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菌群结构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7 17:02
奶牛阴道微生态在子宫内膜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奶牛阴道内菌群结构及其与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选取吉林省九台地区商业化荷斯坦奶牛场产后45天5头健康奶牛和5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通过采样器辅助棉拭子采集奶牛阴道内样品,随后利用16S rDNA结合PCR-DGGE以及克隆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健康与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内细菌种类及其差别,最后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奶牛阴道内主要菌属细菌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健康与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内细菌在种类、数量上的差异及其与奶牛子宫内膜炎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患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内样品DGGE图谱的条带数量、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CR-DGGE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均检测出健康奶牛阴道内优势菌有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 subsp.)、魏斯氏杆菌(Weissella koreensis sp.)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而患病组奶牛阴道内此三种优势菌含量显著降低。从健康和患病奶牛阴道内均分离出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危害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式
1.3 奶牛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健康与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内菌群种类分析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健康与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菌群的定量分析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调查及病因分析[J]. 黄玉,谭春萍,于冬玲,张艳雯. 中国科技投资. 2013(11)
[2]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动物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J]. 赵春苗,徐春厚. 中国畜牧兽医. 2012(07)
[3]中药子宫灌注剂治疗奶牛不孕症研究进展[J]. 王东升,严作廷,张世栋,谢家声,李世宏. 中国奶牛. 2012(02)
[4]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J]. 肖冰冰,廖秦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1(06)
[5]奶牛阴道菌群分析与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J]. 侯荣伦,程超,付艳茹,刘彦民,李利平,郝永清,黄少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05)
[6]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治的研究进展[J]. 许存福. 养殖与饲料. 2011(05)
[7]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J]. 李世宏,王东升,严作廷,张世栋,谢家声,李建喜,杨志强. 中国乳业. 2010(08)
[8]奶水牛子宫内膜炎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J]. 高玉梅,何宝祥,覃广胜,杨宪苓,郑威. 中国奶牛. 2010(06)
[9]奶牛阴道嗜酸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邓洪宇,杨玉英,侯广玉,王璐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02)
[10]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药药敏试验[J]. 李正国,宋华容,罗瑞卿,关辉,张飞,吴磊,付东杰,周霞,谷新利.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落菌群多样性变化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凌宗欣.浙江大学 2012
[2]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D]. 赵树臣.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我国南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地区分布特征的研究[D]. 李静.华中农业大学 2013
[2]重庆部分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病原分析[D]. 周伟胜.西南大学 2012
[3]奶牛生殖道菌群分析和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 侯荣伦.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4]低品质米糠原位提油制备脂肪酸甲酯及谷维素联产提取的研究[D]. 李艳波.吉林大学 2011
[5]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灌注剂研究[D]. 罗柏荣.湖南农业大学 2009
[6]乳酸菌泡腾片的制备及其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内菌群结构影响的研究[D]. 黄介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7]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活菌制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动物试验研究[D]. 邓洪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9
[8]奶牛子宫内膜炎菌群分析及微生态制剂对其疗效观察[D]. 李炳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9]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效果及免疫增强功能研究[D]. 陈现伟.山东农业大学 2007
[10]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D]. 张维军.山东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70017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危害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式
1.3 奶牛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健康与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内菌群种类分析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健康与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菌群的定量分析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调查及病因分析[J]. 黄玉,谭春萍,于冬玲,张艳雯. 中国科技投资. 2013(11)
[2]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动物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J]. 赵春苗,徐春厚. 中国畜牧兽医. 2012(07)
[3]中药子宫灌注剂治疗奶牛不孕症研究进展[J]. 王东升,严作廷,张世栋,谢家声,李世宏. 中国奶牛. 2012(02)
[4]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J]. 肖冰冰,廖秦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1(06)
[5]奶牛阴道菌群分析与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J]. 侯荣伦,程超,付艳茹,刘彦民,李利平,郝永清,黄少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05)
[6]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治的研究进展[J]. 许存福. 养殖与饲料. 2011(05)
[7]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J]. 李世宏,王东升,严作廷,张世栋,谢家声,李建喜,杨志强. 中国乳业. 2010(08)
[8]奶水牛子宫内膜炎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J]. 高玉梅,何宝祥,覃广胜,杨宪苓,郑威. 中国奶牛. 2010(06)
[9]奶牛阴道嗜酸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邓洪宇,杨玉英,侯广玉,王璐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02)
[10]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中药药敏试验[J]. 李正国,宋华容,罗瑞卿,关辉,张飞,吴磊,付东杰,周霞,谷新利.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落菌群多样性变化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凌宗欣.浙江大学 2012
[2]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D]. 赵树臣.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我国南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地区分布特征的研究[D]. 李静.华中农业大学 2013
[2]重庆部分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病原分析[D]. 周伟胜.西南大学 2012
[3]奶牛生殖道菌群分析和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 侯荣伦.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4]低品质米糠原位提油制备脂肪酸甲酯及谷维素联产提取的研究[D]. 李艳波.吉林大学 2011
[5]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灌注剂研究[D]. 罗柏荣.湖南农业大学 2009
[6]乳酸菌泡腾片的制备及其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内菌群结构影响的研究[D]. 黄介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7]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活菌制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动物试验研究[D]. 邓洪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9
[8]奶牛子宫内膜炎菌群分析及微生态制剂对其疗效观察[D]. 李炳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9]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效果及免疫增强功能研究[D]. 陈现伟.山东农业大学 2007
[10]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D]. 张维军.山东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70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27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