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弱毒株诱导IL-1β成熟与分泌差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8 12:40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一种革兰阴性菌,能在哺乳动物、禽类和人类中引起多种疾病。多杀性巴氏杆菌能分为5种荚膜血清型(A、B、D、E、F)和16种脂多糖血清型。不同血清型往往与宿主嗜性等有一定关联;同一血清型之间,不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在毒力上也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通常存在于上呼吸道,与动物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关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制及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机制等尚不十分清楚。炎症小体(Inflammasome)是细胞质中多种蛋白组装成的复合物,在宿主抗病原体感染和调控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中NLRP3炎症小体研究的最为广泛,NLRP3受体分子能感知多种刺激,然后与ASC、pro-caspase-1一起组装为炎症小体复合体,并激活caspase-1。pro-IL-1β能被激活的caspase-1切割为成熟的IL-1β,并随后分泌至胞外。本研究用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小鼠体内外模型,研究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PmCQ2和弱毒株PmCQ6诱导宿主炎症反应的差异。采用ELISA、RT-PCR和Western blot检...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弱毒株诱导IL-1β成熟与分泌差异的研究


激活NF-κB的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68]

炎症,小体,家族,结构示意图


第 1 章 文献综述趋化因子的产生,又或者是 IRF 转录因子家族,可以介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抵抗病毒感染[99]。2002 年,Tschopp 等人发现炎症反应中一个重要的蛋白复合物的激活,并将其命名为炎症小体[100]。参与组装炎症小体的 PRRs 主要是 NLRs 家族或 AIM2 样受体家族,其中 NLRs 家族有三个亚家族:NODs 家族包括 NLRC3、NLRC5NLRX1和 CIITA;NLRPs 家族根据顺序分别命名 NLRP1-14;IPAF 家族包括 IPAF(又称NLRC4)和 NAIP[99]。同一个亚家族成员之间通常拥有相似的结构域,NLRPs 家族结构域较为清楚,通常含有热蛋白结构域(PYD)、NACHT 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RRs)结构域,但 NLRP10 无含有 LRRs。众多的炎症小体中,NLRP1、NLRP3、NLRC4 和 AIM2 炎症小体研究得比较清楚,各炎症小体结构见图 1.2。

炎症,经典,激活机制,小体


减弱炎症小体的作用或抑制炎症小体的激活。一些病原菌通过动态调控基因表达,使炎症小体的作用最小化。如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等能够通过抑制鞭毛的表达,从而逃避炎症小体的识别[107-109]。而一些病原体则直接抑制炎症小体组分从而抑制炎症小体的激活。如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可以通过其T3SS效应蛋白ExoU的磷酸酶活性抑制caspase-1活化[110]。对于某些只含有的CARD或含有pyrin的蛋白的病毒,可以通过与炎症小体的同源结构CARD或Pyrin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炎症小体的激活[111]。1.3.2 NLRP3 炎症小体(1)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机制在目前发现的几种炎症小体中,NLRP3 炎症小体研究最为深入,NLRP3 受体分子可识别包括细菌、病毒、外源和内源的多种刺激物等,诱导炎症小体的装配[112]。研究发现 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有两种途径:经典激活途径和非经典激活途径(图 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和综合防治[J]. 卜鸿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4)
[2]6株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 杨宝凤,李能章,邹灵秀,黄园媛,吴建云,王自力,魏学良,彭远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4(06)
[3]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J]. 马文戈,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8(10)

硕士论文
[1]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弱毒株差异基因筛选及初步分析[D]. 李海娥.西南大学 2016
[2]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特性分析及灭活疫苗候选菌株筛选[D]. 邹灵秀.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89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289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1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