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以及绿原酸的抗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9:19

  本文关键词: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以及绿原酸的抗炎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隐性乳房炎 绿原酸 乳腺上皮细胞 抗炎机制 病原菌


【摘要】:为了调查贵阳市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及绿原酸(CGA)的抗炎作用机制。本文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法)检测泌乳奶牛并对患病奶牛乳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生化鉴定。利用实验动物炎症模型,观察CGA对急性炎症的影响、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对脂多糖(LPS)导致乳腺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来评价其对炎性乳腺组织的保护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CGA对乳腺上皮细胞(MECs)分泌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初步探讨CGA的抗炎机制。结果表明: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46株,占27.54%;革兰氏阳性球菌121株,占72.46%。腹腔注射给药剂量为0.2mg·mL-1时,CGA对炎性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较空白对照组都有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在25μL0.25mg·mL-1 LPS作用于妊娠母鼠,乳腺组织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学及电镜透射观察炎症明显,CGA不同浓度组(25mg·kg-1、50mg·kg-1、75mg·kg-1)的乳腺组织充血及肿胀程度减轻、腺泡壁逐渐变薄、腺泡内中性粒细胞分泌减少、细胞器损伤数量减少或减轻,呈剂量依赖性。50mg·kg-1、75mg·kg-1 CGA组能极显著降低LPS导致的肥大细胞(MC)数量增加(P0.01)。20μg·mL-1、200μg·mL-1 CGA组能极显著减少LPS介导MECs的TNF-α分泌(P0.01),CGA各组能极显著减少LPS介导MECs的IL-6分泌(P0.01)。结果提示: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这将为临床诊疗提供方向。CGA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可减少LPS导致的乳腺组织的损伤,通过抑制LPS导致MECs炎性因子TNF-α、IL-6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这些结果为临床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CGA作为抗炎药物在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控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隐性乳房炎 绿原酸 乳腺上皮细胞 抗炎机制 病原菌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8.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缩略语8-9
  • 前言9-12
  • 第一章 实验动物与材料12-16
  • 1.1 实验动物12
  • 1.2 主要药物及试剂12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12-15
  • 1.4 主要实验仪器15-16
  • 第二章 实验方法16-20
  • 2.1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16-17
  • 2.1.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及乳样采集16
  • 2.1.2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特性鉴定16
  • 2.1.3 病原菌的鉴定16-17
  • 2.2 CGA对实验性炎症药效学的评价17-18
  • 2.2.1 CGA对急性炎症的影响17
  • 2.2.2 CGA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17-18
  • 2.2.3 CGA对LPS导致小鼠乳腺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18
  • 2.3 CGA对LPS导致MECs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ɑ、IL-6 的影响18-19
  • 2.3.1 MTT法筛选CGA作用于MECs的适宜浓度18-19
  • 2.3.2 ELISA法测定TNF-ɑ、IL-6 的分泌量19
  • 2.4 统计学处理19-20
  • 第三章 实验结果20-30
  • 3.1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20-22
  • 3.1.1 送检乳样细菌检出结果20
  • 3.1.2 细菌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20
  • 3.1.3 生化鉴定结果20
  • 3.1.4 细菌种类鉴定结果20-22
  • 3.2 CGA对实验性炎症药效学评价结果22-28
  • 3.2.1 CGA对急性炎症的影响22
  • 3.2.2 CGA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22-24
  • 3.2.3 CGA对LPS导致小鼠乳腺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24-28
  • 3.3 CGA对LPS导致MECs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ɑ、IL-6 的影响28-30
  • 3.3.1 CGA作用于MECs的适宜浓度28
  • 3.3.2 TNF-ɑ、IL-6 分泌量测定结果28-30
  • 第四章 讨论30-32
  • 第五章 小结32-33
  • 文章综述33-46
  • 参考文献46-53
  • 附录I53-54
  • 附录II54-55
  • 附录Ⅲ55-58
  • 致谢58-59


本文编号:868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868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0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