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产羔数相关候选基因联合效应的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0 22:28
绵羊产羔数是重要的经济性状,决定舍饲养羊效益,但该性状是一种低遗传力的阈性状,常规育种方法遗传改良进展缓慢。目前,已分离和鉴定出了许多影响该性状的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其中一些已在育种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但大量的分子标记的效应以及多个基因标记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不同繁殖力绵羊类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与产羔数相关的4个候选基因FecB、BMP15、FSHR和LHβ的单基因效应和多基因效应,以期建立产羔数性状的单基因和多基因聚合育种模型。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收集了杜泊羊、湖羊、小尾寒羊、杜湖F1群体和美湖F1群体等5个类群的产羔数记录,对试验群体的产羔数性状表型值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群体产羔数平均值为1.737±0.016,且不同类群和群体内的产羔数表型值均存在较大的变异,表明本试验群体产羔数性状有进一步改良的潜力。2.应用一般线性模型对绵羊产羔数相关候选基因FecB、BMP15、FSHR、LHβ进行单基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FecB、BMP15和FSHR基因与产羔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可作为提高绵...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部分缩写词的中英文对照
摘要
Summary
1 文献综述
1.1 问题的提出
1.2 影响绵羊繁殖性状的因素
1.2.1 遗传
1.2.2 营养
1.2.3 温度
1.2.4 年龄
1.3 绵羊产羔数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3.1 FecB 基因
1.3.2 骨形态发生蛋白 15 基因(BMP15)
1.3.3 促黄体素(LH)
1.3.4 促卵泡素受体(FSHR)
1.4 动物多基因聚合育种的研究进展
1.4.1 多基因聚合的概念及发展背景
1.4.2 基因聚合的途径
1.4.2.1 传统杂交方法
1.4.2.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1.4.3 基因聚合在动物中的应用
1.4.3.1 羊的多基因聚合育种
1.4.3.2 猪的多基因聚合育种
1.4.3.3 鸡的多基因聚合育种
1.4.3.4 牛的多基因聚合育种
1.4.4 基因聚合育种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群体的建立
2.1.2 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5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2.1.6 主要网址及数据库
2.2 试验方法
2.2.1 基因组 DNA 制备方法
2.2.2 目的基因 PCR 扩增
2.2.2.1 引物设计
2.2.2.2 候选基因 SNPs 检测
2.3 候选基因性状关联分析
2.3.1 单基因效应关联分析
2.3.2 多个基因合并效应分析
2.3.3 基因互作效应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试验群体结构和产羔数性状表型值分布
3.2 绵羊血液 DNA 的提取
3.3 候选基因 SNPs 的 PCR-RFLP 酶切分型
3.3.1 FecB 基因
3.3.2 BMP15 基因
3.3.3 LHβ基因
3.3.4 FSHR 基因
3.4 候选基因 SNP 位点与产羔数关联分析
3.5 候选基因对不同品种产羔数的影响
3.5.1 候选基因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影响
3.5.2 候选基因对湖羊产羔数的影响
3.6 多基因合并效应分析
3.6.1 双基因联合效应分析
3.6.2 三基因联合效应分析
3.7 基因互作效应分析
3.7.1 双基因互作效应分析
3.7.2 三基因互作效应分析
4 讨论
4.1 目标性状的选择
4.2 绵羊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单基因效应分析
4.2.1 FecB 基因
4.2.2 BMP15 基因
4.2.3 FSHR 基因
4.3 绵羊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在不同品种中效应分析
4.4 绵羊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多基因效应分析
4.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 小结
5.1 本研究获得的结果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工作
5.3.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3.2 进一步值得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与PRL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聚合效应对产奶性状的影响[J]. 贾祥捷,王长法,杨桂文,黄金明,李秋玲,仲跻峰. 遗传. 2011(12)
[2]绵羊毛性状EST-SSR标记聚合效应分析方法的建立[J]. 王遵宝,张文祥,赵宗胜,余鹏,吴洪宾.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3]贵州黑山羊促黄体素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J]. 黄勤华,张超,胡万林,王太明,刘若余.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6)
[4]藏猪繁殖性状多基因效应分析[J]. 刘轩,强巴央宗,王强,凌遥,辜雪冬,吴克亮,张浩. 遗传. 2010(05)
[5]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联分析[J]. 林嘉鹏,贺三刚,白杰,刘磊,杨波,谭立新,刘明军. 中国草食动物. 2009(01)
[6]成年公猪睾丸及附睾中促卵泡素受体mRNA的表达[J]. 梁鸿雁,周虚,李纯锦,孙艳玲,陈璐. 中国畜牧兽医. 2008(12)
[7]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性能相关研究[J]. 杨海,李秋玲,王洪梅,李建斌,朱洪龙,仲跻峰,王力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8]FSHR与LHR的研究进展[J]. 孙明亮,马金成.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8(04)
[9]小尾寒羊BMP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高繁殖力关系[J]. 储明星,周文然,孙少华,方丽,叶素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02)
[10]LH/CG受体研究进展[J]. 张雪琴,刘丽,曹冶,赵素君,钟金城. 草业与畜牧. 2008(04)
博士论文
