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
本文关键词: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农药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中华大蟾蜍 无尾类
【摘要】:采用静态换水方法研究了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3种农药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其联合毒性。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和两两联合毒性实验中,不同浓度农药对蝌蚪的死亡率影响均显著。在24 h、48 h及72 h急性毒性实验中,异丙甲草胺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9.81、28.81和25.83 mg/L,醚菌酯为1.72、1.46和1.41 mg/L,咪鲜胺锰盐为7.43、3.75和3.22 mg/L。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3种农药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8.07、0.32和0.29 mg/L。异丙甲草胺为中等毒性农药,而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均为剧毒性农药。在两两联合的毒性实验中,异丙甲草胺㧟醚菌酯和异丙甲草胺㧟咪鲜胺锰盐均表现为中等毒性,醚菌酯㧟咪鲜胺锰盐表现为剧毒性。在24 h、48 h及72 h两两联合毒性实验中,异丙甲草胺㧟醚菌酯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41、15.69和13.38 mg/L,异丙甲草胺㧟咪鲜胺锰盐为15.56、10.45和8.11 mg/L,醚菌酯㧟咪鲜胺锰盐为4.17、2.84和2.00 mg/L,且其相对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42、1.41和0.40 mg/L。在联合毒性评价中,异丙甲草胺㧟醚菌酯联合组在24 h和48 h表现为拮抗作用,醚菌酯㧟咪鲜胺锰盐联合组在48 h表现为加和作用,其余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同样,重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农药浓度、染毒时间及两者相互作用对蝌蚪的存活率影响均显著。与前期发表数据进行比较,表明中华大蟾蜍蝌蚪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这些结果将为无尾类动物的毒理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单位】: 丽水学院生态学院;
【关键词】: 农药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中华大蟾蜍 无尾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27044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LY13C030004) 丽水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51206)
【分类号】:S859.82
【正文快照】: Acute Lethal Toxic Effects of Metolachlor,Kresoxim-methyl andProchloraz-manganese Chloride Complex to the Chinese toad(Bufo gargarizans)TadpolesWEI Li LEI Huan-Zong SHAO Wei-Wei DING Guo-Hua TONG Mei-Ling LIN Zhi-Hua*College of Ecology,Lishui University,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云龙;袁娟;陈丽萍;邵辉;;三种重金属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J];河北渔业;2011年02期
2 雷焕宗;陈文君;邵伟伟;林植华;赖秋婷;韦力;;农药及pH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J];丽水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3 卢祥云;张燕萍;吴海东;赵湘;;汞离子和铜离子对中华大蟾蜍蝌蚪联合毒性研究[J];四川动物;2006年02期
4 陈娜;郝家胜;王莹;苏成勇;吴本富;;铜、铅、镉、锌、汞和银离子复合污染对水螅的急性毒性效应[J];生物学杂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丽瑛;杜怡菁;卢祥云;;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毒性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王盛权;周汝敏;张云峰;;蚯蚓血细胞微核试验对汞·镉遗传毒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3 宋辉;胡好远;胡正宏;李玉成;郝家胜;;啶虫脒和草甘膦及其复合污染对水螅的毒性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4 胡正宏;李玉成;郝家胜;;微囊藻毒素-LR对大乳头水螅的急性毒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5 李懿;李太武;苏秀榕;;Cd~(2+)、Hg~(2+)、As~(3+)对可口革囊星虫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08年02期
6 石戈;王健鑫;武佳;王日昕;;Cu~(2+)和Cr~(6+)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徐纪芸;潘奕陶;池振新;王宁;;汞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性效应[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程霄玲;郑永华;唐洪玉;金素雅;谢全志;;Cu~(2+)、Zn~(2+)、Cd~(2+)对厚颌鲂幼鱼的联合致毒效应研究[J];淡水渔业;2009年02期
9 温茹淑;黄燕青;方展强;;汞、铅对草鱼鱼苗的联合毒性研究[J];水产科学;2012年10期
