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核素纳米脂质体对于宫颈癌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3 23:49
【摘要】:背景:放射性~(131)I治疗是临床上用于甲亢及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常规方法,但游离~(131)I在非甲状腺细胞内几乎没有摄取,目前利用纳米载体的靶向性和缓释性的特点,解决了既往研究中对非甲状腺肿瘤细胞进行放射性碘治疗靶向差和细胞内存留时间短的问题。既往研究也发现使用直接标记法构建的核素纳米载体,由于单位质量纳米载体可携带的~(131)I量有限,故在动物实验中治疗效果欠佳。拟使用~(131)I标记随机酪氨酸多肽链并包裹于纳米脂质体的方法制备新型多功能核素纳米脂质体,以提高单位纳米脂质体携带~(131)I量,并在宫颈癌He La细胞及裸鼠模型中进行实验研究。目的:比较纳米脂质体包裹~(131)I标记酪氨酸多肽链与~(131)I直接标记纳米脂质体两种的方法的不同,及各自在宫颈癌体内、外实验中的差异。为放射性核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提供开阔新视野,并期望可以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第一部分为核素纳米脂质体的构建及采用纸层析法分析单位纳米脂质体的最大标记量、标记率及放化纯。第二部分为核素纳米脂质体细胞水平研究:1)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显像结果分析纳米脂质体在He La细胞系的靶向性结合和摄取能力;2)初步评估核素纳米脂质体在肿瘤细胞内的存留时间及He La细胞对于~(131)I的摄取量;3)利用MTS法分析核素纳米脂质体的半抑制剂量(IC_(50)值);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核素纳米脂质体对He La细胞的凋亡效果。第三部分为核素纳米脂质体动物水平实验,1)采用3-4周龄雌性裸鼠构建宫颈癌种植瘤模型;2)利用γ计数仪测定核素纳米脂质体在裸鼠体内组织分布情况;3)运用SPECT/CT断层显像进行核素纳米脂质体RGD-~(131)I-TPC-L、~(131)I-RGD-L及Na~(131)I在裸鼠种植瘤内的定位并初步观察其在体内的存留时间;4)将裸鼠分为RGD-~(131)I-TPC-L组、~(131)I-RGD-L组、Na~(131)I组及生理盐水组,研究各治疗组对裸鼠种植瘤的治疗效果等。结果:成功制备两种核素纳米脂质体分别为RGD-~(131)I-TPC-L(纳米脂质体包裹~(131)I标记的酪氨酸多肽链)和~(131)I-RGD-L(~(131)I直接标记纳米脂质体),两种核素纳米脂质体单位纳米脂质体的最大标记量、标记率分别为(6.3±0.8m Ci VS2.7±0.6m Ci),(85.3±7.4%VS 72.5±9.8%)(P0.05)。在细胞水平实验中,共聚焦显微镜实验表明He La细胞可以明显摄取纳米脂质体,通过γ计数仪显像结果显示加入核素纳米脂质体后6h时摄碘量达到高峰,RGD-~(131)I-TPC-L组的最高摄碘量高于~(131)I-RGD-L组,但在同等放射性剂量的前提下,两组核素纳米脂质体摄碘量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采用ESACalc分析得出两种核素纳米脂质体RGD-~(131)I-TPC-L和~(131)I-RGD-L的IC_(50)值分别为43.6μCi VS 50.3μCi。在同等剂量(50μCi ~(131)I)的前提下,Na~(131)I组、RGD-~(131)I-TPC-L组和~(131)I-RGD-L组对Hela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分别为5.1±0.39%、10.3±0.67%和11.9±0.40%(P0.05)。在动物水平实验中,成功构建宫颈癌裸鼠模型,宫颈癌裸鼠种植瘤内注射药物24h、48h、72h后,肿瘤组织对游离Na~(131)I组、RGD-~(131)I-TPC-L组和~(131)I-RGD-L组的摄取分别为(0.41±0.12%ID/g,0.31±0.08%ID/g,0.29±0.10%ID/g)VS(25.71±5.13%ID/g,17.47±3.43%ID/g,8.75±2.64%ID/g)VS(19.73±4.66%ID/g,9.92±2.11%ID/g,3.60±1.03%ID/g),(P0.05);SPECT/CT断层显像显示核素纳米脂质体在肿瘤内可见明显清晰显像且存留时间较长,Na~(131)I在裸鼠肿瘤内显影浅淡且清除较快。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各组裸鼠心、肝、脾、肾等主要器官未见明显组织破坏,RGD-~(131)I-TPC-L及~(131)I-RGD-L组肿瘤组织镜下可见大片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在治疗疗效方面,通过比较肿瘤体积相对增殖率可明确两组核素纳米脂质体均对宫颈癌裸鼠模型具有阳性治疗效果,而Na ~(131)I组无明显治疗效果。RGD-~(131)I-TPC-L组核素纳米脂质体比~(131)I-RGD-L组具有更高的抑瘤率,更低的肿瘤体积相对增殖率,表明RGD-~(131)I-TPC-~(131)I核素纳米脂质体对于宫颈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与~(131)I-RGD-L相比,RGD-~(131)I-TPC-L核素纳米脂质体具有更高的最大标记量及标记率,因此纳米脂质体包裹~(131)I标记酪氨酸多肽链比~(131)I直接标记在纳米脂质体表面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标记效果,可以成为以后构建核素纳米脂质体的方法。RGD-~(131)I-TPC-L核素纳米脂质体在宫颈癌细胞及裸鼠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可以为宫颈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风秀;王加芬;陆小伟;;包裹~(125)I标记多肽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年07期

2 范永增;袁耿彪;朱晓娥;包建东;;包裹放射性核素~(131)I的高分子纳米药物的制备及其放射自显影实验[J];重庆医学;2012年12期

3 卢霞;王荣福;张春丽;;新型多肽示踪剂~(131)I-RRL肿瘤分子显像研究[J];同位素;2011年03期

4 白鹏来;宋伟奇;段仙芝;;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刘红洁;王荣福;张春丽;闫平;付占立;张旭初;郭凤琴;刘萌;于明明;邸丽娟;崔永刚;丁义;;~(131)Ⅰ标记RGD环肽在荷瘤小鼠体内分布与显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01期

6 宋学红,王秋曦,宋玉芬;影视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静文;PLGA载姜黄素纳米粒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永增;TSH受体介导的靶向放射性纳米药物制备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2 牛高丽;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载体的制备及载hTERTsiRNA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2年

3 齐健;不同放射源辐照宫颈癌细胞的红外光谱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77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377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