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对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学诊断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00:55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患者阴道超声、出血模式、宫腔镜结果及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探讨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预测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AUB)或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回声异常而就诊于我院并行宫腔镜检查且取得病理结果的绝经前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孕次、产次),月经情况(初潮年龄、痛经、出血模式),既往病史(DM病史、HBP病史、甲状腺疾病、PCOS病史)及阴道超声结果,宫腔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最终诊断以宫腔镜检查结果联合病理学诊断为准。纳入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正常周期子宫内膜的患者。按照患者出血模式及最终诊断进行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437例患者,最终诊断正常周期子宫内膜120例,子宫内膜息肉178例,出血模式以经间期出血最为常见。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139例,出血模式以不规则出血最为常见。2.本研究纳入437例患者,包括:不规则出血112例,经间期出血67例,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66例,月经稀发61例,月经频发12例,经量减少10例,因查体发现宫腔异常或助孕前检查患者109例。3.112例不规则出血患者,其中最终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占比75.9%,子宫内膜息肉占比16.1%,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占比8.04%。67例经间期出血患者,其中最终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占比68.7%,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占比19.4%,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占比11.9%。66例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患者,其中最终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占比50.0%,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占比25.8%,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占比24.2%。61例月经稀发患者,其中最终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占比39.3%,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占比31.1%,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占比29.5%。超声结果异常或助孕前检查而无异常出血患者109例,其中最终诊断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占比46.8%,子宫内膜息肉占比45.9%,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占比7.3%。4.对于正常周期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9.55mm,回声均匀,存在三线征排除子宫内膜相关病变,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2.35%、95.83%、77.78%、96.84%、0.78。对于EP患者。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方面:出血模式为经间期出血预测EP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31.91%、92.59%、75.00%、66.14%、0.25。单独阴道超声结果为局部回声不均且存在三线征预测EP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3.85%,67.39%,80.26%,88.57%、0.61。经间期出血结合超声预测EP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6.96%,87.88%,83.33%,90.63%、0.75。在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方面:出血模式为不规则出血预测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64.89%,89.63%,81.33%,78.57%、0.55。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14.5mm,宫腔回声增高且不存在三线征预测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5.56%,91.67%,87.76%,97.06%、0.87。出血模式结合阴道超声预测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6.67%,98.39%,96.67%,98.39%、0.95。结论:1.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的出血模式为经间期出血,常见的超声结果为子宫内膜局部回声不均,宫腔内清晰的高回声团,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可以较准确的预测子宫内膜息肉。2.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最常见的出血模式为不规则出血,常见的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阴道超声提示高回声及无明显三线征,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对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3.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可以较准确地分流高危及低危患者,对高危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及时诊治,避免病情进展;对低危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减少患者痛苦及医疗浪费。
【图文】:

ROC曲线,正常周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 正常周期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资料分析以子宫内膜息肉病例组,正常周期子宫内膜为对照组,做ROC曲线。曲线积为0.615,P=0.034,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当子宫内膜厚度=9.55mm时,灵0.670,特异度0.537,约登指数最高,为0.207(图1)。

ROC曲线,子宫内膜增生,正常周期,子宫内膜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患者临床资以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患者为病例组,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为对照组,做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39,P=0.000,,具有较高的预当子宫内膜厚度=14.5mm时,灵敏度0.511,特异度0.896,约登指数最.407(图2)。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1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红;;妇科急腹症患者应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价值研究[J];临床研究;2019年11期

2 郑宇然;;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上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年05期

3 沈凯风;;经腹、阴道超声不可相互取代[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9年11期

4 张莉;;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在宫外孕诊断上的临床应用分析[J];健康之路;2016年12期

5 韩露;;疤痕妊娠通过阴道超声诊断的价值分析[J];现代养生;2017年12期

6 孔庆颖;;经腹部联合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年09期

7 蒙秋凤;;阴道超声引导介入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年08期

8 郑昱;;经腹及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2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04期

9 朱成芳;;异位妊娠阴道超声诊断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2年36期

10 张令浩;;阴道超声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宗利;;阴道超声监测宫颈预测早产的初步探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侯东敏;何文;;经二维与三维阴道超声对绝经后不规则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A];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西部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3 刘艳;邢素环;;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A];第一届全国妇产科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张云霄;江泉;;阴道超声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价值[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高启旺;王彩虹;;阴道超声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54例分析[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傅培红;王雪芬;;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A];2007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周爱群;;阴道超声与经腹超声在早孕诊断中的对比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第四届东北三省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史淼;张改英;张雁军;;阴道超声子宫内膜监测在妇科不孕症中的应用[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蔡菊芳;;阴道超声诊断肠道间质瘤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谢慧群;吴振华;;阴道超声在绝经后阴道出血中的应用[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 沈国芳;怀孕了还能做阴道超声吗[N];健康报;2017年

2 宋丽华;停经3到6个月节育环“退役”[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佳音;阴道超声辐照对人早孕绒毛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曲雪凌;超声在自发性早产预测方面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欢;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对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学诊断价值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2 韩莉莉;阴道超声引导下卵泡穿刺抽吸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3 谷丽娜;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伟伟;腔内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5 张盛苗;孕激素刺激试验和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筛查[D];青岛大学;2002年

6 杨帆;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D];郑州大学;2016年

7 巫小燕;卵巢交界性肿瘤54例临床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6年

8 赵振钏;超声下不同形态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9 徐爱装;间苯三酚对子宫内膜负向蠕动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高素芳;阴道超声照射后人早孕绒毛的凋亡与修复[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0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620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