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酪乳杆菌固态发酵及干燥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9 09:59
抗生素在促进动物生长、防治动物疾病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会致病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并且引发内源性感染和双重感染等问题,世界范围内已经在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及使用范围,欧洲等国甚至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而微生态制剂作为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它能促进动物生长,防治动物疾病,改善动物胃肠道环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根据干酪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分别从提高固态发酵生物量、提高耐干燥性能、放大与菌剂保藏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在原有优化培养基上添加碳源,可显著提高干酪乳杆菌固态发酵生物量,在添加20%的海藻糖后,湿料活菌数可以达到2.0×1010CFU/g,相比之前提高了233%。 2.干酪乳杆菌的耐干燥性能研究: 干酪乳杆菌耐干燥最适培养温度为42℃,40℃对流干燥后,菌剂含水量在8%时,活菌数存活率最高,达到18.7%。对比全程高温培养和发酵中期变温培养,42℃下干酪乳杆菌的耐干燥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在其对数生长中期进行的高温培养所致。 确定了干酪乳杆菌最佳耐干燥保护剂为0.01%的硫酸锰加20%的海藻糖,在发酵...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现状
1.1.1 抗生素的淡出
1.1.2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
1.1.3 微生态制剂的理论依据
1.1.4 微生态制剂的类型
1.1.5 微生态制剂的安全微生物种类
1.1.6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1.1.7 微生态制剂的发酵工艺
1.1.8 微生态制剂的饲喂效果
1.1.9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法
1.1.10 微生态制剂应用的影响因素
1.1.11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方向
1.2 乳酸菌菌剂的干燥研究进展
1.2.1 干燥原理
1.2.2 微生态制剂的干燥方法
1.2.3 影响乳酸菌菌剂存活率的因素
1.2.4 对流干燥及储藏过程中乳酸菌的损伤机理
1.2.5 提高乳酸菌存活率的对策及菌体的抗逆机理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原料
2.1.3 试剂
2.1.4 仪器设备
2.1.5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活化复壮
2.2.2 种子液制备
2.2.3 发酵培养基制备及接种发酵
2.2.4 发酵物料干燥
2.2.5 活菌计数
2.2.6 物料含水量的测定
2.3 固态发酵生物量研究
2.3.1 外加碳源
2.3.2 发酵基质的筛选
2.4 耐干燥性能及工艺研究
2.4.1 筛选耐干燥菌株
2.4.2 高温培养及变温培养
2.4.3 高盐及金属离子逆环境刺激
2.4.4 混菌培养对其耐干燥的影响
2.4.5 耐干燥保护剂研究
2.4.6 干辅料的添加工艺
2.5 放大及保藏研究
2.5.1 5kg级发酵工艺放大实验
2.5.2 菌剂保藏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固态发酵生物量研究
3.1.1 外加碳源
3.1.2 发酵基质的选择
3.2 耐干燥性能及工艺研究
3.2.1 筛选耐干燥菌株
3.2.2 高温培养及变温培养
3.2.3 高盐及金属离子逆环境刺激
3.2.4 混菌培养对其耐干燥能力的影响
3.2.5 耐干燥保护剂研究
3.2.6 干辅料的添加工艺
3.3 放大及保藏研究
3.3.1 5Kg级发酵工艺工艺放大
3.3.2 菌剂的保藏实验
4 总结与讨论
4.1 总结
4.2 讨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38687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现状
1.1.1 抗生素的淡出
1.1.2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
1.1.3 微生态制剂的理论依据
1.1.4 微生态制剂的类型
1.1.5 微生态制剂的安全微生物种类
1.1.6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1.1.7 微生态制剂的发酵工艺
1.1.8 微生态制剂的饲喂效果
1.1.9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法
1.1.10 微生态制剂应用的影响因素
1.1.11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方向
1.2 乳酸菌菌剂的干燥研究进展
1.2.1 干燥原理
1.2.2 微生态制剂的干燥方法
1.2.3 影响乳酸菌菌剂存活率的因素
1.2.4 对流干燥及储藏过程中乳酸菌的损伤机理
1.2.5 提高乳酸菌存活率的对策及菌体的抗逆机理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原料
2.1.3 试剂
2.1.4 仪器设备
2.1.5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活化复壮
2.2.2 种子液制备
2.2.3 发酵培养基制备及接种发酵
2.2.4 发酵物料干燥
2.2.5 活菌计数
2.2.6 物料含水量的测定
2.3 固态发酵生物量研究
2.3.1 外加碳源
2.3.2 发酵基质的筛选
2.4 耐干燥性能及工艺研究
2.4.1 筛选耐干燥菌株
2.4.2 高温培养及变温培养
2.4.3 高盐及金属离子逆环境刺激
2.4.4 混菌培养对其耐干燥的影响
2.4.5 耐干燥保护剂研究
2.4.6 干辅料的添加工艺
2.5 放大及保藏研究
2.5.1 5kg级发酵工艺放大实验
2.5.2 菌剂保藏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固态发酵生物量研究
3.1.1 外加碳源
3.1.2 发酵基质的选择
3.2 耐干燥性能及工艺研究
3.2.1 筛选耐干燥菌株
3.2.2 高温培养及变温培养
3.2.3 高盐及金属离子逆环境刺激
3.2.4 混菌培养对其耐干燥能力的影响
3.2.5 耐干燥保护剂研究
3.2.6 干辅料的添加工艺
3.3 放大及保藏研究
3.3.1 5Kg级发酵工艺工艺放大
3.3.2 菌剂的保藏实验
4 总结与讨论
4.1 总结
4.2 讨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38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73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