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共轭亚油酸生物合成研究
本文关键词:饲料添加剂共轭亚油酸生物合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共轭亚油酸CLA 亚油酸异构酶PAI 固定化 双酶联用
【摘要】: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种人体自身无法合成但是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和营养价值的一种脂肪酸,近年来利用实验动物对其生理功能做了广泛的研究,包括抗肿瘤、减肥、提高免疫力等生理功能。CLA也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饲料添加剂,能够增加动物肌肉组织,减少脂肪含量;生产富含CLA的动物产品如牛奶、禽蛋等;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自然界存在的共轭亚油酸只在反刍动物肉、奶、及其制品中找到,且含量有限。化学生产方法产物不单一,而且混有副产物。因此本实验希望通过生物方法得到一种生物酶,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催化富含亚油酸的红花籽油得到共轭亚油酸,为大规模生产CLA用于饲料添加剂提供基础。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共轭亚油酸检测方法建立。一是分光光度计法,利用共轭亚油酸的共轭双键在233nm下有吸收值,而亚油酸没有;另一种是气相色谱(气质联用)法,根据脂肪酸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进行分离。菌株的构建和发酵条件探索;通过查找蛋白晶体结构,找到了一种来源于痤疮丙酸杆菌的可以生产单一共轭亚油酸(trans-10,cis-12 CLA)的亚油酸异构酶,酶基因由上海捷瑞公司合成,选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化子,通过构建载体和转化体,获得了一种可以生产单一结构的共轭亚油酸的大肠杆菌。通过亚油酸异构酶的发酵条件研究,确定了发酵底物浓度为1%o LA和1‰辅酶FAD。最适反应温度在40℃左右,pH6.7左右,在此条件下亚油酸异构酶保持最高的活性;双酶联用催化体系的建立和细胞的固定化:以红花籽油作为底物,8种候选脂肪酶与实验二获得的亚油酸异构酶建立双酶联用体系,以共轭亚油酸产率为选择指标,选出2种理想的脂肪酶用于后续反应。通过固定化表达亚油酸异构酶重组细胞,固定化细胞的重复次数达到9次以上,共轭亚油酸的产率达到39%以上,产物的纯度达到99%以上,该技术具有工业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CLA 亚油酸异构酶PAI 固定化 双酶联用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6.7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8
- 1.1 共轭亚油酸主要生理功能11-12
- 1.2 国内外共轭亚油酸种来源的研究现状12-14
- 1.2.1 共轭亚油酸天然食物来源12
- 1.2.2 化学法制备共轭亚油酸12
- 1.2.3 CLA的生物合成12-14
- 1.3 脂肪酶与亚油酸异构酶双酶体系生产CLA14-15
- 1.4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15-16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6-18
- 第二章 CLA检测方法建立18-24
- 2.0 前言18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18-19
- 2.1.1 试剂及器材18-19
- 2.2 实验方法19-20
- 2.2.1 分光光度计检测法检测19
- 2.2.2 GC-MS法检测19-20
- 2.3 实验结果20-23
- 2.3.1 分光光度计法检测20
- 2.3.2 GC-MS法检测20-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共轭亚油酸的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24-38
- 3.1 引言24-25
-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25-27
- 3.2.1 基因和菌种25
- 3.2.2 试剂及器材25-26
- 3.2.3 溶液与培养基26-27
- 3.3 实验方法27-30
- 3.3.1 共轭亚油酸异构酶基因的获得27
- 3.3.2 构建工程菌27
- 3.3.3 优化重组酶表达的诱导条件27-28
- 3.3.4 Ni+柱纯化初步纯化重组蛋白28
- 3.3.5 重组酶反应最适温度的探索28-29
- 3.3.6 重组酶反应最适pH的探索29
- 3.3.7 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检测重组酶的转化率和产率29-30
- 3.4 结果与讨论30-36
- 3.4.1 优化重组酶表达的诱导条件30-31
- 3.4.2 Ni+柱纯化初步纯化重组蛋白31-32
- 3.4.3 重组酶反应最适温度的探索32-33
- 3.4.4 重组酶反应最适pH的探索33-34
- 3.4.5 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检测重组酶的转化率和产率34-36
- 3.5 本章小结36-38
- 第四章 共轭亚油酸的酶法合成工艺研究38-49
- 4.1 引言38-39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39-40
- 4.2.1 菌种39
- 4.2.2 试剂及器材39-40
- 4.2.3 溶液与培养基40
- 4.3 实验方法40-43
- 4.3.1 重组PAI酶液制备40
- 4.3.2 脂肪酶酶活的测定方法40-41
- 4.3.3 脂肪酶CAL-B和共轭亚油酸异构酶PAI的共表达41
- 4.3.4 筛选脂肪酶,优化反应体系41-42
- 4.3.5 固定化PAI酶42-43
- 4.3.6 固定化PAI细胞43
- 4.3.7 双酶联用体系生产共轭亚油酸43
- 4.4 结果与讨论43-48
- 4.4.1 共表达菌株酶活力的检测43-45
- 4.4.2 筛选脂肪酶45-46
- 4.4.3 固定化PAI酶46-47
- 4.4.4 固定化细胞47-48
- 4.4.5 双酶联用体系生产共轭亚油酸48
- 4.5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9-50
- 5.1 结论49
- 5.2 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秀颖;黄东东;王三永;李春荣;;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2 于国萍;李庆章;霍贵成;;共轭亚油酸的制备与分析方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刘雪兰;魏祥法;艾武;黄宝华;刘辉;井庆川;;共轭亚油酸对家禽产品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7年02期
4 陆永霞;王武;李佳佳;潘见;;共轭亚油酸生成条件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5 王丽芳;卢德勋;马燕芬;;共轭亚油酸的来源及其生物学作用[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8年02期
