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CD1a、CD83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8-05-03 14:09

  本文选题:树突状细胞 + 药物流产 ; 参考:《现代预防医学》2015年20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标志物CD1a、CD83在异常子宫出血组织中表达状况的研究,探讨其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自愿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分为人工流产组、药流不全组、药流完全组各20例。收集3组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分化阶段DCs的分布、形态、数量。结果 3组DCs均分布于腺体间、血管间;CD1a+未成熟DCs呈圆形、卵圆形;CD83+成熟DCs有多个分枝状突起。人流组CD1a的表达较药流组高,但CD83的表达较药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流不全组CD1a的表达较药流全组高,但CD83的表达较药流全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分化阶段DCs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相关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CD1a- CD83, a surface marker of dendritic cells, in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nd its role in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fter drug abortion. Methods early pregnant women who voluntarily terminated pregnancy within 8 week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duced abortion group (n = 20), incomplete abortion group (n = 20) and complete drug flow group (n = 20). Three groups of decidual tissues were collected to detect the distribution, morphology and quantity of DCs in different differentiation stage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and Western blotting method. Results the DC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distributed between glands. The immature DCs of CD1a was round, and the mature DCs of CD83 had multiple branching processes. The expression of CD1a was higher in the artificial flow group than in the drug flow group, but the expression of CD83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drug flow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and the expression of CD1a in the drug flow insufficienc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hole drug flow group, but the expression of CD83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whole drug flow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Conclusion DCs in different differentiation stag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fter drug abortion.
【作者单位】: 华北理工大学组织胚胎学系;华北理工大学办公室;华北理工大学心理心理学院;
【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经费项目课题(12277747) 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13277726D) 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资助课题(12150222B-16)
【分类号】:R169.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秀红;付萍;;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及功能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09年03期

2 孙敬霞,韩向阳;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及蜕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丽琼,朱云芝,李红,何红芬;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36例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杨明明;魏瑗;赵扬玉;;妊娠期树突状细胞及其激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年03期

3 魏静波;刘辉;谢朝辉;曲银娥;;结直肠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标志物CD1a和CD83的表达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4期

4 王泳翔;杨凌;毕江华;李树静;;孕酮在反刍动物早期妊娠中的免疫耐受作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5年02期

5 周碧霞;宣仲英;;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J];海峡药学;2009年04期

6 闵庆华,郑红,石玉发;生化汤对药物流产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4期

7 于燕;吴燕虹;冯晓玲;单美松;王秀霞;吴效科;;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蜕膜中凋亡抑制基因及孕激素受体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8期

8 张林;张霓霓;黄桂林;胡小华;易杰;姚礼;;抗感染对伴炎症兔颊VX2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HLA-DR和CD86表达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9 陈梦坤;药物流产后加服生化汤对阴道流血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10 陶晓根;莫宝定;陈剑;张蕾;刘宝;王锦权;;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及表型鉴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霞;宫清颗粒诱导药物流产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孙培龙;携带HLA-G慢病毒转染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及对抗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金范莹;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比较[D];浙江大学;2013年

4 徐晨;前列腺素对妊娠子宫肌炎性因子生成和收缩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5 刘林青;H5N1流感病毒感染孕鼠的机制以及养禽业人员禽流感感染风险调查[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6 刘积锋;烟草烟雾提取物及红霉素干预对树突状细胞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Th17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肖炜明;汉黄芩素对胃癌生长及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8 郅晓;微流控芯片和氧化石墨烯在乙型肝炎检测与预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桂玲;褚玉霞教授学术思想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总结[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2 韩洁;尘螨疫苗对过敏性哮喘疗效与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沈英;益坤宁合剂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徐鸿燕;电针合谷、三阴交对药物流产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熊薇;三苯氧胺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6 傅晓敏;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异常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组织学发现及血管生成素-1、2的表达[D];浙江大学;2007年

7 赵璐;米非司酮药物流产与热休克蛋白70,,90表达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8 郝转转;前列腺止血汤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行TUBVP术后血尿的影响[D];福建中医学院;2008年

