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捡拾牛粪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及植被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24 02:08

  本文关键词:捡拾牛粪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及植被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主要经济畜种,牦牛粪便是当地重要的生活能源。近几十年来,牛粪不仅作为燃料被捡拾,还被牧民当做一种经济来源而利用。长期大量的捡拾牛粪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增加了生态风险。鉴于对捡拾牦牛粪便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捡拾牦牛粪便带给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牛粪的分解速率及其分解后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及植被的影响状况,为合理利用当地牛粪资源以及保护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1)在研究区域内,成年牦牛食草量为20-23 kg/d,饮水量为10-12.5 kg/d,粪便排放在草地上的次数为1-2次,粪便可捡拾天数晴天3-5天,阴雨天为5-7天。牛粪对草地养分的贡献估值约为全氮548.62 kg/ha、全磷147.63 kg/ha、全钾131.67 kg/ha。滩地的养分输入量和损失量都大于坡地,这与其地形地貌有关2)新鲜牦牛粪的含水量为84.42%,牛粪排泄出体外10天时,水分损失57.37%。在秋季,60天时牛粪干重降到24.85%,大部分养分已进入草地再循环系统。粪便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0天后至60天内,牛粪中真菌和放线菌对土壤短期(5天之内)的影响距离可达8 cm,细菌对土壤短期(5天之内)的影响的距离可达24 cm。3)牛粪分解对植被高度影响的有效距离为4.63±0.45 cm。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受粪土混合程度的制约,粪土混合越均匀,微生物生物量增加越明显,反之亦然。4)捡拾牛粪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上层土壤(0 cm-7.5 cm)。对下层土壤(7.5 cm-15 cm)影响不显著。上层(0 cm-7.5 cm)土壤中,滩地的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及坡地硝态氮、铵太氮、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捡拾牛粪区显著低于不捡拾牛粪区(P0.05);有机质含量滩地和坡地均为不捡拾牛粪区显著高于捡拾牛粪区(P0.05)。5)捡拾牛粪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滩地中捡拾牛粪区上层土壤中三种微生物数量捡拾牛粪区低于不捡拾牛粪区,下层土壤(7.5 cm-15 cm)中捡拾牛粪和不捡牛粪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不明显。坡地中捡拾牛粪区和不捡拾牛粪区的三种微生物数量,在上下层土壤中均差异不显著(P0.05)。6)捡拾牛粪对植被的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对生产力在当季影响明显,能够显著提高生产力。滩地中捡拾牛粪区和不捡拾牛粪区的生物量分别为178.96 g/m2和200.92 g/m2,而坡地中捡拾牛粪区和不捡拾牛粪区的生物量分别为174.64 g/m2和192.44 g/m2。
【关键词】:牦牛粪便 牛粪分解 土壤养分 植被类型 土壤微生物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文献综述11-19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6
  • 1.1.1 粪便的成分和用途11
  • 1.1.2 粪便分解的影响因素11-12
  • 1.1.3 粪便对牲畜取食的影响12
  • 1.1.4 粪便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动物和植被的影响12-14
  • 1.1.4.1 粪便对土壤的影响13
  • 1.1.4.2 粪便对微生物的影响13
  • 1.1.4.3 粪便对动物的影响13-14
  • 1.1.4.4 粪便对植物群落的影响14
  • 1.1.5 捡拾牛粪的生态学效应14-16
  •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6
  • 1.2.1 选题背景16
  • 1.2.2 研究意义16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16-19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技术路线17-19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9-29
  • 2.1 研究区概况19-22
  • 2.1.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19-20
  • 2.1.2 植被组成20-22
  • 2.2 研究方法22-29
  • 2.2.1 牛粪分解的研究22-23
  • 2.2.1.1 牛粪分解的样地布置22-23
  • 2.2.1.2 牛粪的分解土样和粪样采集23
  • 2.2.2 粪便输入量和捡拾量的研究23-24
  • 2.2.2.1 牛粪养分输入量的统计23
  • 2.2.2.2 牛粪捡拾量的统计23-24
  • 2.2.3 捡拾牛粪对高寒草甸影响的研究方法24-25
  • 2.2.3.1 样地选择及设置24
  • 2.2.3.2 样品的采集24-25
  • 2.2.4 指标的测定25-26
  • 2.2.5 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26-29
  • 第3章 牛粪分解的研究29-43
  • 3.1 牛粪分解的水分变化29-30
  • 3.2 牛粪分解的养分变化30-31
  • 3.3 牛粪分解对土壤养分的影响31-34
  • 3.4 牛粪分解对植被生长的影响34-35
  • 3.5 牛粪分解对微生物的影响35-39
  • 3.6 讨论39-41
  • 3.7 小结41-43
  • 第4章 牛粪的输入量及损失量43-46
  • 4.1 牦牛生活规律的研究43
  • 4.2 牛粪输入量及损失量43-44
  • 4.3 讨论44-45
  • 4.4 小结45-46
  • 第5章 捡拾牛粪对高寒草甸的影响46-65
  • 5.1 捡拾牛粪对土壤养分的影响46-48
  • 5.1.1 捡拾牛粪对滩地土壤养分的影响46-47
  • 5.1.2 捡拾牛粪对坡地土壤养分的影响47-48
  • 5.2 捡拾牛粪对微生物的影响48-50
  • 5.2.1 捡拾牛粪对滩地微生物的影响48-49
  • 5.2.2 捡拾牛粪对坡地微生物的影响49-50
  • 5.3 捡拾牛粪对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50-60
  • 5.3.1 对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50-56
  • 5.3.1.1 捡拾牛粪对滩地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50-53
  • 5.3.1.2 捡拾牛粪对坡地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53-56
  • 5.3.2 捡拾牛粪对植被功能群及生产力的影响56-57
  • 5.3.2.1 捡拾牛粪对滩地植被功能群及生产力的影响56-57
  • 5.3.2.2 捡拾牛粪对坡地植被功能群及生产力的影响57
  • 5.3.3 捡拾牛粪对植被养分的影响57-60
  • 5.3.3.1 捡拾牛粪对滩地植被养分的影响57-58
  • 5.3.3.2 捡拾牛粪对坡地植被养分的影响58-60
  • 5.4 讨论60-64
  • 5.4.1 捡拾牛粪对土壤养分的影响60-61
  • 5.4.2 捡拾牛粪对微生物的影响61-62
  • 5.4.3 捡拾牛粪对植被的影响62-64
  • 5.5 小结64-65
  • 第6章 结论65-67
  • 参考文献67-73
  • 致谢73-74
  • 附录A 植物科、属、种拉丁名74-77
  • 作者简介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惠光,张金莲,罗新湖,聂国华;伊宁市土壤养分的变化及施肥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3年06期

