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患者术后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本文关键词:宫颈癌患者术后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出处:《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宫颈肿瘤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旋转调强放射治疗(IMAT)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学的优劣,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19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Eclipse 8.6计划系统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IMAT和IMRT 2种放疗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19例患者IMAT和IMRT放疗计划的设计时间分别为(129±3)和(30±1)min(P=0.000),在Varian IX加速器上的治疗时间分别为(3.17±0.23)和(6.55±0.17)min(P=0.009),靶区均匀指数(HI)分别为1.08±0.01和1.10±0.01(P=0.175),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为0.88±0.01和0.82±0.01(P=0.000)。IMRT计划的直肠、膀胱、小肠和股骨颈等危及器官受量接近或略小于IMAT。结论:与IMRT相比,IMAT在靶区剂量和CI有一定的优势,HI和危及器官受量两者较为接近,IMAT计划设计耗时增加了近3倍,治疗时间减少一半。临床上在计划设计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建议尽量设计IMAT计划。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osimetry of IMATT and IMRTT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after radiotherapy with rotational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ATT) and fixed fiel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Methods: 19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were selected and CT imitated localization was perform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arget area and the organs at risk were delineated. The IMAT and IMRT radiotherapy plans were designed for each patient on the Eclipse 8.6 planning system,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design time of IMAT and IMRT was 129 卤3 and 30 卤1 min respectively in 19 patients with 1: 19. P0. 000). The time of treatment on Varian IX accelerator was 3.17 卤0.23) and 6.55 卤0.17 min / min respectively. The target area uniformity index (HI) was 1.08 卤0.01 and 1.10 卤0.01 respectively. The target area conformal index (CI) was 0.88 卤0.01 and 0.82 卤0.01 respectively. IMRT was planned for rectum and bladder.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IMRT, IMAT has some advantages over IMRT in target dose and CI. The design time of the IMAT plan has increased nearly threefold and the treatment time has been reduced by half.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IMAT plan be designed as much as possible clinically if there is plenty of time for the plan design.
【作者单位】: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资产设备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妇瘤科;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放疗科;
【基金】: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医学科研计划项目资助课题(20140293)
【分类号】:R737.33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CT技术和直线加速器的发展及多叶光栅技术的日益完善,很多放疗新技术已经开始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宫颈癌术后放疗,其可以提高靶区适形度,减少周围正常器官的受量。旋转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肖锋;宋晖;魏丽春;刘隽悦;谭丽娜;石梅;;宫颈癌调强放疗膀胱受照剂量的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06期
2 冯梅;郭爱华;蔡勇君;胡彩容;钟沛霖;李秀华;游岚瑛;;宫颈癌不同根治性放疗技术剂量学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年20期
3 蒋军;李莉;张利文;廖珊;黄荣;;宫颈癌术后旋转拉弧适形和调强及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年08期
4 李军;陈雪梅;张西志;张先稳;花威;汤晓斌;柴磊;陈达;;宫颈癌术后常规与旋转容积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学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年14期
5 孙晓欢;周咏春;谭丽娜;马奎;王海云;肖锋;;容积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uresh Rana;ChihYao Cheng;;Feasibility of the partial-single arc technique in RapidArc planning for prostate cancer treatment[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3年10期
2 崔天祥;金俊余;徐艳梅;戴红娅;孙建国;;宫颈癌二弧旋转容积调强与固定7野动态调强的剂量学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23期
3 张矛;苏清秀;杨金磊;金海国;董莹;吴丹;王福香;;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再程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参数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5期
4 吴丽丽;林珠;张基永;谢文佳;翟田田;谢良喜;;宫颈癌骨髓保护根治性调强放疗技术剂量学研究[J];重庆医学;2014年28期
5 曹倩倩;刘路;朱丽红;曲昂;孙海涛;姜伟娟;王皓;廖安燕;杨瑞杰;王俊杰;;三维适形、固定野动态调强和容积旋转调强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年01期
6 林灿洁;袁晓佳;文小芝;;局部Ⅱ~Ⅲ期直肠癌术前放疗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5年11期
7 沈亚丽;李霞;赵娅琴;柏森;许峰;;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容积旋转调强与静态调强和三维适形计划的剂量学研究[J];华西医学;2015年06期
8 陈真云;盛修贵;秦中平;李秀敏;;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年03期
9 刘桂超;胡学锋;滕建建;;鼻咽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RapidArc)与常规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研究[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3年04期
10 雷风;古定标;白玉海;李民英;刘玉猛;刘晓东;;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霞;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观察[D];吉林大学;2013年
2 赵潇;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调强放疗近期疗效分析及根治性放疗宫颈癌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3 刘丽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张继兵;纵隔淋巴结数字化建模在肺癌放疗计划优化中的剂量学仿真[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岳峰;薯莨鞣质防治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6 代俊利;放化同步治疗宫颈癌术后脉管癌栓(+)患者的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文军;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疗效的meta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8 翟德胤;容积调强弧形治疗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9 艾金钦;基于中国数字人男性模型骨骼的放疗辐射剂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冯丽娜;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的技术分析[D];清华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军;张利文;廖珊;黄荣;;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对比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2 李涛;蒋晓芹;柏森;王辛;李志平;;宫颈癌术后3D-CRT和IMRT的剂量学比较[J];华西医学;2009年08期