[1]新疆绵羊遗传多样性及主要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研究[D]. 曾献存.石河子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山羊发情周期中输卵管内FSHR的定位及其mRNA表达规律的研究[D]. 邱荣.山东农业大学 2010
[2]湖羊ESR基因的检测及基因型与多胎性能的关系[D]. 董文艳.浙江大学 2009
[3]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LHβ和GnRHR的研究[D]. 刘源.南京农业大学 2009
[4]FSHβ基因和FSHR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遗传效应[D]. 王继卿.甘肃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81533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部分缩写词的中英文对照
摘要
Summary
1 文献综述
1.1 问题的提出
1.2 影响绵羊繁殖性状的因素
1.2.1 遗传
1.2.2 营养
1.2.3 温度
1.2.4 年龄
1.3 绵羊产羔数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3.1 FecB 基因
1.3.2 骨形态发生蛋白 15 基因(BMP15)
1.3.3 促黄体素(LH)
1.3.4 促卵泡素受体(FSHR)
1.4 动物多基因聚合育种的研究进展
1.4.1 多基因聚合的概念及发展背景
1.4.2 基因聚合的途径
1.4.2.1 传统杂交方法
1.4.2.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1.4.3 基因聚合在动物中的应用
1.4.3.1 羊的多基因聚合育种
1.4.3.2 猪的多基因聚合育种
1.4.3.3 鸡的多基因聚合育种
1.4.3.4 牛的多基因聚合育种
1.4.4 基因聚合育种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群体的建立
2.1.2 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5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2.1.6 主要网址及数据库
2.2 试验方法
2.2.1 基因组 DNA 制备方法
2.2.2 目的基因 PCR 扩增
2.2.2.1 引物设计
2.2.2.2 候选基因 SNPs 检测
2.3 候选基因性状关联分析
2.3.1 单基因效应关联分析
2.3.2 多个基因合并效应分析
2.3.3 基因互作效应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试验群体结构和产羔数性状表型值分布
3.2 绵羊血液 DNA 的提取
3.3 候选基因 SNPs 的 PCR-RFLP 酶切分型
3.3.1 FecB 基因
3.3.2 BMP15 基因
3.3.3 LHβ基因
3.3.4 FSHR 基因
3.4 候选基因 SNP 位点与产羔数关联分析
3.5 候选基因对不同品种产羔数的影响
3.5.1 候选基因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影响
3.5.2 候选基因对湖羊产羔数的影响
3.6 多基因合并效应分析
3.6.1 双基因联合效应分析
3.6.2 三基因联合效应分析
3.7 基因互作效应分析
3.7.1 双基因互作效应分析
3.7.2 三基因互作效应分析
4 讨论
4.1 目标性状的选择
4.2 绵羊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单基因效应分析
4.2.1 FecB 基因
4.2.2 BMP15 基因
4.2.3 FSHR 基因
4.3 绵羊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在不同品种中效应分析
4.4 绵羊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多基因效应分析
4.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 小结
5.1 本研究获得的结果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工作
5.3.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3.2 进一步值得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与PRL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聚合效应对产奶性状的影响[J]. 贾祥捷,王长法,杨桂文,黄金明,李秋玲,仲跻峰. 遗传. 2011(12)
[2]绵羊毛性状EST-SSR标记聚合效应分析方法的建立[J]. 王遵宝,张文祥,赵宗胜,余鹏,吴洪宾.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3]贵州黑山羊促黄体素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J]. 黄勤华,张超,胡万林,王太明,刘若余.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6)
[4]藏猪繁殖性状多基因效应分析[J]. 刘轩,强巴央宗,王强,凌遥,辜雪冬,吴克亮,张浩. 遗传. 2010(05)
[5]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联分析[J]. 林嘉鹏,贺三刚,白杰,刘磊,杨波,谭立新,刘明军. 中国草食动物. 2009(01)
[6]成年公猪睾丸及附睾中促卵泡素受体mRNA的表达[J]. 梁鸿雁,周虚,李纯锦,孙艳玲,陈璐. 中国畜牧兽医. 2008(12)
[7]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性能相关研究[J]. 杨海,李秋玲,王洪梅,李建斌,朱洪龙,仲跻峰,王力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8]FSHR与LHR的研究进展[J]. 孙明亮,马金成.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8(04)
[9]小尾寒羊BMP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高繁殖力关系[J]. 储明星,周文然,孙少华,方丽,叶素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02)
[10]LH/CG受体研究进展[J]. 张雪琴,刘丽,曹冶,赵素君,钟金城. 草业与畜牧. 2008(04)
博士论文
[1]新疆绵羊遗传多样性及主要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研究[D]. 曾献存.石河子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山羊发情周期中输卵管内FSHR的定位及其mRNA表达规律的研究[D]. 邱荣.山东农业大学 2010
[2]湖羊ESR基因的检测及基因型与多胎性能的关系[D]. 董文艳.浙江大学 2009
[3]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LHβ和GnRHR的研究[D]. 刘源.南京农业大学 2009
[4]FSHβ基因和FSHR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遗传效应[D]. 王继卿.甘肃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81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58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