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畜平衡状态时空演变指示的草地生态保护格局
发布时间:2021-08-05 10:45
中国草原牧区作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其草畜平衡状态直接影响草地退化与恢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强弱。本文分析了2000—2015年主要草原牧区草地植被覆盖、牧草供给、草畜平衡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深入探讨草地退化与恢复及载畜压力下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过去16年主要草原牧区草地面积净减少约163万hm2,6.7%的草地出现植被覆盖退化,而5.4%的草地呈现植被覆盖明显恢复。天然草地牧草供给量以增加为主,年增率约0.3 kg/hm2,然而其载畜压力亦持续增加,不考虑补饲的载畜压力指数高达3.8,除内蒙古东北部、青藏高原中部仍有载畜潜力,其余多处于超载状态;考虑实际冷季补饲的载畜压力指数约3.1,内蒙古中东部有所缓解;假设冷季全额补饲则载畜压力指数减至1.9,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区域明显缓解。叠加上述数据,本文针对自然保护地、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等不同区域的草地生态保护格局,提出了平衡草地生态保护与畜牧生产利用的不同发展策略。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11)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中国主要草原牧区草地利用变化、草地退化与恢复空间分布
2000—2015年,主要草原牧区天然草地多年平均牧草供给量约334 kg/hm2,其中高寒草甸类最高,约500 kg/hm2,温性荒漠类最低,约148 kg/hm2(表5)。青海牧草供给量最高,约460 kg/hm2,其中高寒草甸类约577 kg/hm2。新疆最低,约239 kg/hm2,其中天山、阿尔泰山的温性草甸类约354 kg/hm2(图2a)。天然草地牧草供给量年增加约3 kg/hm2,其中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类、高寒草原类年增4.3 kg/hm2、3.7 kg/hm2和3.3 kg/hm2,而天山山脉、拉萨河流域则有所减少(图2b)。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新疆西部、甘肃和青海东部的县域实际载畜量最高,超过10个羊单位/hm2,而青藏高原中部、内蒙古西部,则低于1个羊单位/hm2(图3a)。草地实际载畜量以增加为主(图3b)。图3 中国主要草原牧区草畜平衡状态评估输入参数
图2 2000—2015年中国主要草原牧区天然草地牧草供给多年平均与年际变化趋势仅考虑天然草地牧草供给(图4a),载畜压力指数平均约3.8,内蒙古西部、河西走廊、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周边等区域的天然草地载畜压力多处于极度超载状态,而内蒙古东北部、青藏高原中部的草地则仍有载畜潜力。实际冷季补饲情况下(图4b),载畜压力指数平均约3.1,天然草地载畜压力在内蒙古中东部由于较高的补饲率而明显缓解,而在其他区域因补饲率低而变化不大。假设冷季全额补饲情景下(图4c),载畜压力指数平均约1.9,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大部分天然草地将转变为载畜不足状态,但中、重度超载区由于暖季载畜压力因而难以缓解。2000—2015年天然草地载畜压力持续增加,仅锡林郭勒等地载畜压力有所缓解(图4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纬18°以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逐月净初级生产力1公里栅格数据集(1985-2015)[J]. 陈鹏飞.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9(01)
[2]玛多县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对草畜平衡的影响研究[J]. 杨帆,邵全琴,郭兴健,李愈哲,王东亮,张雅娴,汪阳春,刘纪远,樊江文. 草业学报. 2018(07)
[3]关于季节放牧地月适宜载畜量计算方法的探讨——以青海省荷日恒村为例[J]. 张雅娴,樊江文,张海燕,王穗子. 草业科学. 2018(05)
[4]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 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 地理学报. 2018(05)
[5]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以来草地恢复态势及现状分析[J]. 徐新良,王靓,李静,蔡红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01)
[6]三江源区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示范[J]. 马玉寿,周华坤,邵新庆,赵之重,赵亮,董世魁,王晓丽. 生态学报. 2016(22)
[7]高寒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梯度下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响应特征[J]. 张法伟,王军邦,李以康,林丽,曹广民. 中国草地学报. 2016(01)
