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ER、PR、Ki-67、Vimentin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7 06:29
【摘要】: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ER、PR、Ki-67、Vimentin的表达,并研究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01月01日-2014年01月01日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初次手术进行手术病理分期,同时术后病理类型为I型子宫内膜腺癌的200例患者,整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病历。同时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进行分组,对200例I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3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及无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患者20例进行跟踪随访,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无异常情况则每半年随访一次,后每年随访一次。随访终点为2019年1月1日,随访满60个月的患者填写流行病学调查QOL评分。同时调取所选病例子宫内膜病变组织石蜡块,检测其ER、PR、Ki-67、Vimentin在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采用~_x±S表示计量资料,以率和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免疫组化因子及不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病变术后5年的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等;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同时用log-rank检验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探讨ER、PR、Ki-67、Vimentin与子宫内膜病变的预后相关性及指导在不同病理特征的影响及免疫组化因子的不同表达下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管理。结果:1.ER、PR、Ki-67及Vim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PR在不同类型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无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的E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I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而无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的ER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Ki-67、Vim在I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而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的Ki-67、Vim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2.在I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不同病理特征与免疫组化因子之间有一定关系。ER阳性表达率在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R阳性表达率在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显著差异;Ki-67阳性表达率、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在各个临床病理特征中均有显著差异。3.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R表达、Ki-67表达、Vim表达、绝经情况、治疗方式等与Ⅰ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关,而体重指数、绝经情况、年龄、ER表达、PR表达、Ki-67表达、Vim表达等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也有相关性。log-rank检验得出:绝经情况、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Vim表达及治疗方式对Ⅰ型子宫内膜腺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也有影响,还发现ER表达、PR表达、Vim表达对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表达只对5年总体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5年无瘤生存率无影响。4.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FIGOⅣ期、组织学分级G3、肌层浸润深度≥50%、Vim阳性表达、PR阴性表达是影响Ⅰ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Ⅰ型子宫内膜腺癌预后5年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FIGO分期也是影响Ⅰ型子宫内膜腺癌预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ER、Ki-67、Vim的阳性表达在Ⅰ型子宫内膜腺癌的FIGO分期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是影响Ⅰ型子宫内膜腺癌预后5年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2.确定筛查子宫内膜癌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实施个体化治疗,减少复发及死亡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33
本文编号:2641978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勇;银铎;;波形蛋白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8年03期
2 刘秀;刘海元;史宏晖;樊庆泊;于昕;;子宫内膜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年02期
3 刘超霞;张克强;肖凌志;;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24期
4 吕嘉;宋力雯;丘瑾;冯x/锦;付铭旭;成佳景;;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波形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5年24期
5 吴燕祯;秦福杰;李玉香;陆贯芬;;子宫内膜癌337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16期
6 赵晋;李红霞;;年轻未育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保守治疗[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年03期
7 杨露;刘海元;史宏晖;樊庆泊;;雌激素依赖型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8 蔡昱;翟建军;段仙芝;何川;战媛;崔媛;;子宫内膜癌术后10年生存因素的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超;IK基因的失活性突变及其蛋白缺失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2 于国华;ATF3在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对SPEC-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41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6419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