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陕西部分地区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9:34

  本文关键词:陕西部分地区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羊 毕氏肠微孢子虫 感染率 基因型


【摘要】:羊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陕西省的陕北白绒山羊、萨能奶山羊、陕北黑山羊是我国重要的山羊品种,也是陕西主要的经济动物。随着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羊群疾病逐渐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微孢子虫病不仅危害羊群健康,某些种类还能导致人类疾病。毕氏肠微孢子虫是动物及人微孢子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它能使免疫机能正常的宿主出现自限性腹泻,对于免疫力低下或有免疫缺陷的宿主可能会造成严重腹泻,甚至威胁生命。鉴于毕氏肠微孢子虫不仅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及价值,还有一定的人兽共患风险,威胁人类健康,本研究对陕西省部分地区不同生产用途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进行研究,为防控人和动物微孢子虫病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首先利用基于ITS基因位点的巢式PCR技术,弄清陕西部分地区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再采用基于微卫星和小卫星位点的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获得的分离株进行群体遗传分析,进而评估不同用途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遗传多样性和人兽共患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种不同生产用途的山羊中,萨能奶山羊的感染率(32.9%)显著高于绒山羊(15.9%,P0.05)和肉山羊(15.0%,P0.05);3~6月龄羔羊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率最高,为33.3%,其次为0~2月龄羔羊(24.4%)和7~12月龄山羊(17.4%),而12月龄的成年羊感染率最低,为15.1%。本研究共获得122份阳性毕氏肠微孢子虫分离株,获得4种不同的基因型,包括3种已知基因型BEB6、CHG1、CHG2和1种新基因型SX1。基于微卫星位点(MS1、MS3、MS7)和小卫星位点(MS4)进行扩增发现,在MS1、MS4和MS7位点的扩增效率依次为28.7%(35/122)、18.0%(22/122)、50.8%(62/122),而在MS3位点所有样品均未获得有效扩增。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所有样品的MS1、MS4和MS7位点分别具有16、9和18个基因型,共形成了14个MLGs。其中,50份绒山羊阳性样品三个位点扩增效率分别为10.0%(5/50)、14.0%(7/50)和90.0%(45/50),分别具有3、3和10个基因型,共形成了5个MLGs;56份奶山羊阳性样品三个位点的扩增效率依次为28.6%(16/56)、19.6%(11/56)和8.9%(5/56),分别组成4、4、1个基因型,共组成7个不同的MLGs;16份黑山羊阳性样品在三个位点的扩增效率依次为为81.3%(13/16)、25.0%(4/16)、75.0%(12/16),分别具有9、2、7个基因型,构成2个MLGs。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陕西部分地区不同生产用途山羊存在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发现了奶山羊样品中存在能感染人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新发现的基因型SX1具有宿主特异性。此外,本研究发现陕西省山羊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存在遗传多样性,具有14个MLGs。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制定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控制该省的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并采取有效手段防止其对人类的传播。
【关键词】:山羊 毕氏肠微孢子虫 感染率 基因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8.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文献综述11-21
  • 第一章 微孢子虫与微孢子虫病研究进展11-21
  • 1.1 概述11-13
  • 1.2 分类13
  • 1.3 形态13-14
  • 1.4 生活史14
  • 1.5 流行病学14-16
  • 1.6 临床症状16
  • 1.7 诊断16-19
  • 1.7.1 显微镜检测16-17
  • 1.7.2 血清学方法17
  • 1.7.3 分子生物学检测17
  • 1.7.4 基因型及分型工具17-19
  • 1.8 治疗19-20
  • 1.9 预防20
  • 1.10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0-21
  • 试验研究21-36
  • 第二章 陕西部分地区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研究21-36
  • 2.1 材料与方法21-26
  • 2.1.1 材料21-23
  • 2.1.1.1 粪便样品21-22
  • 2.1.1.2 主要试剂22-23
  • 2.1.1.3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方法23
  • 2.1.1.4 主要仪器与设备23
  • 2.1.2 方法23-26
  • 2.1.2.1 粪便样品基因组DNA的提取23-24
  • 2.1.2.2 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基因扩增24-26
  • 2.1.2.3 PCR阳性产物测序26
  • 2.1.2.4 序列比对及种系发育分析26
  • 2.1.2.5 统计学分析26
  • 2.2 结果26-32
  • 2.2.1 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状况26-28
  • 2.2.2 基于ITS基因的基因分型及种系发育分析28-31
  • 2.2.3 基于小卫星、微卫星位点巢式PCR扩增与MLST分型结果31-32
  • 2.3 讨论32-36
  • 2.3.1 品种、年龄对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的影响33-34
  • 2.3.2 山羊感染毕氏肠微孢子虫不同基因型分析34
  • 2.3.3 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34-35
  • 2.3.4 防制措施35-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3
  • 致谢43-44
  • 作者简介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正理;谭小辉;潘国庆;李艳红;周泽扬;;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壁蛋白提取方法的优化研究[J];蚕业科学;2007年01期