3 张静玉;;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37例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22期
4 姜书梅;王仁本;;盆腔放疗中放射性直肠损伤的预防[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年03期
5 叶伟军;曹新平;李爱菊;任玉峰;陈凯;张志斌;;插植调强近距离放射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年18期
6 魏丽春;石梅;;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年17期
7 肖锋;宋晖;魏丽春;刘隽悦;谭丽娜;石梅;;宫颈癌调强放疗膀胱受照剂量的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06期
8 张书旭;王兆武;沈国辉;林生趣;;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特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7期
9 冯梅;郭爱华;蔡勇君;胡彩容;钟沛霖;李秀华;游岚瑛;;宫颈癌不同根治性放疗技术剂量学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年20期
10 肖锋;孙朝阳;胡明民;陆宙;刘晓莉;陆军;石梅;;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文姬,杜彬;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8期
2 郭小青,蔡华,段雪英,叶礼斌;不同后装方式治疗宫颈癌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04年02期
3 古丽娜·库尔班,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阿娜尔古丽,古丽沙热·那依木;年轻宫颈癌患者324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黄裕,唐良萏,周琦,贾英;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宫颈癌免疫反应[J];肿瘤学杂志;2005年04期
5 赖日权,张江宇,王晓玫,胡维维;宫颈/阴道脱落细胞学发展及建议[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6 文海蓉;宫颈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疾病控制杂志;2005年05期
7 龚玲玲,李红英,曾俊;宫颈癌中α/β-连接素的联合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8 刘惜时;易晓芳;赵敏;郭孙伟;;宫颈肿瘤ⅠB~ⅡA期预后相关因素(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9 金正一;金仁顺;朴东明;李仁花;;延边地区宫颈癌病理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06年10期
10 姜波玲;肖长义;;人白细胞抗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小梅;;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宫颈癌患者的护理[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何传泰;王瑛;刘月仙;李秀峰;张春玲;焦士兰;;宫颈癌患者全身与宫颈局部免疫状态对放疗预后的影响[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张艳斌;;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4 邹玉环;王刚;肖秀芬;马立国;张桂荣;宁旭才;李欣欣;扬丽媛;徐卫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金正一;金仁顺;朴东明;李仁花;;延边地区宫颈癌病理资料分析[A];2009年“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研究”暨“全国肿瘤病理诊断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冯静;王建六;魏丽惠;;甾体激素与宫颈癌[A];全国子宫颈癌暨湖北省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羊正炎;;宫颈癌的规范化手术治疗[A];2013年浙江省妇科肿瘤学术年会暨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宫颈癌筛查及子宫颈疾病规范化诊治”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3年
8 郭瑞嵩;邢晓汾;郑雅琴;田峰;金晓丽;;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余永美;;59例宫颈癌患者行体外照射及腔内放射治疗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李贵玲;;宫颈癌的放射治疗[A];湖北省第21届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段文利;宫颈被广泛切除后仍可生育[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李敬云 浙江省肿瘤医院 刘兰芳 孙海燕;HIV的发现及启示[N];保健时报;2009年
3 张中桥;DOC2的低表达与宫颈癌发生相关[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葛秋芳;判断端粒酶活性有望用于诊断宫颈癌[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社珂;宫颈癌蛋白质质谱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2 王华丽;不同抗原负载人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宫颈癌效应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吴斌;3T高场强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进展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维娜;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CGH)筛选宫颈癌相关基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欧阳运薇;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梁华;MicroRNA在宫颈癌发病机制的分子基础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沈源明;MiR-375参与宫颈癌泰素敏感性调节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聂妹芳;RNA干扰技术特异抑制HPV18E6基因表达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张海军;Oct-4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陈庆云;一、二氟甲基鸟氨酸、木黄酮对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宫颈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细胞周期调控机理 二、宫颈癌前病变液基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物理状态的检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影响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2 于菲;年轻(35岁以下)妇女患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任春丽;近20年长春地区宫颈癌发病趋势和临床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渠力平;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在宫颈癌中的检测和意义[D];青岛大学;2011年
5 解秀珍;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雪梅;人组织激肽释放酶-8及基质金属蛋白-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8年
7 文露;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静脉化疗疗效评价中价值的初步探讨[D];中南大学;2010年
8 王智宇;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09年
9 张红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孔令蕤;人乳头状瘤病毒不同基因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D];南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25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42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