10 张闻;陈贯虹;郭俊;赵延君;高永超;王加宁;;重金属镉、镍、钒及其组合对石油烃降解菌生长的影响[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焕亮;袭著革;;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文俊;张树深;刘素玲;杨凤林;;基于突变理论的营口近岸海域环境灾害性风险分析[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晓宇;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对镉和汞污染胁迫的生理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2 银玉容;烟曲霉胞外聚合物与水中重金属Cu~(2+)Cd~(2+)和Pb~(2+)的相互作用及机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路艳丽;拔毒生肌散的毒性特点及方中炉甘石对汞毒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4 陈宏;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扩散相有效浓度差模型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1年
5 陈钰;生物质材料对重金属污染物铜的吸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鑫;Hg~(2+)、Pb~(2+)、Cd~(2+)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线粒体COI基因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胡正宏;利用水螅研究巢湖蓝藻资源化过程中藻毒素含量变化[D];安徽大学;2011年
3 张同钦;废弃茶叶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重金属毒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昀地;重金属离子对甲烷氧化菌生长特性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1年
5 王志杰;纳米银及纳米银凝胶的毒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庆伟;重金属、TPT和PCP对斑马鱼单一和联合毒性作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焕亮;3种典型纳米材料生物毒性效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8 王方方;铜、镉、三苯基锡和五氯酚对椭圆萝卜螺的毒性作用[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9 徐纪芸;汞对中国林蛙及其蝌蚪的毒性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业秋;汞、镍、铜、锌四种重金属及黄河水样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淑静;;醚菌酯与腈菌唑、苯醚甲环唑混用防治黄瓜白粉病盆栽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4期
2 温茹淑;郑清梅;方展强;甄红娜;;汞、铅对草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3 宋辉;胡好远;李玉成;郝家胜;;五种常见农药对水螅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刘亚杰,,王笑月;锌、铜、铅、镉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1995年01期
5 隋国斌,杨凤,孙丕海,雷衍之;铅、镉、汞对皱纹盘鲍幼鲍的急性毒性试验[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魏开建,张桂蓉,王复习,阮宜兵;“克虫王”对大口鲶的急性毒性试验[J];淡水渔业;2000年12期
7 侯丽萍,马广智;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J];淡水渔业;2002年03期
8 丁淑荃;万全;范文张;边家荣;吴泊君;汪永忠;;五种药物对花沣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J];淡水渔业;2006年05期
9 王银秋,张迎梅,赵东芹;重金属镉、铅、锌对鲫鱼和泥鳅的毒性[J];甘肃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吕国成;;6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醚菌酯[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07期
2 孙东昊;;新农药 吡唑醚菌酯[J];新农业;2010年01期
3 刘聪云;王有成;万凯;黄健祥;王富华;;黄瓜中醚菌酯的残留及风险评估[J];农药学学报;2012年06期
4 吴迪;莘婧;潘洪吉;王福贤;马海凤;陈欣越;;花生中吡唑醚菌酯残留分布[J];中国植保导刊;2014年03期
5 高彬;;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研制[J];世界农药;2012年02期
6 缪玉刚;田明英;任强;杨福丽;迟照芳;;玉米田应用吡唑醚菌酯防病增产试验初报[J];北京农业;2012年33期
7 张志勇;王冬兰;刘贤进;;西瓜与土壤中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8 ;醚菌酯中间体的合成[J];今日农药;2013年04期
9 杨靖华;崔利娥;;30%醚菌酯悬浮剂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10 李亮亮;王明林;于建垒;宋国春;李瑞娟;;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中吡唑醚菌酯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测定[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宏杰;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对核盘菌生物活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许磊;稻瘟酰胺和醚菌酯的同时检测及其在稻田中的残留降解[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闫晓阳;吡唑醚菌酯在烟叶和土壤中降解行为及影响因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4 马腾达;吡唑醚菌酯的光解与水解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5 姚瑛;低熔点农药吡唑醚菌酯悬浮体系物理稳定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09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70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