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产生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10:22
大肠杆菌0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氟苯尼考能防治大肠杆菌0157:H7引起的疾病,但是大肠杆菌0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的耐药现象也日趋严重。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肠杆菌0157:H7产生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机理,为减缓细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为临床提供更好地抗菌药物奠定基础。本研究测定氟苯尼考对2株大肠杆菌0157:H7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防突变浓度(MPC)、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和选择指数(SI)。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法将大肠杆菌O157:H7由氟苯尼考高度敏感诱导成耐药,并建立氟苯尼考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的判定依据。以大肠杆菌0157:H7氟苯尼考敏感菌及其耐药诱导菌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对提取的质粒进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检测;通过质粒的转化、接合转移和消除证实该质粒是否与氟苯尼考耐药有关;并对大肠杆菌0157:H7氟苯尼考外排泵表型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RS2和FC1菌株的MIC为4μg/mL,MPC为7.6μg/mL,MSW为4μg/mL~7.6μg/mL,S...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氟苯尼考的化学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2 氟苯尼考的抗菌机理和抗菌活性
3 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4 细菌耐氟苯尼考的分子机制
4.1 酶的灭活作用
4.2 外排泵
4.3 作用靶位结构的改变
4.4 其它耐药机制
5 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菌株
1.2 培养基
1.3 药物及溶剂
1.4 主要试剂
1.5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2.2 大肠杆菌O157:H7体外氟苯尼考耐药诱导
2.3 氟苯尼考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试验结果的评定
2.4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防突变浓度(MPC)的测定
2.5 大肠杆菌O157:H7质粒的检测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检测定位
2.6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菌质粒的转化
2.7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
2.8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消除
2.9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外排泵表型检测
第三章 结果
3.1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的MIC
3.2 大肠杆菌O157:H7体外氟苯尼考耐药诱导
3.3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的MPCpr、MPC、MSW和SI的测定结果
3.4 氟苯尼考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试验的评定依据
3.5 大肠杆菌O157:H7质粒的检测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检测定位分析
3.6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菌株RS2-256质粒的转化
3.7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
3.8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消除
3.9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外排泵表型检测
第四章 讨论
4.1 大肠杆菌O157:H7的体外氟苯尼考耐药诱导
4.2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的MPC和MSW
4.3 氟苯尼考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的评价依据
4.4 大肠杆菌O157:H7质粒的检测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检测定位分析
4.5 大肠杆菌O157:H7质粒的转化、接合转移与氟苯尼考耐药性的获得
4.6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消除
4.7 大肠杆菌O157:H7外排泵主动外排作用与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
4.8 展望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1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 RS2和FC1菌株的MIC测定的方法
2 大肠杆菌O157:H7体外氟苯尼考耐药诱导方法
3 氟苯尼考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试验评定依据的建立方法
4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防突变浓度(MPC)的测定方法
5 大肠杆菌O157:H7质粒的耐药性检测分析
6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菌质粒的转化试验
7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试验
8 SDS-温度交替法消除质粒的方法
9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外排泵表型检测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家药敏纸片制备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观察[J]. 冯邹达. 中国畜禽种业. 2012(06)
[2]鸡源大肠杆菌强毒株耐药基因的定位及耐药质粒消除[J]. 张文波,李宏睿,邓舜洲,蒋新华,冷闯. 中国畜牧兽医. 2012(05)
[3]屠宰猪肠道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及致病性试验[J]. 黄福标,卢冰霞,刘磊,郭旋,张民秀,兰家暖,廖承球,赵彩群,黄伟坚. 中国畜牧兽医. 2012(01)
[4]广西畜禽大肠杆菌O157∶H7流行病学调查[J]. 李军,禤雄标,谢宇舟,谢永平,彭昊,陈泽祥,胡帅,马春霞,杨威,许力干,潘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12)
[5]革兰阳性细菌氟苯尼考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王娟. 中国兽医杂志. 2011(11)
[6]细菌生物被膜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胡辰晨,刘红玲,史蓉蓉,许化溪,苏兆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23)
[7]鱼腥草对仔猪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J]. 牛艺儒,刘雁军,宋燕. 饲料广角. 2010(15)
[8]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氟苯尼考flo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于学辉,李旭玲,杨发龙,海泉. 中国畜牧兽医. 2010(03)