9 林莉莉;宫清颗粒对药流后出血人早孕绒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赵井苓;祛瘀合剂治疗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华丽;孔北华;张建华;张彩;;人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及诱导特异性抗宫颈癌免疫应答[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年12期

2 唐古生;沈茜;;B7家族成员反向信号调控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08年02期

3 何丽霞,曲陆荣,陈桂兰,董武,王化丽,张新;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1999年04期

4 陈祖兵;丁佑铭;陶剑平;梁力建;刘晓平;黄洁夫;;转录因子T-bet表达增强人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的抗肝癌免疫[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年07期

5 刘恩梅,罗嘉慧,涂文伟,刘宇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脐血CD14~+单核细胞转化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11期

6 杨业洲,曹泽毅,韩字研,刘卫平,李尚为,王和;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年05期

7 邱晓燕,李大金,周先荣,酆豫增,李超荆;米非司酮抗早孕宫腔组织的病理学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向阳,孙敬霞,韩燕燕;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种类处理和预防[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年10期

2 俞亚虹,邱腰儿;中西医结合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34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1期

3 林明,方晓红;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母体及胎儿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蒋国玲;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31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00年06期

5 曾焕琴;中西医结合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1年05期

6 邹雪华,魏爱芝;药物流产失败23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菏泽医专学报;2001年02期

7 李顺华;363例药物流产超声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1年06期

8 薛秀珍,任江虹,赵改环;药物流产不全延迟处理54例临床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1年02期

9 戚艳兰,邓荟,庄志云,王昕荣;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20例临床观察[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徐静,何文利,杨寿坤,文莹;三种药物流产方法效果对比[J];人民军医;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亚玲;;药物流产并发症[A];2009中国杭州生殖健康学术论坛暨浙江省计划生育学与生殖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赵金珍;郝桂兰;;药物流产妇女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周春艳;;中药在药物流产中应用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4 潘亚娜;刘延华;;庄河市农村药物流产应用现状的调查[A];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及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史凤艳;;浅谈药物流产的推广与应用[A];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及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子琦;袁辉;徐向瑜;王新东;;西药配合桂枝茯苓汤口服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30例[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俞健红;;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因素[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爱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不全所致子宫流血92例分析[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9 梁元晶;诸定寿;路欣;许晴;;药物流产后子宫刮出物中胎盘激素和血管相关抗原的表达[A];第九次全国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周筱琳;赵世怡;李玉萍;;药物流产后持续子宫出血超声诊断特征的临床意义[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肖男;药物流产谨防意外[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江苏 主任医师 王忠民;药物流产也要兴利除弊[N];家庭医生报;2005年

3 刘正英;人流过多后不宜药物流产[N];民族医药报;2004年

4 陈文妹;药物流产后的自我调理[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5 中国消费者报 桑雪骐;药物流产并不轻松[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6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 蒋肖男;药物人流莫乱来[N];健康报;2007年

7 ;药物流产后怎样避免感染?[N];医药导报;2008年

8 程慧;药物流产后应防感染[N];大众卫生报;2008年

9 王丽华;药物流产须注意[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10 宋丽华;药物流产切莫随心所欲[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卫生技术评估[D];四川大学;2004年

2 郝天羽;早孕无负压介入流产器械及其术式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元红;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处理方式的探讨[D];山东大学;2012年

2 赵淦媚;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中医证治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赵璐;米非司酮药物流产与热休克蛋白70,90表达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4 赵晖;药物流产临床差异与雌孕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5 陈爱香;影响药物流产患者生殖健康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D];中南大学;2009年

6 傅晓敏;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异常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组织学发现及血管生成素-1、2的表达[D];浙江大学;2007年

7 陈毅娟;缩宫止血合剂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庄亚玲;药物流产后生殖激素水平及其与子宫异常出血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3年

9 张蕾;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治疗方法的探讨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表皮生长因子变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10 王丽丽;重复药物流产小鼠模型后续妊娠结局及早期妊娠相关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838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838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e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