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舌病毒感染细胞(A.albopictus和PST)miRNA表达谱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蓝舌病毒感染细胞(A.albopictus和PST)miRNA表达谱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蓝舌病病毒 白纹伊蚊细胞 原代绵羊睾丸细胞 高通量测序 miRNA
【摘要】:蓝舌病(Bluetongue)是由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的以媒介昆虫库蠓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其易感动物为绵羊、山羊、牛和鹿等反刍动物。蓝舌病的暴发经常给家畜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上报的动物传染病。BTV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Orbivirus)。microRNA(miRNA)是大小约为19-25个核苷酸具有调控功能的一类非编码单链小RNA。近年来研究表明,miRNA在病原-媒介-宿主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可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影响病毒的感染与复制,在宿主细胞的免疫调控和抗病毒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对BTV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理解非常有限,细胞miRNA在BT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利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BTV感染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A.albopictus)细胞和原代绵羊睾丸(primary sheep testis,PST)细胞及其未感染样品进行miRNA测序,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表达miRNA及其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分析,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对部分差异miRNA和靶基因的表达丰度进行了验证。同时选择了三个表达差异的miRNA,对其在BT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BTV感染A.albopictus细胞组和对照组经高通量测序获得11,206,854和12,125,274个可信序列标签,分别含89和92个已知miRNA,266和181个新预测miRNA。两组之间有15个已知miRNA和125个新miRNA发生显著差异表达。GO和KEGG分析显示靶基因主要参与内吞作用、代谢途径、FoxO、Hippo、Jak-STAT和MAPK等信号通路,表明miRNA在BTV感染媒介细胞过程中发挥广泛的调控作用。2.选取具有差异表达的aae-miR-1889-5p和aae-miR-2940-5p为靶标,将其模拟体、抑制剂及对照转染A.albopictus细胞,并利用qRT-PCR和噬斑试验分析BTV在转染细胞中的增殖效率,结果表明两种miRNA模拟体可分别上调BTV NS3基因表达1.55-2.88倍和2.00-3.22倍,且病毒滴度均增加,而miRNA抑制剂可明显分别下调BTV NS3基因的表达0.54-0.64倍和0.55-0.86倍,且病毒滴度均降低,表明aae-miR-1889-5p和aae-miR-2940-5p均可促进BTV在A.albopictus细胞中复制。3.BTV感染PST细胞组和对照组经高通量测序获得10,908,164和11,920,794个可信序列标签,分别含87和90个已知miRNA,182和155个新预测miRNA。两组之间有2个已知miRNA和70个新miRNA发生显著的差异表达。GO功能和KEGG路径分析显示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催化活性、病毒感染、内吞作用、代谢途径等信号通路,表明miRNA在BTV感染宿主细胞的多个环节同样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4.进而选取novel-mir-105为靶标,将其模拟体、抑制剂及对照转染PST细胞,并利用qRT-PCR和噬斑试验分析BTV在转染细胞中的增殖效率,结果表明miRNA模拟体转染组BTV NS3基因下调0.32-0.80倍,且病毒滴度降低,而miRNA抑制剂转染组BTV NS3基因上调2.09-2.41倍,且病毒滴度增加,表明novel-mir-105抑制BTV在PST细胞中复制。
【关键词】:蓝舌病病毒 白纹伊蚊细胞 原代绵羊睾丸细胞 高通量测序 miRNA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5.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引言14-23
- 1.1 蓝舌病概况14-15
- 1.2 蓝舌病毒15-18
- 1.2.1 蓝舌病毒形态和基因组结构15-18
- 1.2.2 蓝舌病毒复制周期18
- 1.3 microRNA概述18-21
- 1.3.1 miRNA生物起源18-20
- 1.3.2 miRNA作用机制20
- 1.3.3 miRNA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20-21
- 1.4 细胞miRNA与病原相互作用的研究21-22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22-23
- 第二章 蓝舌病毒感染A. albopictus细胞miRNA表达谱的鉴定23-44
- 2.1 实验材料23-24
- 2.1.1 细胞与病毒23
- 2.1.2 主要实验试剂23
- 2.1.3 主要仪器设备23-24
- 2.2 实验方法24-31
- 2.2.1 细胞培养24
- 2.2.2 BTV感染A.albopictus细胞的收集和总RNA提取24-25
- 2.2.3 RT-PCR和噬斑试验25-26
- 2.2.4 高通量测序26-27
- 2.2.5 测序数据分析27-28
- 2.2.6 miRNA分析28
- 2.2.7 miRNA靶基因预测28
- 2.2.8 实时定量PCR验证miRNA及其靶基因28-31
- 2.2.9 miRNA靶基因的GO和KEGG分析31
- 2.3 结果31-43
- 2.3.1 BTV在A.albopictus细胞中的增殖特性31-33
- 2.3.2 测序数据分析33-34
- 2.3.3 已知miRNA的鉴定和差异表达分析34-36
- 2.3.4 新miRNA的预测和差异表达分析36-40
- 2.3.5 miRNA靶基因的GO及KEGG分析40-41
