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近年我国野鸟源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6 13:36
  野鸟一直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自然宿主。野鸟在众多亚型AIV的保存、传播和变异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家禽以及包括人等哺乳动物体内分离到的流感病毒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野鸟。为了解我国野鸟种群中AIV的流行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在2017-2019年期间,从全国主要野鸟栖息地采集新鲜粪便样品6356份,共分离到25株AIV,AIV分离率约为0.39%。亚型鉴定显示HA亚型5种,NA亚型4种,形成了7种不同组合,包括3株H3N8、3株H6N1、3株H6N2、1株H6N8、12株H9N2、1株H13N8和2株H16N3。其中,本研究分离的2株H16N3是该亚型AIV在我国西部首次分离。HA基因裂解位点分析发现,本研究所有分离株均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但1株H3N8亚型AIV出现了对哺乳动物致病性增加的分子标志(PB2蛋白E627K突变)。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3N8、H6、H9N2(12株中的2株)、H13N8和H16N3多亚型共15株病毒的HA基因属于欧亚分支,10株H9N2病毒划分为北美分支;除1株H6N8和1株H9N2病毒的NA基...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AIV概述
    1.2 AIV病原学
        1.2.1 AIV的基本结构及理化特性
        1.2.2 AIV的基因组结构特征
        1.2.3 AIV的遗传变异
    1.3 野鸟在AIV进化和传播中的作用
    1.4 野鸟中AIV流行情况
        1.4.1 亚洲地区野鸟 AIV 的流行情况
        1.4.2 欧洲地区野鸟AIV流行情况
        1.4.3 北美地区野鸟AIV流行情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我国野鸟AIV流行病学调查
    2.1 材料
        2.1.1 实验主要试剂
        2.1.2 SPF鸡胚及SPF鸡红细胞
        2.1.3 实验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病毒分离鉴定
        2.2.3 病毒纯化
        2.2.4 病毒RNA提取及反转录
        2.2.5 目的片段扩增及胶回收
        2.2.6 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2.3 结果
        2.3.1 病毒分离
        2.3.2 AIV分离株HA和 NA亚型组合
    2.4 讨论
第三章 我国野鸟源AIV遗传进化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病毒株挑选
        3.1.2 遗传进化树绘制
        3.1.3 基因型划分
    3.2 结果
        3.2.1 H3亚型AIV分离株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2 H6亚型AIV分离株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3 H9亚型AIV分离株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4 H13亚型AIV分离株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5 H16亚型AIV分离株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6 N1亚型AIV分离株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7 N2亚型AIV分离株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8 N3亚型AIV分离株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9 N8亚型AIV分离株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10 PB2基因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11 PB1基因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12 PA基因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13 NP基因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14 M基因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15 NS基因序列及遗传演化分析
        3.2.16 基因型划分
    3.3 讨论
第四章 我国野鸟源 H9N2 亚型 AIV 跨种感染家禽致病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病毒株
        4.1.2 实验动物
        4.1.3 生物安全
        4.1.4 病毒纯化
        4.1.5 病毒 EID_(50) 测定
        4.1.6 病毒对SPF鸡致病性实验
    4.2 结果
        4.2.1病毒EID_(50)
        4.2.2 病毒对SPF鸡致病性实验
    4.3 讨论
第五章 我国野鸟源AIV跨种感染哺乳动物致病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病毒株
        5.1.2 实验动物
        5.1.3 生物安全
        5.1.4 病毒纯化
        5.1.5 病毒EID_(50)测定
        5.1.6 病毒对BALB/c小鼠致病性实验
    5.2 结果
        5.2.1病毒EID_(50)
        5.2.2 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复制
        5.2.3 小鼠感染病毒后体重变化
    5.3 讨论
第六章 PB2 蛋白自然突变的627K对 H3N8 亚型AIV小鼠致病性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病毒株与主要实验材料
        6.1.2 实验主要试剂
        6.1.3 实验动物
        6.1.4 点突变及反向遗传重组质粒构建
        6.1.5 病毒拯救
        6.1.6 救获病毒EID_(50)测定
        6.1.7 救获病毒对BALB/c小鼠致病性实验
    6.2 结果
        6.2.1 拯救病毒及其序列测定
        6.2.2 救获病毒 EID50 结果
        6.2.3 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复制
        6.2.4 小鼠感染病毒后体重变化
    6.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2009-2013年中国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D]. 崔鹏飞.甘肃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06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206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