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对雌性动物的生殖毒性及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17-10-08 18:06
本文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对雌性动物的生殖毒性及作用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玉米赤霉烯酮 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 雌性动物 生殖毒性 作用机制
【摘要】: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和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DON)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和饲料中。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ZEA和DON均可影响雌性动物的繁殖性能,引起生殖器官、胎儿形态,生殖细胞成熟率,性激素分泌的改变。本文综述了ZEA和DON对雌性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重点实验室环境公害与动物疾病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 雌性动物 生殖毒性 作用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2182)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IRT0848) 四川农业大学双支计划(3571537)
【分类号】:S816
【正文快照】: 玉米赤霉烯酮(又名F-2毒素,ZEA)和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又名呕吐毒素,DON)是谷物和饲料中常见污染菌——镰刀菌产生的霉菌毒素。ZEA、DON的毒性作用已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欧盟将DON作为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重要参考值以及饲料中毒素含量上限的标志,规定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浩;邓近平;范觉鑫;李丽立;孔祥峰;;大豆异黄酮对雌性动物生殖系统的影响[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年05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娟;化学污染物镉对雌性动物和围产期母儿生长、内分泌免疫功能的扰乱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95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99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