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4331对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miR-4331对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小RNA分子,成熟的miRNA由19~23个核苷酸组成。miRNA通过与靶mRNA 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结合,抑制mRNA翻译或降解mRNA,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如参与调控发育、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感染猪肾细胞(PK-15)可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同时,TGEV感染PK-15细胞后,miRNA表达谱发生了变化,且miR-4331表达量显著上调。本论文拟以miR-4331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的调控作用及机制。首先检测mi R-4331对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作用;其次验证miR-4331的靶基因,检测miR-4331靶基因对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最后检测mi R-4331及其靶基因对调控线粒体损伤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miR-4331调控线粒体损伤的机制。得到如下结果。1.将miR-4331 mimics或inhibitors转染至PK-15细胞,再感染TGEV,分别检测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和膜电位,结果显示,过表达miR-4331后线粒体钙离子浓度显著增加、膜电位显著降低,抑制miR-4331则线粒体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膜电位显著升高,结果表明,miR-4331促进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iTRAQ试验检测过表达mi R-4331且感染TGEV的PK-15细胞,细胞蛋白表达谱发生变化,共得到6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33个蛋白表达量上调,36个蛋白表达量下调。2.利用双荧光素酶试验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miR-4331靶基因。首先将候选靶基因野生型3′UTR以及其突变型3′UTR分别克隆至双荧光素酶质粒psiCHECK-2,构建含靶基因野生型3′UTR、突变型3′UTR的双荧光素酶重组质粒;然后将miR-4331 mimics或inhibitors与双荧光素酶重组质粒共转染至PK-15细胞,检测miR-4331与靶基因野生型、突变型3′UTR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转染miR-4331 mimics和RB1野生型3′UTR重组质粒的细胞,其双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转染miR-4331 inhibitors和RB1野生型3′UTR重组质粒的细胞,其双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升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4331对RB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发现过表达miR-4331抑制RB1的表达。进一步试验证明,在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过程中,RB1可以下调线粒体钙离子浓度、上调线粒体膜电位,起到减轻线粒体损伤的作用。3.通过对iTRAQ检测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注释和KEGG分析,并利用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沉默RB1基因表达,结果导致IL1-R和p38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沉默IL1-R表达后,p38的表达量发生下调;分别沉默IL1-R和p38的表达,则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均表现为下调和线粒体膜电位均表现为上调。以上结果表明,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线粒体损伤是miR-4331调控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本研究发现miR-4331促进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iTRAQ分析发现mi R-4331过表达导致TGEV感染的PK-15细胞蛋白表达谱发生变化。双荧光素酶试验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明RB1是miR-4331的靶基因。还发现mi R-4331和RB1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而调控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研究结果阐明了mi R-4331在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宿主细胞mi RNA与TGEV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miRNA PK-15细胞 线粒体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前言12-13
- 文献综述13-17
- 第一章 miRNA参与调控线粒体损伤研究进展13-17
- 1.1 miRNA的产生及作用机制13-14
- 1.2 线粒体损伤的特征14
- 1.3 病毒与线粒体损伤14-15
- 1.4 miRNA调控病毒诱导线粒体损伤15-16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6-17
- 试验内容17-52
- 第二章 miR-4331对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作用17-34
- 2.1 材料17
- 2.1.1 主要试剂17
- 2.1.2 主要仪器17
- 2.1.3 细胞及毒株17
- 2.2 方法17-23
- 2.2.1 细胞的培养17
- 2.2.2 TGEV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的测定17-18
- 2.2.3 miR-4331对线粒体损伤的调控作用18-22
- 2.2.4 iTRAQ检测试验样品准备22
- 2.2.5 iTRAQ数据分析22
- 2.2.6 差异表达蛋白的验证22-23
- 2.3 结果23-33
- 2.3.1 miR-4331对TGEV诱导线粒体损伤的作用23-26
- 2.3.2 miR-4331过表达后蛋白质组学分析26-29
- 2.3.3 iTRAQ检测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29-32
- 2.3.4 差异表达蛋白的验证32-33
- 2.4 讨论33
- 2.5 小结33-34
- 第三章 miR-4331潜在靶基因的验证及靶基因对线粒体损伤的调控作用34-45
- 3.1 材料34
- 3.1.1 主要试剂34
- 3.1.2 主要仪器34
- 3.2 方法34-40
- 3.2.1 miR-4331靶基因双荧光素酶载体的构建34-38
- 3.2.2 双荧光素酶试验验证miR-4331的靶基因38
- 3.2.3 western blotting验证miR-4331靶基因38
- 3.2.4 RB1对TGEV诱导线粒体损伤作用的检测38-40
- 3.3 结果40-43
- 3.3.1 双荧光素酶载体的鉴定40
- 3.3.2 RB1为miR-4331的靶基因40-42
- 3.3.3 RB1对TGEV诱导线粒体损伤的作用42-43
- 3.4 讨论43
- 3.5 小结43-45
- 第四章 miR-4331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对线粒体损伤的调控作用45-52
- 4.1 材料45
- 4.1.1 主要试剂45
- 4.1.2 主要仪器45
- 4.2 方法45-47
- 4.2.1 p38 MAPK信号通路对线粒体损伤调控作用的检测45-46
- 4.2.2 miR-4331对p38 MAPK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的检测46-47
- 4.2.3 RB1对p38 MAPK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的检测47
- 4.3 结果47-50
