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状态下泌乳奶牛通过激活GHIGF-I轴增强糖异生变化
本文关键词:热应激状态下泌乳奶牛通过激活GHIGF-I轴增强糖异生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泌乳奶牛 热应激 GHIGF-I轴 生长激素(GH) 糖异生作用
【摘要】:【目的】选取分娩1周后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6头,提前适应期1周后,正式饲喂从2013年6月29日至8月5日,总共35 d(5周),使泌乳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进而检测泌乳奶牛乳产量及乳蛋白含量,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葡萄糖以及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糖异生作用的变化情况,拟从GH-IGF-I轴的角度阐明泌乳奶牛发生热应激时对糖异生作用及乳品质下降的机制。为进一步揭示奶牛热应激的发生机理及控制奶牛热应激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统计第1—5周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及分析乳蛋白含量,并采集泌乳奶牛颈静脉血液和进行活体采取肝脏组织的方法,检测血液中葡萄糖和GH、IGF-I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对奶牛肝脏组织中HSP70和糖异生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以及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进行检测。【结果】在35 d的饲喂过程中,日间平均气温在32℃以上的持续时间达25 d,且最高温度为38℃,高温持续时间大于72 h,即此气候条件下奶牛处于一个热应激状态。随着泌乳奶牛热应激程度的不断加深,从第1周到第5周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比较第5周和第1周泌乳奶牛肝脏中HSP70的表达,发现第5周HSP70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第1周。检测血液中GH、IGF-I以及葡萄糖的含量,发现在第5周的时候其含量均高于第1周且差异显著(P0.05);检测泌乳奶牛肝脏组织中PC和PEPCK的表达水平,发现第5周显著高于第1周(P0.05);通过检测第5周与第1周肝脏组织中GH和IGF-I受体的表达水平,发现GHR和IGFR同样上调,其中IGFR显著上调(P0.05)。【结论】随着泌乳奶牛热应激的程度的不断加深,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其可能是由于垂体分泌的GH刺激肝脏产生更多的IGF-I,即通过GHIGF-I轴上调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的表达,使糖异生途径处于激活状态。而乳中乳蛋白含量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其前体物被过多的用来进行糖异生作用,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维持机体正常供能所致。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泌乳奶牛 热应激 GHIGF-I轴 生长激素(GH) 糖异生作用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2011CB100802)
【分类号】:S823
【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随着全球气候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及高集中化的动物生产方式,热应激对动物生产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其作为机体处于湿热环境下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当气温高于32℃或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高于72时动物就会发生热应激反应[1-2]。目前,热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佑,王德忠;蜂花粉饲喂泌乳奶牛效果观察[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年04期
2 Г.И.САЛТАНОВ;Р.Д.САЛТАНОВА;吴光范;;用数学方法描绘泌乳曲线来预报奶牛的产量[J];云南畜牧兽医;1981年01期
3 孟宪生;鲜剌槐叶、花打浆料饲喂泌乳奶牛试验[J];饲料博览;2001年10期
4 李中利,张照喜;用盐水发酵干玉米秸饲喂泌乳奶牛的试验效果[J];当代畜牧;2002年05期
5 卢国全,马玉胜;饲喂发酵液对提高泌乳奶牛产奶量的试验效果[J];饲料博览;2002年02期
6 冯小鹿;;泌乳奶牛饲养三法及应用范围[J];江西饲料;2006年04期
7 吴晨晨;夏成;;不同地区泌乳奶牛14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J];中国奶牛;2006年11期
8 杨光;王加启;卜登攀;哈斯额尔敦;刘庆生;孙鹏;周凌云;雒秋江;;十二指肠灌注18碳脂肪酸对泌乳奶牛机体免疫力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11期
9 常谧传,李强,安翠花,,王荣光;谈泌乳奶牛发情期延长问题[J];中国奶牛;1994年05期
10 马玉胜,朱国生;改变喂料时间顺序对提高泌乳奶牛产奶量的效果[J];饲料博览;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王加启;卜登攀;哈斯额尔敦;刘庆生;孙鹏;周凌云;雒秋江;;十二指肠灌注十八碳脂肪酸对泌乳奶牛机体免疫力的影响[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覃春富;卜登攀;王加启;孙鹏;张佩华;;不同日粮模式对泌乳奶牛采食量和瘤胃发酵环境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魏学良;汪传兵;郑宏亮;莫尚红;邱海军;;槐干叶饲喂泌乳奶牛效果试验[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志国;谢建国;范冬梅;;泌乳奶牛饲养管理要点[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5 户如霞;周凌云;卜登攀;程建波;李发弟;任春燕;赵海燕;董淑慧;;稀土壳糖胺对泌乳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脂类代谢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定发;钱运国;程蕾;周木清;凌明湖;刘晓华;熊丽琼;万平民;;不同能量物质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佩华;范永辉;李晚成;;青刈黑麦草饲喂泌乳奶牛试验[A];中国奶牛协会2007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徐发荣;潘保良;李毅;汪明;;给泌乳奶牛皮下注射2个剂量埃普利诺菌素注射液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James K.Drackley;张树金;;三种液体脂肪加入泌乳奶牛TMR方法的比较[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孙和涛;敖日格乐;;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对泌乳奶牛激素水平的影响[A];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3环境与动物健康专题[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玉霞;泌乳奶牛高产管理[N];河北科技报;2013年
2 薛玉霞;泌乳奶牛高产饲养管理[N];农民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养东;模式日粮对泌乳奶牛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张养东;脂多糖对泌乳奶牛乳脂肪和乳蛋白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民;饲料蛋白质组分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和乳成分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张兴夫;不同日粮模式对泌乳奶牛乳腺乳蛋白合成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树聪;不同精粗比日粮泌乳奶牛氮素代谢及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6 齐智利;玉米的不同加工处理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和小肠消化以及能氮同步代谢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7 谢正露;高精料饲喂对泌乳奶牛乳蛋白合成及其前体物氨基酸代谢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哈斯额尔敦;十二指肠灌注游离十八碳脂肪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龙;泌乳奶牛尿液酸碱度与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关系[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2 杨光;十二指肠灌注十八碳脂肪酸对泌乳奶牛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姜成钢;荷斯坦泌乳奶牛铜锌钴铁碘需要量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胡涛;阴外动脉灌注脂多糖对泌乳奶牛免疫机能及血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1年
5 刘健男;黑龙江省泌乳奶牛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状况的调查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6 陈海燕;两种不同日粮类型对泌乳奶牛乳腺脂肪酸代谢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7 艾金涛;奶牛日粮氮泌乳转换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隋恒凤;高粗料日粮条件下泌乳奶牛瘤胃的消化代谢及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9 刘娜;泌乳奶牛尾动脉和阴外动脉血液生化指标、激素及氨基酸含量的比较[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10 赵小伟;不同类型日粮对泌乳奶牛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3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52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