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ERP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及ELISA方法建立与其免疫原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11 05:29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重要人兽共患原虫,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一些鸟类,全世界约有1/3的人感染弓形虫,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及健康。本论文以遗传变异研究为基础,分别对弓形虫病的诊断和免疫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15个弓形虫虫株的胚层发育相关蛋白(TgERP)基因进行PCR引物设计,并对其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利用Puzzle5.2、Paup4.0和DNAStar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个弓形虫虫株的TgERP基因包含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均为315bp,A+T含量在46.67%-46.98%之间,仅有1个碱基发生变异,变异率为0-0.32%。编码104个氨基酸,变异率在0-0.96%之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gERP基因序列虽然能够将弓形虫I型虫株与Ⅱ/Ⅲ型虫株区分开,但却不能区分所有基因型的虫株。TgERP基因在各基因型虫株中十分保守,不适合作为遗传标记分子来区分不同基因型的弓形虫虫株。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在血清学诊断和疫苗防疫上的应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以弓形虫RH株的基因...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弓形虫基因分型
1.1.1 弓形虫基因分型常用方法
1.1.2 弓形虫基因分型研究中遗传标记的选择
1.2 弓形虫病的诊断方法
1.2.1 病原学诊断
1.2.2 免疫学诊断
1.2.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3 弓形虫病的疫苗研究
1.4 弓形虫的主要抗原基因
1.5 葡萄球菌A蛋白
1.6 弓形虫胚层发育相关蛋白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弓形虫虫株
2.1.2 试验动物
2.1.3 质粒和菌株
2.1.4 主要试剂
2.1.5 主要仪器
2.1.6 溶液配制
2.1.7 培养基
2.1.8 引物设计
2.2 方法
2.2.1 弓形虫ERP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2.2.2 间接ELISA诊断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2.2.3 弓形虫ERP免疫原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弓形虫ERP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
3.1.1 TgERP基因PCR扩增结果
3.1.2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3.1.3 不同弓形虫虫株之间TgERP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
3.2 间接ELISA诊断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应用的结果
3.2.1 弓形虫RH株重组表达质粒pET30-ERP的制备
3.2.2 弓形虫RH株TgERP基因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3.2.3 TgERP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2.4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3.3 弓形虫ERP免疫原性分析结果
3.3.1 实验鼠血清中IgG抗体和IgG1、IgG2a抗体亚类的分布情况
3.3.2 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和IL12p70的检测
3.3.3 免疫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MTS法)
3.3.4 流式细胞分选仪分析CD3+CD4+CD8-和CD3+CD8+CD4-细胞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39580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弓形虫基因分型
1.1.1 弓形虫基因分型常用方法
1.1.2 弓形虫基因分型研究中遗传标记的选择
1.2 弓形虫病的诊断方法
1.2.1 病原学诊断
1.2.2 免疫学诊断
1.2.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3 弓形虫病的疫苗研究
1.4 弓形虫的主要抗原基因
1.5 葡萄球菌A蛋白
1.6 弓形虫胚层发育相关蛋白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弓形虫虫株
2.1.2 试验动物
2.1.3 质粒和菌株
2.1.4 主要试剂
2.1.5 主要仪器
2.1.6 溶液配制
2.1.7 培养基
2.1.8 引物设计
2.2 方法
2.2.1 弓形虫ERP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2.2.2 间接ELISA诊断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2.2.3 弓形虫ERP免疫原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弓形虫ERP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
3.1.1 TgERP基因PCR扩增结果
3.1.2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3.1.3 不同弓形虫虫株之间TgERP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
3.2 间接ELISA诊断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应用的结果
3.2.1 弓形虫RH株重组表达质粒pET30-ERP的制备
3.2.2 弓形虫RH株TgERP基因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3.2.3 TgERP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2.4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3.3 弓形虫ERP免疫原性分析结果
3.3.1 实验鼠血清中IgG抗体和IgG1、IgG2a抗体亚类的分布情况
3.3.2 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和IL12p70的检测
3.3.3 免疫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MTS法)
3.3.4 流式细胞分选仪分析CD3+CD4+CD8-和CD3+CD8+CD4-细胞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39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40395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