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双氢青蒿素用于宫颈病变防治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10:37
【摘要】:目的:子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是全球一项重大的健康挑战。2015年统计调查发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约有27万例宫颈癌患者死亡,这些国家的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18倍。尽管近年来宫颈癌筛查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治疗手段也随着技术革新在进步。但是对于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及局限性。青蒿素(Artemisinin,ARS)一直作为有效的抗疟药物为人们所熟知,研究表明其在抗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真菌、过敏性炎症、特异性炎症、感染性炎症以及白血病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因此本研究拟从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的特性出发,明确其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收集宫颈炎症组织,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组织共172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ki67、p16表达水平。2.使用宫颈癌HeLa细胞系作为宫颈癌细胞离体模型,CCK-8利用细胞活性和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离体水平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作用宫颈癌细胞的50%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及药物对宫颈癌细胞的增值能力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及迁徙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检测双氢青蒿素对于宫颈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后HeLa细胞中ki67、p16的表达情况,探究青蒿素是否同时具有抵抗HPV病毒基因引起的宫颈细胞恶性增殖的药物作用。结果:1.ki67、p16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如下:其中炎症组p16的阳性表达率为11.11%(4/36),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0.00%(30/50),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4.34(50/53),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为100.00%(33/33)。其中炎症组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30.56%(11/36),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6.00%(28/50),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4.34(50/53),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为100.00%(33/33)。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的p16、ki67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χ_1~2=87.474,P_10.001;χ_2~2=61.477,P_20.001),不同宫颈组织中p16、ki67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6、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组织病变等级呈正相关。2.双氢青蒿素对HeLa细胞的药物作用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CCK-8细胞增殖活力实验结果提示青蒿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经计算测得青蒿素对于HeLa细胞的IC50值为22.86±3.765umol/l。(2)可通过线粒体及内质网途径促进HeLa细胞的凋亡。其中线粒体途径中促凋亡蛋白clever-Caspase3、clever-Caspase9、clever-Caspase12表达量均上升,抑制凋亡蛋白Bcl-2、Bcl-xl表达下降。内质网应激途径中相关蛋白Chop表达量增多。(3)细胞划痕实验表明DHA抑制宫颈癌细胞的迁徙。双氢青蒿素处理后,HeLa细胞中E-钙粘蛋白表达量增加。(4)青蒿素可能存在抵抗HPV感染引起的细胞恶性增殖的作用。检测药物处理36小时后HeLa中ki67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16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双氢青蒿素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未来宫颈癌新型防治武器。
【图文】:

显微镜,显微镜下,中方,细胞


图①为正常对照组 HeLa 细胞放大 100 倍显微镜下图像,图②为图①中方框区域放大图像。图③为实验组 20umol/L 的 DHA 处理 24 小时后 HeLa 细胞放大 100 倍显微镜下图像,图④为图③中方框区域放大图像。图 B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美英;王友硕;黄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在不同期别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8年13期

2 杨金龙;;免疫组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运用[J];人人健康;2017年04期

3 李文瑞;武贵臻;郭君;维尼热;李萍;王月珠;徐英;;已婚妇女宫颈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谱的观察[J];新疆医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4 满延高;陈敏诲;胡丽萍;雷森林;陈红斌;;小鼠宫颈活及灭活HSV-2感染时局部组织与脱落细胞的形态学特征[J];病毒学杂志;1987年02期

5 陈瑞娣;;宫颈癌的化学预防(维生素A类化合物)[J];肿瘤防治研究;1987年04期

6 李经莲;李德炎;;子宫颈癌病因学配对调查报告[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88年11期

7 周美惠;陆树贤;沈铭昌;曾X;虞震芬;;激光激发组织固有荧光诊断技术在宫颈防癌检查中的应用[J];应用激光;1988年04期

8 傅采萍;冷冻治疗宫颈疾患1537例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9年02期

9 孟祥金;孙瑜;刘知慧;陈敏诲;李新志;张有新;李昆;韩日才;司静一;张卫;曾维坤;胡伦颖;农树桧;;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瘤病毒和疱疹病毒Ⅱ型DNA的检测[J];病毒学杂志;1989年01期

10 Henry RJW;王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间变和恶性的宫颈组织细胞浆内雌三醇受体的研究[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阮正英;;骨膜蛋白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A];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病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2 唐振华;李柱南;黄勇;王进进;胡伟平;;实时PCR检测宫颈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表达[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伟;王传新;;HPV16 E7与经典HLA-Ⅰ类分子在宫颈癌中表达的关系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赵霞;林晓冰;齐彩霞;秦加慧;;光动力疗法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06例临床疗效分析[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第一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妇产科高峰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6年

5 张立冬;谢威;裴静;赵旦;;宫颈细胞学筛查及高危型HPV检测与宫颈组织学[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6 程娇影;崔满华;;层粘连蛋白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郭宏伟;过早同房 为“癌”开路[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艳;TGFBR2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陈炎;TGF-β信号中R-Smads磷酸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3 张腾;TNFR2~+Treg亚群和TNFR2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王翔宇;S100A14在宫颈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5 宋蓉蓉;microRNA-195通过靶基因HDGF抑制宫颈癌的肿瘤行为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王碧;长链非编码RNA UCA1在宫颈癌顺铂耐药中的作用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7年

7 刘军;MAL-光动力治疗宫颈癌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8 程腾;XPNPEP2促进宫颈癌的侵袭与转移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施丹;lncRNA NONHSAT096867通过IL-8和Bax调控辐射诱导的宫颈癌Siha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10 孙清;雌激素受体ER-α36对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婧;影响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D];延安大学;2019年

2 蒋杰;DH3检测HR-HPV联合TCT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D];吉林大学;2019年

3 董花;双氢青蒿素用于宫颈病变防治机制的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9年

4 周艳芬;WASF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昌大学;2019年

5 王莹;清毒栓对宫颈癌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及HR-HPV感染的中药用药规律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于甜甜;围绝经前后宫颈癌病理特征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7 范艳杰;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术在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应用[D];郑州大学;2019年

8 王佳丽;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宫颈癌基因突变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9 郎凯楠;PAX1和ZNF582甲基化在宫颈细胞学非典型鳞状细胞分层管理中的意义[D];郑州大学;2019年

10 王琰;阴道微环境改变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D];河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4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614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