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的途径、技术及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7-08-30 05:19

  本文关键词: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的途径、技术及政策建议


  更多相关文章: 草原生产潜力 退化草原恢复 旱作栽培草地 高效灌溉草地


【摘要】:草原是中国第一大陆地生态系统,面积近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7%,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重要资源,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带。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开发利用,中国草原面临严峻的生态退化、植被生产力衰减、草畜矛盾突出、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生态和生产功能均严重下降,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性区域之一。系统地、可持续地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有效提升草原生态和生产功能,是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挖掘草原生产潜力主要有三方面途径,一是进行退化草原恢复,提高草原生产力;二是进行旱作栽培草地建设;三是发展高效草业。针对不同类型退化草原,采取自然恢复、优化利用、人为改良等改良与恢复措施,可加速退化草原恢复进程,并提高退化草原生产力20%—30%甚至40%—50%。在半干旱区由于水土资源的限制,应重点发展以粮改饲为主的旱作栽培草地,以挖掘本土牧草优异资源为主,选育和扩繁抗旱、抗寒、耐牧型牧草品种,研发和应用旱作草地栽培技术、收获加工技术、土壤保育及耐旱材料等,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旱作栽培生产效率,可提高生产力2—3倍。在区域水资源条件较好且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如按提高生产力10—20倍计,每年可增加饲草1.5×10~7—3×10~7 t,可解决2×10~6—4×10~6 hm~2草地的优质饲草的生产问题。为保障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发挥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长效驱动作用,紧紧把握推进方式转变,在草畜平衡的范畴中鼓励草地优化利用,以不断挖掘政策效益和可持续挖掘草地的第一性生产潜力和第二性生产力;二是建议和实施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研发计划行动。重点开展天然草原饲草生产力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半农半牧区高效草牧业技术模式和示范,突破生产饲草生产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水土生物等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约草畜结合的饲草质量差、调制利用差、转化效率差的技术难题,综合提高饲草转化利用效率。三是建立不同类型区现代草业大示范区。针对不同草地类型的特点和面积进行战略布局,建立区域性的大示范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四是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市场体系,鼓励建立多元主体综合体形式运作市场,助推草业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关键词】草原生产潜力 退化草原恢复 旱作栽培草地 高效灌溉草地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138806)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3DFR30760)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0ZD08)
【分类号】:S812
【正文快照】: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正进入由资源消耗型向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并重的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1]。草原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一大资源,面积近4亿hm2,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王立祥,邵明安,樊廷录;黄土高原地区小麦生产潜力模拟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2期

2 张金波,周传平,孙文强,李德明;作物最大生产潜力的新概念与应用[J];现代化农业;2001年02期

3 崔文华,辛亚军,佟艳菊,王崇军,张清华,潘双山;内蒙古东部区主要作物降水利用率与生产潜力研究[J];土壤通报;2004年05期

4 卢文娟;熊黑钢;李宝富;;奇台县粮食生产潜力变化过程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5 吴楠楠;李爽;赵留锋;;豫西山区玉米的生产潜力资源研究[J];河南科学;2011年04期

6 王永欢;汪景宽;李双异;安婷婷;王丽;;辽宁省辽河流域粮食主产区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年03期

7 齐志;作物光能生产潜力探讨[J];自然资源;1977年02期

8 陈常优;清丰县土地各级次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9 刘江,关义新,罗新兰,戴俊英;沈阳地区玉米光热水生产潜力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10 赵艺学;砖窑沟流域农地生产潜力的层次分析──以糜子作物为例[J];地理研究;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德奇;季书勤;卢其真;廖允成;王汉芳;李向东;郭瑞;;试论水分生产潜力持续增进的必要性与对策[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田展;梁卓然;史军;Gunter Fisher;顾婷婷;;近5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8副热带气象发展及生态环境影响[C];2013年

3 钱文华;;从科右前旗大坝沟乡资源生产潜力的分析,看兴安盟农业的发展对策[A];内蒙古农业科技土壤肥料专辑[C];1997年

4 翟玉顺;;临川县小麦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5 马岩;陈利顶;;基于生产潜力的海伦地区粮食生产资源利用系统分析[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梁卫理;吕红毡;王贵彦;夏爱萍;吕润海;秦凤书;;河北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制度的生产潜力、限制因子与开发途径[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7 石瑞常;顾寅钰;张凤林;王安皆;;山东省太阳辐射量与桑园的生产潜力[A];中国蚕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研讨会暨浙江省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蚕桑分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羊肉生产潜力亟待提升[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记者 王瑾;2050年粮食生产潜力将增1.6亿吨[N];中国气象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索荣;印度粮食生产潜力大[N];农资导报;2013年

4 记者 操秀英;黄淮海南部粮食生产潜力最大[N];科技日报;2009年

5 梅隆;肖世和:关注北纬33°地区 挖掘小麦生产潜力[N];粮油市场报;2010年

6 高余德;大龙口镇充分挖掘小春生产潜力[N];楚雄日报(汉);2005年

7 黑龙江省玉米专家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金益;挖掘玉米生产潜力 为千亿斤产能工程做出贡献[N];北大荒日报;2009年

8 记者 张茁;加快改制进程 挖掘生产潜力[N];吉林日报;2005年

9 记者 吴巧君;挖掘生产潜力 确保存量增长[N];天津日报;2012年

10 张艳玲;黄大f :玉米供需缺口扩大应依靠科技挖潜力[N];粮油市场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永娟;粮食生产潜力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专;农作层次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系统的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张晓峰;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及灌溉水贡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雪丽;基于AEZ模型的广西甘蔗生产潜力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4 刘洛;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田生产潜力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胡小东;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水分生产潜力及效益评价[D];西南大学;2010年

6 段晓凤;黑龙江省黑土区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7 马红萍;四川省旱坡耕地特征与生产潜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8 李三爱;北方旱农区主要农作物农田水份生产潜力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9 齐力;豫北潮土区粮食生产潜力核算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朱文;江苏省水稻生产潜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57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757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a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