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不同饲草作物间作模式对地上生物量及竞争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7 21:08
  为探讨饲草作物搭配和带型配置对间作系统地上生物量及竞争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西北半干旱地区种植推广的间作组合和间作模式,研究了玉米(Zea mays)||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 Sudanense)、玉米||燕麦(Avena sativa)和高丹草||燕麦在宽行(460 cm)、中行(300 cm)和窄行(140 cm)模式下的地上生物量、增产率、增产贡献率、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相对拥挤系数(relative crowding coefficient, RCC)、竞争比率(competition ratio, CR)、实际产量损失指数(actual yield loss index, AYL)和系统生产力指数(system productivity index, SPI)。结果表明,间作系统的LER> 1、AYL> 0、系统增产率达到19.63%~40.49%,具有一定的间作优势。间作高丹草相对于玉米为竞争优势物种,间作燕麦的竞争力大于玉米、高丹草。玉米|高丹草组合在中行模式下的系统增产率、LER、AYL和... 

【文章来源】:草业科学. 2020,37(11)CSCD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间作对不同类型饲料作物光能利用特征及生产能力的影响[J]. 蔺芳,刘晓静,童长春,吴勇.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2]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张晓娜,陈平,庞婷,杜青,付智丹,周颖,任建锐,杨文钰,雍太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7(04)
[3]东北地区西部不同燕麦带状间作模式的产量及氮素吸收效应[J]. 钱欣,臧华栋,葛军勇,曾昭海,任长忠,郭来春,王春龙,胡跃高.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8)
[4]带型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和种间竞争力的影响[J]. 陈国栋,万素梅,冯福学,柴强,赵宏福,陈锦锋.  西北农业学报. 2017(07)
[5]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与豌豆间作对群体总产量的影响[J]. 高慧,朱倩,张荣,莫天录.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1)
[6]玉米/花生间作行比和施磷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 焦念元,李亚辉,杨潇,尹飞,马超,齐付国,刘领,熊瑛.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9)
[7]间套作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J]. 李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4)
[8]黄土塬区玉米大豆不同间作方式对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及其机制[J]. 任媛媛,王志梁,王小林,张岁岐.  生态学报. 2015(12)
[9]空间布局对玉米/豌豆种间竞争力及产量的影响[J]. 刘淑梅,黄鹏,柴强,谢鹏虓,彭正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4(02)
[10]改变玉米行距种植对豌豆/玉米间作体系产量的影响[J]. 赵建华,孙建好,李隆,李伟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11)



本文编号:3217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217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1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