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河南牧原养猪模式及推广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13:12

  本文关键词:河南牧原养猪模式及推广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我国的规模化养殖在养猪形式上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养猪模式和技术却没有很好的配套,普遍存在着种猪资源利用率低下,饲料加工和配方技术低下,育种和扩繁技术落后,防疫制度不完善,没有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达标排放等问题。因此,在我国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生猪的现代化养殖,降低养猪业的风险和促进环境保护是我国养猪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河南牧原的养猪模式提供了一个同时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型。河南牧原的养猪模式在生产上注重科技创新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经营上用产业链条的扩张来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效率。河南牧原的这种养猪模式促进了我国的养猪业与国际接轨,为我国养殖业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本文以河南牧原的养猪模式为例,从河南牧原的基本情况和竞争优势入手,分析了河南牧原公司养猪模式的构成、主要生产经营技术,深入研究河南牧原养猪模式的特色技术和推广价值,这不仅能解决我国的养猪业资源和环保之间的矛盾,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符合养猪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河南牧原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该部分主要对河南牧原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及地位、现有的生产情况以及公司在养猪业中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对河南牧原养猪模式的构成进行研究。该部分主要对河南牧原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和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对河南牧原养猪模式的主要生产经营技术进行了研究。该部分主要对猪舍及舍内设备技术、育种技术、养殖及防疫技术、无害化环保技术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对河南牧原养猪模式的可推广价值进行研究。该部分主要对河南牧原公司养猪模式在促进我国养猪业的现代化发展,降低养猪业的风险和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河南牧原公司 养猪模式 推广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引言10-16
  • 1.1 选题的依据10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的目的10-11
  • 1.2.2 选题的意义11
  • 1.3 文献综述11-14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1-13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3-14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4-15
  • 1.4.1 研究的思路14
  • 1.4.2 研究的方法14-15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15-16
  • 2.河南牧原的基本情况16-24
  • 2.1 河南牧原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及市场地位16-17
  • 2.1.1 发展历程16
  • 2.1.2 主营业务及市场地位16-17
  • 2.2 牧原的主要生产经营情况17-18
  • 2.3 牧原养猪模式在我国养猪业中的主要竞争优势18-22
  • 2.3.1 自育自繁自养的一体化18-19
  • 2.3.2 现代化猪舍及自动化养殖设备19
  • 2.3.3 优良的生猪育种19-20
  • 2.3.4 先进的营养技术20-21
  • 2.3.5 地域、市场、生产管理优势、人才优势21-22
  • 2.4 完善的疫病防控系统22-24
  • 3.河南牧原养猪模式24-31
  • 3.1 生态循环生产模式24-25
  • 3.1.1 生态循环模式的原理24-25
  • 3.1.2 生态循环模式的特点25
  • 3.2 一体化经营模式25-31
  • 3.2.1 一体化模式的原理25-29
  • 3.2.2 一体化模式的特点29-31
  • 4.河南牧原养猪模式的特色技术31-36
  • 4.1 猪舍及舍内设备设计技术31-32
  • 4.2 育种技术32-33
  • 4.3 生猪养殖及防疫技术33-34
  • 4.3.1 早期隔离断奶技术33
  • 4.3.2 分胎次饲养技术33
  • 4.3.3 多点式饲养技术33-34
  • 4.3.4 不混群的一对一转栏技术34
  • 4.3.5 自动化饲喂技术34
  • 4.3.6 饲料生产及配方技术34
  • 4.4 四个“零”无害化环保技术34-36
  • 5.河南牧原养猪模式的推广价值36-46
  • 5.1 促进养猪业的现代化发展36-38
  • 5.1.1 推进传统养猪方式的变革37-38
  • 5.1.2 形成生态养猪的规模化38
  • 5.1.3 提升养猪业的科技含量38
  • 5.2 降低或者化解养猪业的风险38-41
  • 5.2.1 避免生产风险39
  • 5.2.2 化解市场风险39-41
  • 5.2.3 降低政策风险41
  • 5.3 带动生态环境的保护41-46
  • 5.3.1 减少对水质的破坏42-43
  • 5.3.2 减少大气污染43-44
  • 5.3.3 改善土壤环境44
  • 5.3.4 降低对人畜健康的危害44-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51
  • 后记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美蓉,陶志伦;浅谈绿色养猪模式[J];畜禽业;2002年05期

2 李宏清;贵阳市“六位一体”节支增效生态养猪模式[J];养猪;2005年04期

3 刘德旺;养重于防——精细养猪模式之精粹[J];河北畜牧兽医;2005年09期

4 蔡兴华;;农户几种养猪模式利弊的讨论[J];养殖技术顾问;2008年06期

5 杨金宝;曹洪战;;如何建立环保型养猪模式[J];猪业科学;2008年07期

6 ;怎样的养猪模式最合适[J];农村实用技术;2010年01期

7 ;读者信箱(一)——选何种养猪模式好[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0年03期

8 杜玉兰;;四种养猪模式利弊分析[J];农家参谋;2010年09期

9 ;各种养猪模式总体分析[J];江西饲料;2011年01期

10 魏等柱;;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养猪模式及其经营管理重点[J];猪业科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文笔;;浅谈无公害养猪模式[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养猪与畜禽传染病制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郭廷俊;;抚顺瑞丰养猪模式[A];东北养猪研究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专集[C];2010年

3 潘文笔;;浅谈无公害养猪模式[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养猪与畜禽传染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彭乃木;郑秀兰;陈绿秀;金大春;;内循环健康生态养猪模式的实践与探讨[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5 王勇;欧阳峰;赵娜;林永灿;谭永权;;干式养猪模式的减污效果试验及成本分析[A];良好农业规范与畜牧业健康发展——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苏为仕;;健康养猪模式的探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周建英;;南沱生态养猪模式探讨[A];第四届重庆饲料工业暨养殖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肖正中;廖玲玲;杨厚德;周晓情;何若钢;覃小荣;;自动化猪场规划与设计[A];“生泰尔”杯全国养猪技术征文大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生猪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崔保维;;生态型发酵床福利养猪模式是解决我国养猪环境污染的最佳途径[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开锋;;浅析新兴生态养猪模式[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纪增;果园暖圈养猪模式收益高[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2 陈生;先进养猪模式的利弊[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3 农部;各种养猪模式看看哪种适合你?[N];山东科技报;2012年

4 通讯员 周春山邋陆中来;采用“公司+农户”养猪模式[N];泰州日报;2007年

5 毛丽娜邋刘志勇;凤县推广家庭养猪模式[N];宝鸡日报;2008年

6 光明;“家庭标准化养猪模式”打造海南黑猪品牌[N];农民日报;2013年

7 刘元斌;灯塔养殖场探索高效生态养猪模式[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8 特约记者 程荣东;探访“150标准化养猪模式”[N];孝感日报;2007年

9 特约记者 田祯福 通讯员 雷宏兵;吕王镇推进“150”养猪模式[N];孝感日报;2008年

10 张春生 余敏;柞水推广环保养猪模式[N];商洛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斌;河南牧原养猪模式及推广价值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王圆;濮阳市地控温三循环养猪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栾炳志;厚垫料养猪模式垫料参数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河南牧原养猪模式及推广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432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5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