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时间对狼尾草属菌草营养特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生长时间对狼尾草属菌草营养特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试验以7种狼尾草属菌草:巨菌草、紫象草、华南象草、细茎象草、热研4号王草、杂交狼尾草、桂闽引象草为研究对象。在生长时间分别为90 d、130 d、170 d和210 d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取样,测定并分析了它们的常规营养成分、康奈尔营养组分及氨基酸含量。旨在为建立狼尾草属菌草营养特性数据库以及菌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一:利用概略养分法、Van Soest法对狼尾草属菌草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种狼尾草属菌草的粗蛋白(CP)含量随生长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除紫象草之外),各品种菌草含量在90 d时均分布在9.00%-10.74%,并极显著(P0.01)的高于其它时间组。7种狼尾草属菌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在90 d时含量最低,并随着生长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其中第90 d的ADF在38.30%-42.47%之间、NDF在61.38%-66.66%之间,除了杂交狼尾草的ADF在90 d时显著(P0.05)低于130 d外,其余各品种菌草的NDF、 ADF在90 d均极显著(P0.01)的低于其它时间组。试验二: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对狼尾草属菌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种菌草的蛋白组分B1(PB1)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菌草富含蛋白组分B2(PB2),所有菌草的PB2是其蛋白组分里含量最高的,并在21.46%~64.33%。7种菌草的蛋白组分C(PC)在90 d时为最低,基本分布在7.17%-17.72%内并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7种菌草的总碳水化合物(CHO)含量丰富,基本在72.73%-88.94%,并随生长时间极显著(P0.01))增加。碳水化合物组分A(CA)和B2(CB2)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其中CB2在90 d时含量最高,除热研4号王草之外其余菌草在90 d时均极显著(P0.01)的高于其它时间组。而碳水化合物B1(CB1)以及碳水化合物组分C(CC)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其中CC在210 d达到最高并分布在35.38%~46.53%。试验三:利用茚三酮柱后衍生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对狼尾草属菌草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种狼尾草属菌草富含风味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丙氨酸(A1a),并在90 d时达到最高,其中杂交狼尾草的3种风味氨基酸分别为1.405%、1.246%、0.783%并在所有品种中达到最高。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Lys)、蛋氨酸(Met)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其中Met含量极低,各品种菌草在90 d时的含量主要分布在0.004%-0.104%之间。7种菌草除象草与巨菌草的胱氨酸(Cys)之外,所有的氨基酸在90 d时含量均为最高,并从90 d生长到170 d极显著(P0.01)降低,但170 d与210 d之间的差距不明显。7种菌草的总氨基酸(TAA)、总氨基酸/粗蛋白(TAA/CP)在90 d时含量最高并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呈现逐渐降低趋势。
【关键词】:狼尾草属菌草 生长时间 常规营养成分 CNCPS 氨基酸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4;S816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4
- 前言12-13
- 1 菌草概述13
- 2 狼尾草属菌草品种的简介13-17
- 2.1 巨菌草14
- 2.2 紫象草14-15
- 2.3 华南象草(粗茎和细茎象草)15
- 2.4 热研4号王草15-16
- 2.5 杂交狼尾草16
- 2.6 桂闽引象草16-17
- 3 营养特性评价方法17-23
- 3.1 概略养分分析法(weende体系)17-18
- 3.2 Van Soest纤维分析法18-19
- 3.3 康奈尔营养体系(CNCPS)概述19-21
- 3.4 氨基酸21-23
- 3.4.1 氨基酸的概述21-22
- 3.4.2 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氨基酸22-23
- 4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与内容23-24
- 4.1 研究目的23
- 4.2 研究内容23-24
- 第二章 试验一 狼尾草属菌草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24-34
- 1 材料与方法24-26
- 1.1 试验材料24
- 1.1.1 菌草种苗24
- 1.1.2 仪器与试剂24
- 1.1.3 试验地概况24
- 1.2 试验方法24-25
- 1.2.1 试验设计24-25
- 1.2.2 种植管理25
- 1.2.3 取样与制样25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25
- 1.4 数据处理25-26
- 2 结果与分析26-31
