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林草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18:16
随着“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封山禁牧等生态工程的实施,黄土高原地区的天然植被资源得到一定恢复,人工植被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林草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进一步增强。针对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林草生态系统碳密度数据相对匮乏和区域尺度林草生态系统碳储量尚未清晰的研究现状,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地区典型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比对了典型林草生态系统的碳密度及其库间分配,估算了宁夏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和黄土高原地区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布格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九个天然林样点(六盘山白桦林、六盘山辽东栎林、固原山杨林、贺兰山油松林、罗山青海云杉成熟林、罗山青海云杉中龄林、贺兰山青海云杉林、六盘山华山松+少脉椴林和罗山油松+山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变化范围为228.77Mg C·hm-2444.77MgC·hm-2,其中罗山油松+山杨林最高,华山松+少脉椴林最低。天然林土壤碳密度与生物量碳密度的平均比值为4.09。各天然林样点的土壤碳密度变化范围为170.15MgC·hm-2354.29Mg C·h...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态
1.2.1 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
1.2.2 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典型天然林碳密度
2.1 材料方法
2.1.1 样点信息
2.1.2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2.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植被生物量
2.2.2 植被碳含量
2.2.3 生物量碳密度
2.2.4 土壤容重
2.2.5 土壤碳含量
2.2.6 土壤碳密度
2.2.7 生态系统碳密度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典型人工林碳密度
3.1 材料方法
3.1.1 样点信息
3.1.2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3.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植被生物量
3.2.2 植被碳含量
3.2.3 生物量碳密度
3.2.4 土壤容重
3.2.5 土壤碳含量
3.2.6 土壤碳密度
3.2.7 生态系统碳密度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典型天然草地碳密度
4.1 材料方法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4.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4.2.2 植被生物量
4.2.3 植被碳含量
4.2.4 生物量碳密度
4.2.5 土壤容重
4.2.6 土壤碳含量
4.2.7 土壤碳密度
4.2.8 生态系统碳密度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典型人工草地碳密度
5.1 材料方法
5.1.1 研究区概况
5.1.2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5.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紫花苜蓿生长特征
5.2.2 植被生物量
5.2.3 植被碳含量
5.2.4 生物量碳密度
5.2.5 土壤容重
5.2.6 土壤碳含量
5.2.7 土壤碳密度
5.2.8 生态系统碳密度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不同林草生态系统碳密度的比较
6.1 研究方法
6.2 结果分析
6.2.1 天然林与人工林比较结果
6.2.2 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比较结果
6.2.3 森林与草地比较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宁夏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7.1 材料方法
7.1.1 宁夏地区森林概况
7.1.2 研究方法
7.2 结果分析
7.2.1 样地尺度碳密度
7.2.2 区域尺度碳密度和碳储量
7.2.3 不同林龄乔木层碳密度及碳储量
7.2.4 全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分布图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黄土高原地区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8.1 材料方法
8.1.1 研究区概况
8.1.2 研究方法
8.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8.2 结果分析
8.2.1 生物量碳密度和碳储量
8.2.2 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
8.2.3 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
8.3 讨论
8.4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54759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态
1.2.1 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
1.2.2 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典型天然林碳密度
2.1 材料方法
2.1.1 样点信息
2.1.2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2.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植被生物量
2.2.2 植被碳含量
2.2.3 生物量碳密度
2.2.4 土壤容重
2.2.5 土壤碳含量
2.2.6 土壤碳密度
2.2.7 生态系统碳密度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典型人工林碳密度
3.1 材料方法
3.1.1 样点信息
3.1.2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3.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植被生物量
3.2.2 植被碳含量
3.2.3 生物量碳密度
3.2.4 土壤容重
3.2.5 土壤碳含量
3.2.6 土壤碳密度
3.2.7 生态系统碳密度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典型天然草地碳密度
4.1 材料方法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4.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4.2.2 植被生物量
4.2.3 植被碳含量
4.2.4 生物量碳密度
4.2.5 土壤容重
4.2.6 土壤碳含量
4.2.7 土壤碳密度
4.2.8 生态系统碳密度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典型人工草地碳密度
5.1 材料方法
5.1.1 研究区概况
5.1.2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5.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紫花苜蓿生长特征
5.2.2 植被生物量
5.2.3 植被碳含量
5.2.4 生物量碳密度
5.2.5 土壤容重
5.2.6 土壤碳含量
5.2.7 土壤碳密度
5.2.8 生态系统碳密度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不同林草生态系统碳密度的比较
6.1 研究方法
6.2 结果分析
6.2.1 天然林与人工林比较结果
6.2.2 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比较结果
6.2.3 森林与草地比较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宁夏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7.1 材料方法
7.1.1 宁夏地区森林概况
7.1.2 研究方法
7.2 结果分析
7.2.1 样地尺度碳密度
7.2.2 区域尺度碳密度和碳储量
7.2.3 不同林龄乔木层碳密度及碳储量
7.2.4 全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分布图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黄土高原地区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8.1 材料方法
8.1.1 研究区概况
8.1.2 研究方法
8.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8.2 结果分析
8.2.1 生物量碳密度和碳储量
8.2.2 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
8.2.3 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
8.3 讨论
8.4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54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7547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