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人工封育草地植被动态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3 17:40
人工封育是保护和恢复退化草场的一种重要措施,对草地植被动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为研究半干旱区长期人工封育草地植物种群生态位变化,以宁夏盐池县人工封育区3种不同处理方式(长期完全封育、短期完全封育、短期不完全封育)草地为研究对象,将封育区分为核心区(E区)、边缘区(E1区)、外围区(E2区),沿样线每隔30 m随机布设1 m×1 m的样方,分别调查样方内植物种类、株数、高度、盖度等。通过分析该区域2008年、2013年、2018年出现的植物种群的重要值、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植物种群在荒漠环境下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在各区内都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该物种能较好地适应封育区的环境,并能很好利用封育区资源。(2)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在生态位重叠上并不总是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即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3)随着封育时间的增加,群落稳定性表现为E1区>E2区>E区,长期完全封育不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该研究可以为分析该地区群落稳定性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29(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封育区分布图
由图2可知,2018年各区的平均生态位宽度都是最大的(E—E2区分别是:1.61、1.23、1.19)。2008年E区方差最小为0.60,E1的方差最大为0.48;2013年E1区方差最小为0.49,E2区次之,为0.50;2018年E区最小为0.38,E2区方差最大为0.60,E1区次之;总体来看,E1区方差随封育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其平均值间相差不大,说明植物种群对资源的利用程度相当,其群落波动小,稳定性较强。通过以上对封育区3种不同处理方式中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分析可知,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其群落稳定性表现为E1区>E2区>E区,与刘建康等(2014)的研究结果相同。3.2 封育区物种生态位重叠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分驱动下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地上生物量模型与异速生长特征[J]. 李浪,李义博,马全会,于鸿莹,刘晓迪,戚妙,许振柱. 生态学杂志. 2020(01)
[2]异质生境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和种群生态位的影响[J]. 陈林,辛佳宁,苏莹,李月飞,宋乃平,王磊,杨新国,卞莹莹,田娜. 生态学报. 2019(17)
[3]若尔盖高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J]. 刘学敏,罗久富,陈德朝,朱欣伟,周金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2)
[4]柴达木盆地东部荒漠植物生态位特征[J]. 牛慧慧,陈辉,付阳,杨祎,张斯琦,张博雄. 生态学报. 2019(08)
[5]甘肃敦煌西湖湿地芦苇盐化草甸植物群落生态位特征研究[J]. 张继强,陈文业,谈嫣蓉,刘冬皓,袁海峰,王斌杰,刘鸿源,陈旭.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6]荒漠草原“土岛”生境群落物种共存机制[J]. 宋乃平,王兴,陈林,薛毅,陈娟,随金明,王磊,杨新国. 生物多样性. 2018(07)
[7]封育对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陶利波,于双,王国会,高晓荣,许冬梅. 中国草地学报. 2018(02)
[8]不同荒漠化阶段植被生态特征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为例[J]. 王新源,陈翔舜,丁乾平,赵学勇,王小军,马仲武,连杰. 生态学报. 2018(05)
[9]山西陵川南方红豆杉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特征[J]. 王霞,铁军,刘泽宇. 生态科学. 2017(05)
[10]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优势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J]. 陈丝露,赵敏,李贤伟,范川,肖宝茹. 生态学报. 2018(01)
本文编号:3381563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29(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封育区分布图
由图2可知,2018年各区的平均生态位宽度都是最大的(E—E2区分别是:1.61、1.23、1.19)。2008年E区方差最小为0.60,E1的方差最大为0.48;2013年E1区方差最小为0.49,E2区次之,为0.50;2018年E区最小为0.38,E2区方差最大为0.60,E1区次之;总体来看,E1区方差随封育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其平均值间相差不大,说明植物种群对资源的利用程度相当,其群落波动小,稳定性较强。通过以上对封育区3种不同处理方式中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分析可知,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其群落稳定性表现为E1区>E2区>E区,与刘建康等(2014)的研究结果相同。3.2 封育区物种生态位重叠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分驱动下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地上生物量模型与异速生长特征[J]. 李浪,李义博,马全会,于鸿莹,刘晓迪,戚妙,许振柱. 生态学杂志. 2020(01)
[2]异质生境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和种群生态位的影响[J]. 陈林,辛佳宁,苏莹,李月飞,宋乃平,王磊,杨新国,卞莹莹,田娜. 生态学报. 2019(17)
[3]若尔盖高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J]. 刘学敏,罗久富,陈德朝,朱欣伟,周金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2)
[4]柴达木盆地东部荒漠植物生态位特征[J]. 牛慧慧,陈辉,付阳,杨祎,张斯琦,张博雄. 生态学报. 2019(08)
[5]甘肃敦煌西湖湿地芦苇盐化草甸植物群落生态位特征研究[J]. 张继强,陈文业,谈嫣蓉,刘冬皓,袁海峰,王斌杰,刘鸿源,陈旭.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6]荒漠草原“土岛”生境群落物种共存机制[J]. 宋乃平,王兴,陈林,薛毅,陈娟,随金明,王磊,杨新国. 生物多样性. 2018(07)
[7]封育对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陶利波,于双,王国会,高晓荣,许冬梅. 中国草地学报. 2018(02)
[8]不同荒漠化阶段植被生态特征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为例[J]. 王新源,陈翔舜,丁乾平,赵学勇,王小军,马仲武,连杰. 生态学报. 2018(05)
[9]山西陵川南方红豆杉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特征[J]. 王霞,铁军,刘泽宇. 生态科学. 2017(05)
[10]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优势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J]. 陈丝露,赵敏,李贤伟,范川,肖宝茹. 生态学报. 2018(01)
本文编号:3381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38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