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作用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12-09 06:35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由玉米赤霉菌等真菌产生的一种甾体霉菌毒素,可以代谢成许多次级衍生物,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类食物链,对食品或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威胁人体健康。国际粮农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5%的粮食受到ZEN及其他霉菌毒素的影响,降低或丧失了使用价值。文章综述了ZEN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临床危害和检测技术,并就降低饲料中ZEN的危害提出建议,综述了免疫学检测方法。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ZEN的理化性质
2 ZEN的毒性作用
2.1 生殖毒性
2.2 免疫毒性
2.3 遗传毒性
2.4 细胞毒性
3 ZEN中毒后动物的临床表现
3.1 急性中毒
3.2 亚急性中毒
3.3 慢性中毒
4 ZEN的检测技术
4.1 理化检测
4.1.1 TLC
4.1.2 HPLC
4.1.3 GC/MS
4.2 免疫学检测方法
4.2.1 免疫胶体金技术
4.2.2 ELISA
5 ZEN中毒的防范措施
6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与防治[J]. 王华. 现代畜牧科技. 2019(04)
[2]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的研究进展[J]. 杨美璐,吴峰洋,刘静慧,刘亚娟,陈宝江,谷子林,陈赛娟. 饲料研究. 2019(01)
[3]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及其毒性研究进展[J]. 张天姝. 畜禽业. 2018(10)
[4]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研究[J]. 闫昭明,陈清华,陈凤鸣. 动物营养学报. 2018(09)
[5]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及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J]. 杨新宇,崔嘉,吴峰洋,史酉川,陈宝江. 饲料研究. 2017(24)
[6]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研究进展与防控[J]. 田淑丽,李维.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7(12)
[7]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周妍,张圆圆,刁晨曦,陆涛峰,陈洪岩. 中国饲料. 2017(16)
[8]玉米不同结构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分布规律[J]. 职爱民,贾国超,郑文楠,徐宏普,李靖靖,宋莲军. 饲料工业. 2017(03)
[9]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发生和防治措施[J]. 张亚峰. 现代畜牧科技. 2016(10)
[10]C18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J]. 龚珊,党献民,任正东,刘旭,李尧.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5(06)
博士论文
[1]玉米赤霉烯酮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 孙亚宁.甘肃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71502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ZEN的理化性质
2 ZEN的毒性作用
2.1 生殖毒性
2.2 免疫毒性
2.3 遗传毒性
2.4 细胞毒性
3 ZEN中毒后动物的临床表现
3.1 急性中毒
3.2 亚急性中毒
3.3 慢性中毒
4 ZEN的检测技术
4.1 理化检测
4.1.1 TLC
4.1.2 HPLC
4.1.3 GC/MS
4.2 免疫学检测方法
4.2.1 免疫胶体金技术
4.2.2 ELISA
5 ZEN中毒的防范措施
6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与防治[J]. 王华. 现代畜牧科技. 2019(04)
[2]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的研究进展[J]. 杨美璐,吴峰洋,刘静慧,刘亚娟,陈宝江,谷子林,陈赛娟. 饲料研究. 2019(01)
[3]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及其毒性研究进展[J]. 张天姝. 畜禽业. 2018(10)
[4]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研究[J]. 闫昭明,陈清华,陈凤鸣. 动物营养学报. 2018(09)
[5]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及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J]. 杨新宇,崔嘉,吴峰洋,史酉川,陈宝江. 饲料研究. 2017(24)
[6]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研究进展与防控[J]. 田淑丽,李维.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7(12)
[7]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周妍,张圆圆,刁晨曦,陆涛峰,陈洪岩. 中国饲料. 2017(16)
[8]玉米不同结构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分布规律[J]. 职爱民,贾国超,郑文楠,徐宏普,李靖靖,宋莲军. 饲料工业. 2017(03)
[9]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发生和防治措施[J]. 张亚峰. 现代畜牧科技. 2016(10)
[10]C18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J]. 龚珊,党献民,任正东,刘旭,李尧.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5(06)
博士论文
[1]玉米赤霉烯酮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 孙亚宁.甘肃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715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71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