
[6]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J]. 廖永晖,汤雨,千年松,窦科峰.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1(01)
[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研究进展[J]. 张欣.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16)
[8]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J]. 初乃惠,黄学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0(07)
[9]真皮细胞外基质中氨基聚糖与蛋白多糖的组成及功能研究进展[J]. 赵筱卓,张国安. 中华烧伤杂志. 2010 (03)
[10]达氟沙星抗体的制备[J]. 陈建新,张利明,魏东,刘海斌,李子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3)
本文编号:3122990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项依据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1.2.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性质
1.2.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
1.2.3 达氟沙星
1.2.4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
1.2.5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毒性
1.3 氧化应激与毒性
1.3.1 机体氧化还原系统
1.3.2 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机制
1.3.3 氟喹诺酮类药物毒性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2.1.1 细胞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2 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毒性研究
2.2.1 LLC-PK1细胞的培养
2.2.2 细胞形态学观察
2.2.3 MTT法检测LLC-PK1细胞活力
2.2.4 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LLC-PK1细胞ROS含量
2.2.5 LLC-PK1细胞脂质过氧化物(MDA)的检测
2.2.6 LLC-PK1细胞抗氧化酶SOD、GSH-PX及CAT活力检测
2.2.7 流式细胞术检测达氟沙星诱导LLC-PK1细胞凋亡
3 结果
3.1 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形态上影响
3.2 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活力的影响
3.3 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达氟沙星诱导LLC-PK1细胞ROS的产生
3.4 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影响
3.5 达氟沙星对LLC-PK1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3.6 含硫基类抗氧化剂对LLC-PK1细胞抗氧化酶的保护作用
3.7 流式细胞术检测达氟沙星诱导LLC-PK1细胞凋亡
4 讨论
4.1 ROS介导达氟沙星诱导LLC-PK1细胞毒性
4.2 抗氧化酶对达氟沙星诱导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兽用氟喹诺酮药物长效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黄迪海,张华,傅蕾,张从敬,骆延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2(02)
[2]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J]. 张文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3)
[3]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机制及研究进展[J]. 梁帆,祁伟.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1(03)
[4]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研究新进展[J]. 蒋晓磊,崔玉彬,曹胜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04)
[5]氟喹诺酮类药物肾损害[J]. 郑茜子,苏涛,王玉,李晓玫.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03)
[6]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J]. 廖永晖,汤雨,千年松,窦科峰.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1(01)
[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研究进展[J]. 张欣.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16)
[8]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J]. 初乃惠,黄学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0(07)
[9]真皮细胞外基质中氨基聚糖与蛋白多糖的组成及功能研究进展[J]. 赵筱卓,张国安. 中华烧伤杂志. 2010 (03)
[10]达氟沙星抗体的制备[J]. 陈建新,张利明,魏东,刘海斌,李子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3)
本文编号:3122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12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