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性fosA3基因在猪源大肠杆菌中流行特点及传播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耐药性fosA3基因在猪源大肠杆菌中流行特点及传播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肠杆菌 fosA3 Southern杂交 cfr 传播机制
【摘要】:大肠杆菌是构成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曾被认为是非致病菌且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近几年,因感染大肠杆菌而引起机体的腹泻、败血症及乳房炎等疾病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大肠杆菌容易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且能够通过质粒携带相关耐药基因的方式在不同菌株之间流行、传播,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磷霉素是人医临床的专用抗菌药物,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禁止将其应用于兽医临床。然而,近几年我国动物源细菌出现了对磷霉素的耐药性,而且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的研究证实,fosA3基因是导致磷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但对于fosA3基因在我国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特点和传播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开展fosA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及传播机制的研究已迫不及待。本研究对广东佛山各猪场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大肠杆菌fosA3基因阳性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共得到54株携带fosA3基因的大肠杆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菌株的亲缘性,最终获得34株不同克隆谱型的菌株,该结果与MLST分型方法一致。提取34株野生菌质粒并扩增fosA3基因,初步确定fosA3基因位于质粒上。为进一步分析fosA3基因传播机制,应用体外膜接合转移和Southern杂交试验对fosA3基因进行定位。结果显示,携带该基因的质粒能够通过菌种间的接触而进行水平转移,并且大部分携带该基因的质粒大小为~97kb。测序结果显示,携带fosA3基因的质粒多数为IncFII型接合转移质粒,由其侧翼的两个插入序列IS26携带其形成复合转座子进行转移。本研究选取9种药物测试野生菌株及接合子的药物敏感性及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显示:34株大肠杆菌野生菌株均耐受6种以上抗生素,其中对头孢噻肟、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表现为100%;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34株接合子除对环丙沙星表现为敏感外,对磷霉素、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四环素、阿米卡星、氯霉素、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抗性;本研究在进行氯霉素类药物相关耐药基因扩增过程中,发现了对氟苯尼考耐药的cfr和floR基因;检测介导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主要为blaCTX-M-1基因、blaCTX-M-9和blaTEM基因;检测介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主要为rmtA和rmtB基因;检测介导四环素类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接合子仅检测到tetR基因。本研究初步探明了fosA3基因在猪源大肠杆菌中的传播机制,为临床指导合理用药及控制其快速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肠杆菌 fosA3 Southern杂交 cfr 传播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52.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9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8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8-9
- 第一篇 文献综述9-15
- 第一章 大肠杆菌研究进展9-12
- 1.1 大肠杆菌概述9-10
- 1.2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研究状况10-12
- 第二章 磷霉素耐药性研究现状12-15
- 2.1 磷霉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12-13
- 2.2 磷霉素及其衍生物的耐药机制13
- 2.3 fosA3基因的研究进展13-15
- 第二篇 研究内容15-61
- 第一章 猪源磷霉素耐药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分型15-32
- 1.1 前言15
- 1.2 材料15-16
- 1.3 方法16-26
- 1.4 结果与分析26-29
- 1.5 讨论29-31
- 1.6 小结31-32
- 第二章 fosA3基因阳性大肠杆菌耐药性与基因定位研究32-60
- 2.1 前言32
- 2.2 材料与方法32-47
- 2.3 结果47-57
- 2.4 讨论57-59
- 2.5 小结59-60
- 第三章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9
- 作者简介69-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冰;彭振芳;尹汝海;;新媒体环境:信息的特点、传播机制及其影响[J];科技信息;2014年04期
2 孙丹丹;徐晓燕;;基于agent仿真的在线客户评论传播机制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3年03期
3 李新华;;蕨类植物蜈蚣草在江苏分布的新记录及其传播机制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6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伟;;新媒体与日常生活实践研究——以“\L丝”一词的传播机制与社会心理研究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2 杨静;;略论“舆论倒逼”传播机制与路径[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3 张宝龙;倪四道;夏英杰;周勇;;用数值方法研究T波产生及传播机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4 柳忠婉;;昆虫对微生物的传播机制[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5 何琦;;媒介昆虫对疟原虫的传播机制[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颖;哈尔滨: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快速传播机制[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衣晓峰 刘思国 张艳禾;猪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分子传播机制被揭示[N];中国医药报;2014年
3 今心;供需合力推动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朱四倍;谣言拷问政府信息传播机制[N];中国社会报;2005年
5 和建三;民兵预备役部队也要开展舆论对策研究[N];战士报;2007年
6 记者 侯静;北京科学传播创新论坛召开[N];科技日报;2009年
7 陈玉祥;浅谈公共危机处理中政府与媒体的互动协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8 程建明;舆论引导:领导能力的时代特征[N];山西党校报;2010年
9 廖毅文;军事传播应对高新技术挑战[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朱四倍;政府和媒体的良性互动是公众福音[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黎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涛;B2C电商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传播机制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子娟;微博流行体的形成及传播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赵丹;粉丝电影的新浪微博传播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田舒;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公共政策微博传播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王晨;微博的娱乐性公益传播机制探析[D];山西大学;2015年
6 王丹;国内非股权众筹网站运营模式、传播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苗婷;微信传播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张立春;微电影的艺术特性及其传播机制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9 丁未;微信的圈子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郭鸾杉;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传播机制及治理[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37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93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