- 2.1 巨菌草不同生长时间常规营养成分的比较26-27
- 2.2 紫象草不同生长时间常规营养成分的比较27-28
- 2.3 华南象草不同生长时间常规营养成分的比较28-29
- 2.4 细茎象草不同生长时间常规营养成分的比较29
- 2.5 热研4号王草不同生长时间常规营养成分的比较29-30
- 2.6 杂交狼尾草不同生长时间常规营养成分的比较30-31
- 2.7 桂闽引象草不同生长时间常规营养成分的比较31
- 3 讨论31-33
- 4 小结33-34
- 第三章 试验二 CNCPS分析狼尾草属菌草的营养特性34-49
- 1 材料与方法34-35
- 1.1 试验材料34
- 1.1.1 试验菌草34
- 1.1.2 仪器与试剂34
- 1.2 试验方法34
- 1.2.1 试验设计34
- 1.2.2 取样取样与制样34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34-35
- 1.4 数据处理35
- 2 结果与分析35-46
- 2.1 不同生长时间对巨菌草康奈尔营养特性的影响35-37
- 2.2 不同生长时间对紫象草康奈尔营养特性的影响37-39
- 2.3 不同生长时间对华南象草康奈尔营养特性的影响39-40
- 2.4 不同生长时间对细茎象草康奈尔营养特性的影响40-42
- 2.5 不同生长时间对热研4号王草康奈尔营养特性的影响42-43
- 2.6 不同生长时间对杂交狼尾草康奈尔营养特性的影响43-45
- 2.7 不同生长时间对桂闽引象草康奈尔营养特性的影响45-46
- 3 讨论46-48
- 4 小结48-49
- 第四章 试验三 狼尾草属菌草氨基酸含量的测定49-59
- 1 材料与方法49-50
- 1.1 试验材料49
- 1.1.1 试验菌草49
- 1.1.2 仪器与试剂49
- 1.2 试验方法49
- 1.2.1 试验设计49
- 1.2.2 取样与制样49
- 1.3 测定原理与方法49
- 1.4 数据处理49-50
- 2 结果与分析50-57
- 2.1 巨菌草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50-51
- 2.2 紫象草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51-52
- 2.3 华南象草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52-53
- 2.4 细茎象草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53-54
- 2.5 热研4号王草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54-55
- 2.6 杂交狼尾草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55-56
- 2.7 桂闽引象草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56-57
- 3 讨论57-58
- 4 小结58-59
- 第五章 总结59-61
- 1 全文总结59-60
- 2 创新特色60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0-61
- 参考文献61-69
- 附录 英文缩写符号69-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彤;何水林;黄毅斌;;狼尾草属牧草研究进展[J];草地学报;2010年05期
2 张怀山;;狼尾草属牧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草食动物;2011年03期
3 陈卢亮;;我国狼尾草属牧草主栽品种特性介绍[J];中国奶牛;2012年03期
4 同文轩;何咏松;张林海;;国产狼尾草属野生种比较研究初报[J];草业科学;1990年04期
5 钟世理;;四川狗尾草属与狼尾草属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6 同文轩;张林海;何咏松;;中国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牧草资源的发掘及其开发利用前景[J];草业科学;1990年02期
7 陈卢亮;;我国狼尾草属牧草主栽品种介绍[J];福建热作科技;2011年03期
8 卢欣石;申玉龙;江玉林;梁丽娜;;狼尾草属野生种在黄土高原地区适应性观察与分析[J];草业科学;1991年03期
9 林洁荣,刘建昌,苏水金;福建南亚热带狼尾草属牧草品比试验[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黄水珍;谢善松;;闽北红壤山地狼尾草属牧草对比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志彤;何水林;黄毅斌;;狼尾草属牧草研究进展[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陈志彤;黄勤楼;潘伟彬;黄毅斌;;狼尾草属牧草rDNA的ITS序列分析[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怀山;乔国华;王春梅;张茜;;4种国产狼尾草花粉形态的观察分析[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碧成;生长时间对狼尾草属菌草营养特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2 黄煌兴;狼尾草属牧草营养价值及其人工瘤胃降解特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3 朱钧;狼尾草属优质牧草的形态学及其RAPD分析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张华;外源硅对盐(NaCl)胁迫下狼尾草属牧草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4年
5 乔良普;狼尾草属牧草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严厚汉;狼尾草属和决明属牧草在奶牛瘤胃动态降解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生长时间对狼尾草属菌草营养特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7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