[8]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分析[J]. 沈海花,朱言坤,赵霞,耿晓庆,高树琴,方精云. 科学通报. 2016(02)
[9]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基于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适宜栖息地的生态容量估测[J]. 董世魁,武晓宇,刘世梁,苏旭坤,吴娱,石建斌,李晓文,张翔,许东华,翁晋. 生态学报. 2015(23)
[10]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杜际增,王根绪,李元寿. 草业学报. 2015(06)
本文编号:3323614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11)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中国主要草原牧区草地利用变化、草地退化与恢复空间分布
2000—2015年,主要草原牧区天然草地多年平均牧草供给量约334 kg/hm2,其中高寒草甸类最高,约500 kg/hm2,温性荒漠类最低,约148 kg/hm2(表5)。青海牧草供给量最高,约460 kg/hm2,其中高寒草甸类约577 kg/hm2。新疆最低,约239 kg/hm2,其中天山、阿尔泰山的温性草甸类约354 kg/hm2(图2a)。天然草地牧草供给量年增加约3 kg/hm2,其中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类、高寒草原类年增4.3 kg/hm2、3.7 kg/hm2和3.3 kg/hm2,而天山山脉、拉萨河流域则有所减少(图2b)。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新疆西部、甘肃和青海东部的县域实际载畜量最高,超过10个羊单位/hm2,而青藏高原中部、内蒙古西部,则低于1个羊单位/hm2(图3a)。草地实际载畜量以增加为主(图3b)。图3 中国主要草原牧区草畜平衡状态评估输入参数
图2 2000—2015年中国主要草原牧区天然草地牧草供给多年平均与年际变化趋势仅考虑天然草地牧草供给(图4a),载畜压力指数平均约3.8,内蒙古西部、河西走廊、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周边等区域的天然草地载畜压力多处于极度超载状态,而内蒙古东北部、青藏高原中部的草地则仍有载畜潜力。实际冷季补饲情况下(图4b),载畜压力指数平均约3.1,天然草地载畜压力在内蒙古中东部由于较高的补饲率而明显缓解,而在其他区域因补饲率低而变化不大。假设冷季全额补饲情景下(图4c),载畜压力指数平均约1.9,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大部分天然草地将转变为载畜不足状态,但中、重度超载区由于暖季载畜压力因而难以缓解。2000—2015年天然草地载畜压力持续增加,仅锡林郭勒等地载畜压力有所缓解(图4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纬18°以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逐月净初级生产力1公里栅格数据集(1985-2015)[J]. 陈鹏飞.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9(01)
[2]玛多县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对草畜平衡的影响研究[J]. 杨帆,邵全琴,郭兴健,李愈哲,王东亮,张雅娴,汪阳春,刘纪远,樊江文. 草业学报. 2018(07)
[3]关于季节放牧地月适宜载畜量计算方法的探讨——以青海省荷日恒村为例[J]. 张雅娴,樊江文,张海燕,王穗子. 草业科学. 2018(05)
[4]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 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 地理学报. 2018(05)
[5]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以来草地恢复态势及现状分析[J]. 徐新良,王靓,李静,蔡红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01)
[6]三江源区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示范[J]. 马玉寿,周华坤,邵新庆,赵之重,赵亮,董世魁,王晓丽. 生态学报. 2016(22)
[7]高寒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梯度下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响应特征[J]. 张法伟,王军邦,李以康,林丽,曹广民. 中国草地学报. 2016(01)
[8]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分析[J]. 沈海花,朱言坤,赵霞,耿晓庆,高树琴,方精云. 科学通报. 2016(02)
[9]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基于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适宜栖息地的生态容量估测[J]. 董世魁,武晓宇,刘世梁,苏旭坤,吴娱,石建斌,李晓文,张翔,许东华,翁晋. 生态学报. 2015(23)
[10]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杜际增,王根绪,李元寿. 草业学报. 2015(06)
本文编号:3323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32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