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荒漠化草地治理监测与效益评价
本文关键词:民勤县荒漠化草地治理监测与效益评价
【摘要】:荒漠化是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占全球土地面积的1/3区域受到荒漠化影响。民勤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夹缝地带,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危害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各类荒漠和沙化土地面积152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4.51%,其形成的沙尘暴对气候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了整个甘肃中部、各相临省市以及华北、华中地区,成为全国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备受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此,本研究以民勤县土地荒漠化治理中地上植被与土壤理化特性为监测对象,同时结合荒漠化治理的投入产出核算,分析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主要结果如下:1.民勤县于2007年实施荒漠化草地综合治理项目以来,共完成围栏850万亩,其中禁牧围栏275万亩,休牧围栏435万亩,划区轮牧围栏140万亩;完成草地补播改良180.6万亩;建设人工草地12万亩。工程涉及全县18个乡镇、5.7万户、23.6478万人,累计完成投资21289万元。2.通过补播治理后,荒漠化草地优势群落为饲用价值较高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亚优势群落为饲用性较高的小罐木;荒漠化草地以当地多年生杂草类为优势群落,灌木为其主要伴生群落。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荒漠化治理的进行由0.88升高到0.91;表明民勤县荒漠化草地治理降低了植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提高了群落的均匀度。荒漠化草地恢复前后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为0.22,表现为极不相似,物种替代速率很大。3.民勤县荒漠化草地治理前后土壤水分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在0-10 cm和10-30 cm这两个土层中,治理前的土壤温度都高于治理后;在0-10 cm、10-30 cm的土层中,治理前的土壤容重小于治理后。4.治理前区域的土壤pH值接近中性,而治理后的土壤pH值呈微酸性,治理后的土壤pH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逐渐变大的趋势;荒漠化草地治理前的土壤有机质是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治理后则是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土壤全氮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有效氮总体上与土壤全氮的分布格局相吻合,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治理前后土壤的有效磷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与有机质变化相一致;治理前的有效钾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治理后区域的有效钾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cm土层的土壤碳密度(SOCD)和土壤氮密度(TND)治理后分别是治理前的4.3和2.6倍;而10-30cm的SOCD和TND治理后分别是治理前的6.6和5.4倍。5.进行了草地补播改良后,与未进行治理的区域进行比较得到每平方米增产干草48.91g,土壤的碳储量每平方米增加6.9g;民勤县增加的碳储量就可以用来进行碳交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一定的收入;采取了荒漠化治理后植物的根系能很好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持土壤肥力,能使在土壤中植物更好的生长。综上,通过补播和控制放牧治理,民勤县荒漠化草地得到了有效恢复,草地植被与土壤系统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通过治理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可观。
【关键词】:荒漠化 草地治理 生态效益 民勤县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2.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4
- 1.2.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10-11
- 1.2.2 荒漠化治理理论框架11-12
- 1.2.3 荒漠化防治技术12-14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5
- 1.3.1 研究目的14
- 1.3.2 研究意义14-15
- 1.4 研究内容15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7
- 1.5.1 研究方法15-16
- 1.5.2 技术路线16-17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案17-31
- 2.1 民勤县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17-23
- 2.1.1 民勤县自然概况17
- 2.1.2 民勤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7-21
- 2.1.3 民勤县草地荒漠化及治理21-23
- 2.2 研究方案23-29
- 2.2.1 荒漠化草地治理对植物群落影响23-24
- 2.2.2 荒漠化草地治理对土壤性质影响24-28
- 2.2.3 效益分析28-29
- 2.3 数据统计分析29-31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31-41
- 3.1 荒漠化草地治理对植被性状及生产力的影响31-35
- 3.1.1 草地植物群落构成特征31-33
- 3.1.2 草地植物多样性33-34
- 3.1.3 草地生产性能34-35
- 3.2 荒漠化草地治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35-39
- 3.2.1 土壤水分和温度35-36
- 3.2.2 土壤容重和pH值36-37
- 3.2.3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37-38
- 3.2.4 土壤有效氮磷钾38
- 3.2.5 土壤碳、氮密度38-39
- 3.3 小结39-41
- 第四章 民勤县荒漠化草地治理效益评价41-46
- 4.1 荒漠化草地治理经济效益评价41-43
- 4.1.1 植物层生产的经济效益41-42
- 4.1.2 第二性生产力带来的经济效益42-43
- 4.2 荒漠化草地治理生态效益评价43-44
- 4.3 荒漠化草地治理社会效益评价44-45
- 4.4 小结45-46
- 第五章 总体结论与展望46-48
- 5.1 总体结论46-47
- 5.2 研究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洪波;;第十五届国际草地会议将于1985年召开[J];四川草原;1983年03期
2 逊原;;日本草地学家林兼六博士[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3年04期
3 袁术;;施肥对退化干旱草地的影响[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6年04期
4 冯强;;第十六届国际草地会议将于1989年10月在法国召开[J];中国草业科学;1987年06期
5 FEE BUSBY;王明玖;;草地的重要性及草地管理面临的挑战[J];内蒙古草业;1988年02期
6 彭珂珊;;减免草地灾害 重建西部生态[J];科学新闻;2002年03期
7 王永发;海东农区草地承包的调查与思考[J];青海草业;2000年02期
8 师燕;西宁市草地现状分析[J];青海草业;2000年04期
9 孟有达,刘天明;西部开发中草地产业的发展[J];中国草地;2000年06期
10 孙鸿良;重点整治与全面开发建设我国西部草地[J];生态农业研究;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敏云;王X;;草地利用方式对农牧交错带土壤碳密度的影响[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郑再明;;湘西地区不同类型草地利用的探索[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郑再明;;湘西地区不同类型草地利用的探索[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董世魁;;草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性管理[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周道玮;孙海霞;孙泽威;;东北农牧交错区“草地-秸秆畜牧业”概论[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孟有达;刘天明;;西部大开发中草地产业的发展[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群;中外学者研讨草地草原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记者 李新安;库鲁斯台草原治理须治本[N];伊犁日报(汉);2006年
3 郭剑峰;忻州草地:SOS![N];忻州日报;2010年
4 山东农业大学 车野光亮 刘洪义;中国畜牧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N];中国畜牧报;2003年
5 胡左;草学界的“奥林匹克”在呼市开幕[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琦;内蒙古地区多时间尺度气候变化及草地叶面积动态响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常骏;呼伦贝尔草地利用单元划分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崔霞;甘南牧区草地遥感监测与分类经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乌兰;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家庭牧场草地利用单元划分及状态—转换模型的建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5 程杰;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分布与气候响应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金花;基于3S技术支持的草地营养与载畜量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7 柳小妮;甘肃省草地蝗虫预测预报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萨茹拉;牧户之间草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草地退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孙婉婉;定居牧民的生计策略及草地利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陈旭;交城县农、林、草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改良培肥措施[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谋忠;近30年西藏尼玛地区草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皓栋;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作草地适应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宇;基于遥感的若尔盖湿地保护区沙化草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于文斌;民勤县荒漠化草地治理监测与效益评价[D];兰州大学;2016年
8 王彩霞;不同社会群体认知草地功能和管理模式分异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方金;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甘南牧区草地生物量遥感监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董智新;新疆草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7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52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