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动物繁殖学模块式教学法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1-11-23 00:43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提高动物繁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繁殖学课程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模块式"教学法。笔者从动物繁殖学模块式教学的设计与运行、模块式教学的考核方法、成绩评定、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评价及对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实践型培养模式的同学更擅长对操作能力强的动物繁殖技术的学习,而选择研究型培养模式的同学,学习重点集中于动物繁殖理论的学习,选择复合型培养模式的同学则介于二者之间。说明动物繁殖学采用模块式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来源】: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动物繁殖学模块式教学法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动物繁殖学教学模块组成与相互关系

分布情况,考试成绩,课程,分布情况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除了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外,直接评价就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判断。在经过学期教学、实验与学习、期末考试采用统一命题试卷的前提下,对理论课程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理论课程考试成绩总体趋于正态分布,但选择不同模式的同学成绩分布差异明显。在所有的学生中,成绩不及格同学所占人数的百分比均较低。选择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理论课程考试在60~69分以及70~79分之间的比例高于研究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为10.0%、2.5%、7.5%和50.0%、25.0%、40.0%);在80分以上的同学比例低于其他两类。选择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学,理论考试成绩分布在80~89分及90分以上的比例最高(60.0%,10.0%)。而选择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学在各分数段的比例介于实践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之间。

动物繁殖学模块式教学法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实验与实践考核成绩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模块式教学法在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学中初探[J]. 王冰梅,杜立坤,徐洪涛,谢春郁,刘春燕,张书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5)
[2]动物繁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 罗世明,尹珅,马俊宇,葛照嘉,沈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4)
[3]动物繁殖学本科教学综合性实验改革——生殖激素篇[J]. 伏彭辉,杨了寒,刘利萍,卫小峰,王玲,周沛.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02)
[4]动物繁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 程玉芳,穆秀明,杨国忠,刘立文,王国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02)
[5]动物繁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 刘耘,杨利国,张淑君,姜勋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本文编号:3512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512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a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