[9]主动外排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J]. 周明明,彭定辉,周铁丽,李超,吴庆,陈栎江,吴莲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4)
[10]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剂研究进展[J]. 阳艳林,刘雅红,薛国聪. 动物医学进展. 2009(01)
博士论文
[1]我国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耐药趋势及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其部分耐药机制[D]. 陶小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隐孢子虫重组蛋白包被抗原的筛选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 唐林生.广西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51582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氟苯尼考的化学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2 氟苯尼考的抗菌机理和抗菌活性
3 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4 细菌耐氟苯尼考的分子机制
4.1 酶的灭活作用
4.2 外排泵
4.3 作用靶位结构的改变
4.4 其它耐药机制
5 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菌株
1.2 培养基
1.3 药物及溶剂
1.4 主要试剂
1.5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2.2 大肠杆菌O157:H7体外氟苯尼考耐药诱导
2.3 氟苯尼考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试验结果的评定
2.4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防突变浓度(MPC)的测定
2.5 大肠杆菌O157:H7质粒的检测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检测定位
2.6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菌质粒的转化
2.7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
2.8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消除
2.9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外排泵表型检测
第三章 结果
3.1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的MIC
3.2 大肠杆菌O157:H7体外氟苯尼考耐药诱导
3.3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的MPCpr、MPC、MSW和SI的测定结果
3.4 氟苯尼考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试验的评定依据
3.5 大肠杆菌O157:H7质粒的检测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检测定位分析
3.6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菌株RS2-256质粒的转化
3.7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
3.8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消除
3.9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外排泵表型检测
第四章 讨论
4.1 大肠杆菌O157:H7的体外氟苯尼考耐药诱导
4.2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的MPC和MSW
4.3 氟苯尼考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的评价依据
4.4 大肠杆菌O157:H7质粒的检测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检测定位分析
4.5 大肠杆菌O157:H7质粒的转化、接合转移与氟苯尼考耐药性的获得
4.6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消除
4.7 大肠杆菌O157:H7外排泵主动外排作用与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
4.8 展望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1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 RS2和FC1菌株的MIC测定的方法
2 大肠杆菌O157:H7体外氟苯尼考耐药诱导方法
3 氟苯尼考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试验评定依据的建立方法
4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O157:H7防突变浓度(MPC)的测定方法
5 大肠杆菌O157:H7质粒的耐药性检测分析
6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菌质粒的转化试验
7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耐药质粒的接合转移试验
8 SDS-温度交替法消除质粒的方法
9 大肠杆菌O157:H7氟苯尼考外排泵表型检测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家药敏纸片制备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观察[J]. 冯邹达. 中国畜禽种业. 2012(06)
[2]鸡源大肠杆菌强毒株耐药基因的定位及耐药质粒消除[J]. 张文波,李宏睿,邓舜洲,蒋新华,冷闯. 中国畜牧兽医. 2012(05)
[3]屠宰猪肠道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及致病性试验[J]. 黄福标,卢冰霞,刘磊,郭旋,张民秀,兰家暖,廖承球,赵彩群,黄伟坚. 中国畜牧兽医. 2012(01)
[4]广西畜禽大肠杆菌O157∶H7流行病学调查[J]. 李军,禤雄标,谢宇舟,谢永平,彭昊,陈泽祥,胡帅,马春霞,杨威,许力干,潘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12)
[5]革兰阳性细菌氟苯尼考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王娟. 中国兽医杂志. 2011(11)
[6]细菌生物被膜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胡辰晨,刘红玲,史蓉蓉,许化溪,苏兆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23)
[7]鱼腥草对仔猪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J]. 牛艺儒,刘雁军,宋燕. 饲料广角. 2010(15)
[8]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氟苯尼考flo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于学辉,李旭玲,杨发龙,海泉. 中国畜牧兽医. 2010(03)
[9]主动外排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J]. 周明明,彭定辉,周铁丽,李超,吴庆,陈栎江,吴莲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4)
[10]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剂研究进展[J]. 阳艳林,刘雅红,薛国聪. 动物医学进展. 2009(01)
博士论文
[1]我国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耐药趋势及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其部分耐药机制[D]. 陶小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隐孢子虫重组蛋白包被抗原的筛选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 唐林生.广西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51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15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