2 刘铁;胡军华;潘国庆;周泽扬;;家蚕微孢子虫几丁质酶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J];蚕学通讯;2008年01期

3 张小燕;蔡红英;周兴建;肖宇;黄蕾;;家蚕微孢子虫转宿主果蝇的研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4 张小燕;蔡红英;周兴建;肖宇;黄蕾;;家蚕微孢子虫转宿主果蝇的研究[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年04期

5 吴正理;李艳红;宋元达;;微孢子虫蛋白质及其与宿主互作的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2009年04期

6 刘吉平;李进;吕思行;魏建影;杨吉龙;;微孢子虫基因组学研究新进展[J];广东蚕业;2011年02期

7 刘吉平;徐兴耀;;家蚕微孢子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广东蚕业;1997年04期

8 邱宝利;徐兴耀;卢铿明;周鹏;;家蚕微孢子虫诊断新技术的研究[J];广东蚕业;1998年03期

9 向恒;潘国庆;周泽扬;;微孢子虫系统进化研究的变迁与展望[J];微生物学通报;2014年04期

10 黄金山,王建芳,李宏,杨桂芳,钱永华;蚕熏安对家蚕微孢子虫的杀灭效果[J];北方蚕业;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琼;徐兴耀;卢铿明;郑祥明;方定坚;;感染东方粉蝶的两种微孢子虫的研究(摘要)[A];中国蚕学会养蚕与蚕生理病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杨柳;潘国庆;刘含登;许金山;李田;刘铁;张绍鹏;周泽扬;;家蚕微孢子虫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3 高绘菊;牟志美;王彦文;;几种家蚕微孢子虫的形态构造观察(摘要)[A];中国蚕学会养蚕与蚕生理病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刘吉平;曾玲;;微孢子虫的生物多样性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强;周婷;代平礼;;微孢子虫研究进展[A];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产品、蜜蜂保护、蜜源与授粉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时连根;何春波;;壮蚕感染微孢子虫与蛾期毒率关系的研究(摘要)[A];中国蚕学会养蚕与蚕生理病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王见杨;黄可威;赵昀;陆长德;;微孢子虫RNA的制备方法(摘要)[A];中国蚕学会养蚕与蚕生理病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段艳;潘耀谦;张柳平;;兔脑炎微孢子虫感染对家兔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第12次暨中国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11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韦亚东;张国政;陆长德;;家蚕微孢子虫原位杂交诊断技术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王丽英;曹春;任钢;;蝗虫微孢子虫的研究与应用[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甘田;微孢子虫生物防治蝗灾[N];农民日报;2001年

2 记者 刘霞;科学家发现微孢子虫为有性繁殖[N];科技日报;2008年

3 姬全;微孢子虫诱发虾蟹大批死亡[N];中国渔业报;2013年

4 王来;凹凸病导致鳗鱼衰弱[N];中国渔业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晓群;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邱海洪;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相关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刘铁;一株寄生于金凤蝶的微孢子虫的鉴定及其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向恒;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基因组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胡军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线粒体相关基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刘含登;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基因组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巍;肯尼亚狒狒肠道原虫系统进化分析及毕氏肠微孢子虫群体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蔡顺风;家蚕微孢子虫孢子母细胞的分离及孢子吞噬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王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万永继;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若干种群的研究与控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燕;家蚕微孢子虫(浙江)α、β微管蛋白部分基因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徐小芳;家蚕微孢子虫与菜粉蝶微孢子虫的形态学与系统发育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3 马成;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邓远洪;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周小伟;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彭湃;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功能基因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肖圣燕;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SWP25互作蛋白的筛选及Endoreticulatus sp.Zhenjiang α-微管蛋白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8 乐亚杰;微孢子虫感染诱导的家蚕应答反应及对其免疫信号通路的激活[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9 张坤;蝗虫微孢子虫侵染宿主的分子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彭先启;陕西部分地区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42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842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1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