6 Kim J H;Choi N J;Park H G;Kim I H;Lee H G;Song M K;Whang K Y;Kim Y J;;油副产品在提高卵黄中共轭亚油酸积累中的利用[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8年03期
7 杨永刚;曹健;张中洲;刘莹;王中太;罗宇;;共轭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8 张亚峰;袁广珍;李建国;高艳霞;;共轭亚油酸的功能及其应用技术研究[J];今日畜牧兽医;2008年06期
9 施金金;夏咏梅;顾丹;方云;;水相还原氢过氧化亚油酸制备羟基共轭亚油酸[J];大豆科学;2008年04期
10 李淑荣;孟宪军;吕加平;李庆鹏;张书文;孟倩;;产共轭亚油酸菌株的筛选和鉴定[J];核农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明;;共轭亚油酸的生理作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葛声;;共轭亚油酸的保健功能及保健品市场现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营养与保健食品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万谦;李艳芳;吴兴泉;陈士华;罗宇;曹健;;微生物共轭亚油酸异构酶研究进展[A];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婧妍;张兰威;郭春锋;;共轭亚油酸菌株筛选及其益生特性评价[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顾婷华;;共轭亚油酸的研究[A];上海市粮油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杨得坡;李杰梅;曾晓晖;李珍;王冬梅;冀军峰;冀红斌;;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抗氧化剂筛选[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云琦;周安国;;共轭亚油酸及其降低动物体脂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文斌;季爱玲;于芳;侯祥红;王枫;;共轭亚油酸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孙磊;李杰梅;王冬梅;陈常青;鲁冰山;何峰;杨得坡;;共轭亚油酸及其异构体亚油酸纯化技术优化及含量测定[A];第七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蔡健炜;;降体脂产品的功能测试[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民;新型奶牛饲料[N];农民日报;2000年
2 刘昊宇;富含共轭亚油酸的奶酪有益于心脏健康[N];中国食品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马永刚;共轭亚油酸将掀起新一轮开发热潮[N];中国食品报;2009年
4 记者 谢小芳;连企共轭亚油酸生产规范成为美国行业标准[N];大连日报;2014年
5 记者 陈凌馨 通讯员 曹路 范明明;CLA实现产业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6 记者 马霞 实习生 张学琦;专家研讨共轭亚油酸免疫功效[N];科技日报;2006年
7 杨立民;巴西开发出新型奶牛饲料[N];中国贸易报;2000年
8 孟腊平;具有降低体脂肪功效的食品配料——共轭亚油酸[N];中国食品报;2009年
9 记者 胡其峰;我国奶牛共轭亚油酸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张尚武 实习生 刘勇;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问世[N];湖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旗;盐地碱蓬共轭亚油酸及其降脂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衣丹;共轭亚油酸两种主要异构体的分离及生理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李淑荣;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高效转化技术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4 郭诤;非水相系统中脂肪酶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丽敏;共轭亚油酸高转化量菌株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王羽伦;共轭亚油酸冰片酯的合成、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韩立强;共轭亚油酸抑制乳腺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范亚苇;共轭亚油酸对心血管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刘晓华;共轭亚油酸的生物转化和异构体分析[D];南昌大学;2006年
10 魏宏阳;18碳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及共轭亚油酸前体累积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磊;富含共轭亚油酸酸奶的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吴国玲;共轭亚油酸和维生素A对蛋鸡免疫机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成广;以乌桕梓油为原料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工业化工艺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4 崔茂林;饲料添加剂共轭亚油酸生物合成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刘瑞阳;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新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李鹏;产共轭亚油酸菌株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的优化[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7 关奇;葵花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刘爱琴;产共轭亚油酸丙酸菌的分离及发酵条件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9 乌兰塔娜;苏尼特羊肌肉共轭亚油酸含量分析及稳定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10 董明;紫花苜蓿籽油制取共轭亚油酸[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2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53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