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仿生物电刺激预防TCRA术后宫腔粘连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03-27 16:57
【摘要】:目的:对中、重度宫腔粘连经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应用仿生物电刺激辅助治疗。观察术后三个月二次宫腔镜探查宫腔恢复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恢复情况等方面,评估仿生物电刺激对于TCRA术后复粘的临床疗效,探讨对于中、重度宫腔粘TCRA术后有效的预防粘连复发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妇科住院,经宫腔镜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并在宫腔镜下成功实施TCRA术患者70例。应用前瞻性分析研究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仿生物电刺激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术后均放置宫内支撑球囊、宫腔注射医用透明质酸钠、宫内圆形宫内节育器、口服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仿生物电刺激。嘱所有患者均于第3月口服雌激素第15天回院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记录子宫内膜厚度;术后第3月月经干净3-5天后住院,询问并记录术后3个月每次月经情况,复查宫腔镜及取环术,了解及记录宫腔形态。比较两组治疗3个周期后二次宫腔镜探查宫腔粘连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恢复情况。结果:(1)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粘连恢复情况:治疗后两组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仿生物电刺激组总治愈率为45.7%、好转率为42.8%、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治愈率为28.6%、好转率为51.4%、总有效率为85.7%。仿生电刺激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仿生电刺激好转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仿生物电刺激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防生物电刺激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为6.74±0.82mm,内膜变化范围为0~3mm,平均增加1.51±0.57mm,其中26例患者术后内膜厚度"g7mm,2例内膜无变化;对照组治疗后内膜厚度为5.88±0.83mm,内膜变化范围为-1~2mm,其中2例内膜厚度减少1mm,7例内膜厚度无变化,7例患者术后内膜厚度"g7mm;平均增加0.77±0.73mm,仿生电刺激组术后与术前的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对照组术后与术前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仿生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仿生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个月月经恢复情况:两组治疗后所有患者月经情况均较治疗前增多,仿生物电刺激组月经恢复率51.4%、改善率40%、无效率8.6%,对照组月经恢复有效率31.4%、改善率60%、无效率8.6%,仿生物电刺激组月经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A术后辅助仿生物电刺激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并且对于预防宫腔粘连复发有一定的疗效,TCRA术后辅助综合治疗的方案上联合仿生物电刺激值得临床推荐。
【图文】:

年龄分布,病因,患者,年龄分布


图.1-1 两组宫腔粘连患者年龄分布Fig.1-1 Ag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with intrauterine adhesion in two groups图.1-2 两组宫腔粘连患者病因组成Fig.1-2 Etiological composi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rauterine adhesion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段华;夏恩兰;;宫腔粘连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年12期

2 肖松舒;万亚军;邹放军;叶明珠;邓赫男;马洁稚;魏颖颖;谭琛;薛敏;;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再粘连的前瞻性、随机、阴性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年01期

3 樊宇;程全;;低频脉冲电流对人体治疗作用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4 薛惠英;左阳花;冯播;苏静;葛环;;U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3年21期

5 王永莉;何淑明;刘琛姝;晏三华;;仿生物电刺激技术对子宫内膜薄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21期

6 刘玉环;赵玉婷;蒋东桥;夏恩兰;刘琳琳;宋冬梅;郑杰;彭雪冰;;大剂量雌激素对中重度宫腔粘连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年12期

7 迟戈;马艳彬;李非;李竹;梁文;;中低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2603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603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