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根系分布特征及其与植物功能类群及草原退化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根系分布特征及其与植物功能类群及草原退化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呼伦贝尔草原 根系分层分布构型 植物功能类群 草原退化
【摘要】:利用呼伦贝尔草原40个样地、400个地上测产、200个根系测产数据,分析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及其退化类型的根系垂直分布构型及其与物种组成、草原退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草原群落根系的分层分布具有多样化的分布构型,包括V型分布、Y型分布、E型分布、T型分布和L型分布、O型分布及X型分布。(2)在草原群落中分布最为普遍的V型分布、Y型分布、T型分布和L型分布4种构型中,V型以丛生禾草植物占居首位,Y型以杂类草植物为首,L型以根茎型禾草植物占据优势,T型构型根茎苔草植物占有绝对优势,且与其他三种构型存在显著差异。(3)草原不同退化状态对根系分布构型具有重要影响,严重退化群落主要为T型分布,以重度退化群落建群种占据绝对优势。V型构型的群落原生状态保持较好,而L型和Y型构型中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建群植物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 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根系分层分布构型 植物功能类群 草原退化
【基金】:环境保护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北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限值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201109025-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C201501070201,DC201502070303,DC201501070403) 2015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G201512026037)
【分类号】:S812
【正文快照】: 1引言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总面积约10万km2,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当今保存最为完好的草原。目前,对于呼伦贝尔草原植被分布规律、植被生产力、草原生态系统过程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3]。但由于取样测定困难,工作量大,关于草原植被根系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殿林,张明,海长江;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J];中国草地;2000年02期
2 乌日根基;浅议治理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的方法[J];内蒙古林业;2001年04期
3 孔祥智,胡跃高,安晓宁,魏虹;救救呼伦贝尔草原……[J];北方经济;2002年06期
4 张德平;冯宗炜;;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潜在危险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6年15期
5 ;美丽呼伦贝尔草原活活被“揭皮”毁容[J];华夏星火;2007年07期
6 朱立博;王世新;王宇;张薇;;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的对策思考[J];草业与畜牧;2008年05期
7 姬凤娇;;草原生态价值观——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年04期
8 昝国盛;孙涛;;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1年01期
9 陈艳梅;吕世海;冯朝阳;叶生星;;呼伦贝尔草原生物量估算的光谱模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10 韩广;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综合评估研究[J];中国草地;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立博;;对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管理的思考[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沈玲玲;佟志军;张继权;刘兴朋;包玉龙;;基于多模型组合预测技术的呼伦贝尔草原火灾时间序列预测[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沈玲玲;张继权;佟志军;刘兴朋;武巧彦;;基于证据权重法的人类活动对呼伦贝尔草原火灾风险的贡献评价及预测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雨佳;呼伦贝尔草原荣膺“中国最美草原”[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2 史万森邋佟佩;鼠畜大战呼伦贝尔草原[N];法制日报;2008年
3 申建军邋王娜;退,是为了更好地发展[N];农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艾琳;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陈宝瑞;呼伦贝尔草原多尺度植被空间格局及其对干扰的响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王红梅;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牧草青贮特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杨殿林;呼伦贝尔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东霞;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及生态承载力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磊;呼伦贝尔草原主要优势种、退化指示种的光谱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冯宇;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红线区划定的方法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常煜;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草原牧草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6年
4 高军靖;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崔亮;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火灾风险预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立国;呼伦贝尔草原产草量动态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长林;呼伦贝尔草原面积退化预测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8 胡志超;呼伦贝尔草原区碳增汇功能区划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9 沈玲玲;人类活动对呼伦贝尔草原火险的影响及空间预测[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韩丹蕊;呼伦贝尔草原牧草青贮质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835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83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