2 徐丽华;魏朝富;谢德体;杨伟;;土壤养分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1年09期

3 王蓬;王海荣;;土地荒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4期

4 武伟,唐明华,刘洪斌;土壤养分的模糊综合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司欲辰;土壤养分测试仪[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1年05期

6 余顺和,杨惠兰,郑梅玲;和静县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1年05期

7 冯锋,杨新泉,李振声;植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潜力和土壤环境良性循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成情况总结[J];中国基础科学;2001年07期

8 刘长庆,王德科,王文香,桑为民;不同棚龄大棚土壤养分年度变化特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1年06期

9 肖洪浪,李涛,刘立超;沙漠地区麦田土壤养分运动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01期

10 陈浮,濮励杰,曹慧,彭补拙,杨桂山,周生路;近20年太湖流域典型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驱动机理[J];土壤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国安;项建军;袁全;;分散经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红裔;张野;赵迪;吴锡欣;;基于神经网络多模型的土壤养分肥力评价[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5 郑小佳;邓良基;张世熔;张春;黄成毅;苟曦;;川中丘陵区不同地形位置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6 贾小红;高如泰;任慧勤;陈清;黄元仿;梁金凤;;种植结构变化对菜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7 张淑娟;王凤花;张海红;赵华民;;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养分检测方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8 武继承;龚子同;郑惠玲;薛毅芳;;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与土壤保护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9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孔祥斌;王茹;;大城市郊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趋势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10 李鑫鑫;王学奎;王沫;涂代群;牟来明;徐泽刚;宋慧洁;;稻连轮作区水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分析[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凌;气候变化可导致土壤养分失衡[N];科技日报;2013年

2 高科;土壤养分测试仪[N];河北科技报;2001年

3 记者 赵红梅;“土壤养分管理与平衡施肥”让农民亩增收近200元[N];河北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伍军邋彭建国;塔西南与喀什合作研究土壤养分[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赵强;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4年

6 通讯员  徐翔 何宜坦 记者 刘伟;全村农田吃上“营养配餐”[N];连云港日报;2006年

7 通讯员 姜晓平;磴口土壤养分含量逐年上升[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8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金继运 研究员;以分区土壤养分管理实现产业化[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9 冯国明;蔬菜合理轮种 降害增肥减病[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10 李青 何人;蔬菜栽培“一听五看”[N];山西科技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芬;陕西省土壤养分与肥料资源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业婷;基于GIS的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月玲;精准作业区土壤养分和水分时空变异规律及肥力评价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航;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规律及精准管理区划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5 徐丽华;土壤养分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刘雪梅;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养分及仪器开发[D];东华大学;2014年

7 姜城;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8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瑞;规模经营条件下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王红娟;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重洁;山西省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与地貌禾口土壤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紫如;植物在土壤肥力演替中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惠;典型绿茶茶园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性分析及肥力质量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罗博;昌都地区“老五县”农业土壤养分特征及综合评价[D];西南大学;2015年

5 谭春荐;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养分维持及水蚀防控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赵映翠;宜君县核桃经济林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肥力综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倩;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苹果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员敏;榆林地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马桦薇;煤炭基地村庄复垦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崔丹娜;河北省西柏坡高速公路生态袋土壤变化与植被恢复情况分析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捡拾牛粪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及植被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89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8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