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胴体与肉质性能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6 09:37
为比较沙乌头猪不同杂交组合的性能,筛选优良杂交组合,选择♂杜洛克猪×♀沙乌头猪(DS)、♂鲁莱黑猪×♀沙乌头猪(LS)作为试验对象,分别测定了两种组合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结果显示:DS的屠宰率为70.15%,瘦肉率为52.28%,平均背膘厚为35.51mm,眼肌面积为32.56cm2。LS的屠宰率为70.39%,瘦肉率为43.25%,平均背膘厚为42.14mm,眼肌面积为23.31 cm2。①胴体性状中,LS的后腿比例、体斜长、瘦肉率、骨骼比例、眼肌面积均极显著低于DS(P<0.01),肩部最厚处显著高于DS(P<0.05),头重、皮厚、最后肋结合处、腰荐结合处、平均背膘厚、脂肪率、皮肤比例均极显著高于DS(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肉质性状中,LS的黄度b*显著低于DS(P<0.05),亮度L*、嫩度均极显著低于DS(P<0.01),红度a*均极显著高于DS(P<0.01)。LS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DS(P<0.05),而两种组合的肌苷酸、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相似(P>0.05)。综上,以沙乌头...
【文章来源】:养猪. 2020,(0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与试验猪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胴体性状
2.2 肉质性状
2.2.1 化学组成和肉质特性
2.2.2 胆固醇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
2.2.3 肌苷酸含量和氨基酸的组成
2.3 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2.3.1 胴体性状的相关分析
2.3.2 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胴体性状
3.2 肉质性状
3.3 相关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屠宰体重烟台黑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其相关关系分析[J]. 郭建凤,蔺海朝,王继英,王彦平. 养猪. 2020(04)
[2]上海4个地方猪种的肥育性能和肉质特性分析[J]. 陆雪林,吴昊旻,薛云,雷胜辉,李何君,赵乐乐,邢磊. 养猪. 2020(04)
[3]沙乌头猪不同杂交组合性能比较研究[J]. 王欢,赵默然,李伯江,唐慧娟,鲍德江,李平华,吴望军,黄瑞华. 畜牧与兽医. 2019(10)
[4]巴克夏与鲁莱黑猪杂种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测定[J]. 郭建凤,孙延晓,刘畅,王诚,魏述东,王彦平,沈彦锋. 养猪. 2016(05)
[5]不同品种猪背最长肌风味物质的研究[J]. 宋倩倩,张金枝,刘健,吴志鹏,赵彦宗,陈松玲,华坚青. 中国畜牧杂志. 2016(19)
[6]不同杂交组合黔东花猪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测定[J]. 韩雪,粟朝芝,付晓利,朱丽莉,尚以顺. 南方农业学报. 2016(08)
[7]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与皮杜长大四元杂交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比较研究[J]. 丁荣荣,杨明,全建平,杨林雪,刘敬顺,刘佳,顾婷,刘德武,蔡更元,吴珍芳,杨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6(09)
[8]浦东白猪及其杂种猪胴体与肉质性能分析[J]. 肖倩,张哲,孙浩,王振,赵静,廖荣荣,张向喆,沈大德,储野根,王起山,潘玉春. 畜牧与兽医. 2016(02)
[9]四种商品猪肥育性能与肉质特性比较[J]. 左晓红,吴买生,陈斌,彭英林,李玉莲,向拥军. 家畜生态学报. 2015(02)
[10]中外品种猪的肉质性状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探讨[J]. 刘莹莹,李凤娜,印遇龙,谭碧娥,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日粮能量水平对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刘作华.四川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五指山猪肉质特性的研究[D]. 鲁绯.中国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98618
【文章来源】:养猪. 2020,(0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与试验猪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胴体性状
2.2 肉质性状
2.2.1 化学组成和肉质特性
2.2.2 胆固醇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
2.2.3 肌苷酸含量和氨基酸的组成
2.3 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2.3.1 胴体性状的相关分析
2.3.2 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胴体性状
3.2 肉质性状
3.3 相关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屠宰体重烟台黑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其相关关系分析[J]. 郭建凤,蔺海朝,王继英,王彦平. 养猪. 2020(04)
[2]上海4个地方猪种的肥育性能和肉质特性分析[J]. 陆雪林,吴昊旻,薛云,雷胜辉,李何君,赵乐乐,邢磊. 养猪. 2020(04)
[3]沙乌头猪不同杂交组合性能比较研究[J]. 王欢,赵默然,李伯江,唐慧娟,鲍德江,李平华,吴望军,黄瑞华. 畜牧与兽医. 2019(10)
[4]巴克夏与鲁莱黑猪杂种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测定[J]. 郭建凤,孙延晓,刘畅,王诚,魏述东,王彦平,沈彦锋. 养猪. 2016(05)
[5]不同品种猪背最长肌风味物质的研究[J]. 宋倩倩,张金枝,刘健,吴志鹏,赵彦宗,陈松玲,华坚青. 中国畜牧杂志. 2016(19)
[6]不同杂交组合黔东花猪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测定[J]. 韩雪,粟朝芝,付晓利,朱丽莉,尚以顺. 南方农业学报. 2016(08)
[7]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与皮杜长大四元杂交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比较研究[J]. 丁荣荣,杨明,全建平,杨林雪,刘敬顺,刘佳,顾婷,刘德武,蔡更元,吴珍芳,杨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6(09)
[8]浦东白猪及其杂种猪胴体与肉质性能分析[J]. 肖倩,张哲,孙浩,王振,赵静,廖荣荣,张向喆,沈大德,储野根,王起山,潘玉春. 畜牧与兽医. 2016(02)
[9]四种商品猪肥育性能与肉质特性比较[J]. 左晓红,吴买生,陈斌,彭英林,李玉莲,向拥军. 家畜生态学报. 2015(02)
[10]中外品种猪的肉质性状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探讨[J]. 刘莹莹,李凤娜,印遇龙,谭碧娥,孔祥峰. 动物营养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日粮能量水平对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刘作华.四川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五指山猪肉质特性的研究[D]. 鲁绯.中国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98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498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