- 4.3.1 IL1-R和p38对TGEV诱导线粒体损伤的作用47-48
- 4.3.2 IL1-R调控p38的表达48-49
- 4.3.3 miR-4331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49
- 4.4.4 RB1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49-50
- 4.4 讨论50-51
- 4.5 小结51-52
- 结论与创新点52-53
- 参考文献53-57
- 缩略词57-58
- 致谢58-59
- 作者简介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柯文,俞庆森,曾敏,马国正,王艳花,张兵;静电和疏水效应对TGEV主蛋白酶二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2 葛晨霞;王龙涛;马磊;胡桂学;;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12期
3 修晶辉;李伟娜;尹鑫;刘宁;魏萍;;一株仔猪肠道益生菌抗TGEV作用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年03期
4 王劭;朱小丽;朱晓琳;陈少莺;林锋强;陈仕龙;程晓霞;李兆龙;江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福建分离株核衣壳蛋白基因(N)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01期
5 鲁娜;宋阳;刘莹;胡桂学;;TGEV S基因原核表达及表达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年01期
6 任晓峰;佟玲;孙雪娇;赵高伟;王婧婧;高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种毒特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查红波;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J];中国动物保健;2003年11期
8 房红莹;窦守强;罗满林;;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7年06期
9 唐芳;何孔旺;侯继波;姜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蛋白5'端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特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10 雷用东;王丹;童军茂;马越;张莉;赵晓燕;;接骨木花色苷组成及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活性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勇;周燕;王建超;华平;何锡忠;苏万国;唐永兰;钱永清;;应用微载体技术生产TGEV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邹勇;周燕;王建超;华平;何锡忠;苏万国;唐永兰;钱永清;;应用微载体技术生产TGEV试验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Inhibition of 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 replication in mini-pigs by shRNA[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百亮;冯力;赵翠萍;孙东波;张建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燕;王建超;华平;邹勇;谭文松;;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在ST细胞中的增殖规律[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俞伏松;王劭;陈仕龙;程晓霞;黄梅清;江斌;邵良平;陈少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福建株的分离与鉴定[A];2012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霞;张春红;赵亚华;张建峰;;TGEV和PEDV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细胞分离培养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李娜;黄小波;曹三杰;文心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重组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瑞丽;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ST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胡晓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HX株的分离与鉴定及其PL蛋白对抗IFN-β的分子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宋祥军;microRNA在TGEV感染PK-15细胞过程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兰喜;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分子诊断与免疫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丁利;TGEV诱导PK-15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安康;TGEV感染PK-15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及诱导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龙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纤突蛋白基因体外克隆表达及鉴定[D];吉林大学;2010年
8 彭树英;TGEV S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转基因小鼠的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杨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DNA疫苗的构建与免疫原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10 周俊芳;shRNA表达载体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TGEV S-AD蛋白亲和肽的筛选及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张清真;猪病毒性腹泻病原ELISA及Luminex检测方法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徐静;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离及部分特性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莹莹;嗜酸乳杆菌胞外多糖对TGEV感染ST细胞TLR3及部分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高睿泽;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田宗民;抑致病菌益生菌菌株及其胞外多糖抗TGEV作用的比较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杜彩虹;猪冠状病毒性腹泻RT-PCR检测及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离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蕊彤;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初步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魏浩澈;重组猪干扰素α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10 张莉娟;猪树突状细胞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miR-4331对TGEV诱导PK-15细胞线粒体损伤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9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