- 2.3.6 实时定量PCR验证miRNA及其对应靶基因41-43
- 2.4 讨论43-44
- 第三章 蓝舌病毒感染PST细胞miRNA表达谱的鉴定44-58
- 3.1 实验材料44
- 3.1.1 细胞、病毒和抗体44
- 3.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44
- 3.2 实验方法44-47
- 3.2.1 PST细胞的制备与培养44-45
- 3.2.2 细胞免疫荧光试验45
- 3.2.3 BTV感染PST细胞的收集和RNA提取45
- 3.2.4 RT-PCR和噬斑试验45
- 3.2.5 测序样品收集45-46
- 3.2.6 高通量测序46
- 3.2.7 生物信息学分析46
- 3.2.8 新miRNA和对应靶基因的预测46
- 3.2.9 miRNA差异分析46
- 3.2.10 GO功能和KEGG路径分析46-47
- 3.2.11 实时定量PCR验证mi RNA47
- 3.3 结果47-56
- 3.3.1 BTV在PST细胞中的生长增殖特性47-49
- 3.3.2 测序数据分析49-51
- 3.3.3 显著差异表达miRNA分析51-55
- 3.3.4 miRNA靶基因分析55
- 3.3.5 GO功能和KEGG路径分析55-56
- 3.3.6 实时定量PCR验证显著差异表达miRNA56
- 3.4 讨论56-58
- 第四章 蓝舌病毒感染细胞后3个细胞miRNA功能初步研究58-71
- 4.1 实验材料58
- 4.1.1 细胞与病毒58
- 4.1.2 主要实验试剂58
- 4.2 实验方法58-62
- 4.2.1 miRNA模拟体和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58-59
- 4.2.2 siRNA的设计与合成59-60
- 4.2.3 PST细胞转染miRNA最佳条件摸索60
- 4.2.4 A.albopictus细胞转染miRNA和siRNA最佳条件摸索60
- 4.2.5 转染实验60-61
- 4.2.6 转染样品收集及RNA提取61
- 4.2.7 实时定量PCR和噬斑试验验证miRNA和靶标基因对BTV复制的调节作用61-62
- 4.3 结果62-69
- 4.3.1 miRNA和siRNA转染实验最佳条件的确定62-64
- 4.3.2 Novel-mir-105抑制BTV在PST细胞中复制64-65
- 4.3.3 Aae-miR18895p和aae-miR29405p均促进BTV在A.albopictus细胞中复制65-68
- 4.3.4 靶标基因AAEL012723和AAEL018190表达量下调抑制BTV在A.albopictus细胞中复制68-69
- 4.4 讨论69-71
- 第五章 全文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9
- 致谢79-80
- 作者简历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昌庆,薛景山;澳大利亚从牛体分离出2株新的蓝舌病毒株[J];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04期
2 吴明杰,张兹钧,张子春,朱万光;凝胶电泳技术在蓝舌病毒核酸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兽医科技;1988年10期
3 张兹钧,吴明杰,张子春,朱万光;蓝舌病毒核酸杂交技术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02期
4 Anoek Backx;王广秀;;试验感染牛野生型蓝舌病毒血清8型胎盘及口腔传播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12期
5 张鹏程;;蓝舌病与蓝舌病毒[J];吉林畜牧兽医;1983年01期
6 张念祖;张开礼;李志华;邹福中;许文珍;李春棣;;蓝舌病毒人工接种牛和山羊的试验研究[J];云南畜牧兽医;1989年04期
7 褚桂芳;尹训南;吴东来;相文华;刘洪;蔡虹;王继科;张念祖;李根;李志华;张开礼;胡玉玲;吴德兴;杨永钦;;几种型蓝舌病毒接种绵羊病理变化比较研究[J];云南畜牧兽医;1991年03期
8 张兹钧,吴明杰,张子春,朱万光;快速碱印渍转移RNA技术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08期
9 Anoek;宋筱瑜;;牛经试验感染野生型蓝舌病毒血清8型后的胎盘和口腔传播能力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6期
10 胡玉玲;李根;李志华;张开礼;;动物蓝舌病直接荧光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J];云南畜牧兽医;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长垣;;蓝舌病毒具有理想的靶向抗癌潜能[A];科技引领产业、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萃[C];2011年
2 胡俊;董长垣;刘军;梁科;张蔚英;;BTV-10在体外对四株细胞敏感性的比较研究[A];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张以芳;刘建平;朱建波;张念祖;殷震;;蓝舌病毒野毒株及疫苗株S10基因多态性分析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戴莹;胡俊;陈晓;王璐璐;董长垣;;蓝舌病毒及其dsRNA分子诱导不同性质细胞产生干扰素和进入凋亡后果的比较研究[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方兰;刘军;彭明伟;邓庚粮;董长垣;;蓝舌病毒双链RNA对流感病毒H1N1防治作用的体内研究[A];2012年湖北生物产业发展高端论坛暨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军;基于选择性致死癌细胞的蓝舌病毒对不同荷瘤模型体内靶向抗癌作用和特征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张以芳;中国蓝舌病毒S10、L2基因序列分析及S10基因克隆表达[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邢闪闪;蓝舌病毒感染细胞(A.albopictus和PST)miRNA表达谱的鉴定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桂亦瑞;蓝舌病毒BTV-HbC_3株与蓝舌病毒BTV-10型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肖安涛;蓝舌病毒HbC_3株对人和动物肿瘤细胞感染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胡俊;体外单链RNA扩增系统的建立及蓝舌病毒靶向溶癌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49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84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