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与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疗效比较

发布时间:2020-05-18 12:17
【摘要】:背景:盆腔器官脱垂是指盆腔器官由于与其相关联的组织缺陷,致使盆腔器官从正常位置下移,包括阴道前壁、阴道后壁、子宫(宫颈)、阴道穹窿(子宫切除术后)中的一个或几个部分脱垂。脱垂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名副其实的公共健康问题。既往手术是自体组织修复,有较高的复发率,用网片来代替自身组织,经阴道使用网片修补(TVM)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解剖学成功率高于单纯的组织修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TVM早期并发症包括阴道血肿和膀胱肠道损伤,远期并发症有性交痛、补片暴露等。由于网片相关的并发症,使得TVM仍是一个有争论的术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08和2011年曾发出相关警告。有学者强调这些并发症可能与病人的免疫过敏、吸烟、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过改良手术技术和改进网片类型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复发,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如阴道粘膜下注水和推荐阴道使用雌激素软膏,网片无张力植入等。阴道骶骨固定术是将子宫或阴道顶端通过移植物悬吊于骶前纵韧带上,以纠正中盆腔缺陷为主的术式。阴道骶骨固定术可经腹(ASC)、腹腔镜(LSC)、机器人腹腔镜完成。LSC通过放大比ASC提供更好的视角,采用小切口和微创操作及缩短住院时间。骶骨前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以及输尿管的走行,增加了LSC的手术难度。LSC是解决盆腔多脏器脱垂尤其是修复阴道穹隆脱垂的金标准。然而,这些治疗策略需要持续的评估来改善受影响人群的健康状况。一项随机研究表明LSC比TVM治疗阴道穹窿脱垂的效果更好。然而,一个来自台湾的研究报道,LSC和TVM治疗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目的:比较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与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TVM)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主、客观疗效。材料与方法:非随机对照研究62例有症状的盆腔器官脱垂女性患者,POP-Q评分III,IV度,其中30例行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32例行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TVM)。我们采用POP-Q评分来评估客观结果,采用盆底生活质量问卷(PFDI-20,PFIQ-7,PISQ-12)评估两组患者主观结果,同时我们对手术中的细节及术后远期并发症进行了评估。术后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主观结果及客观结果的评估。结果:1.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组患者年龄(54±8.52岁)较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TVM)组(59.93±7.14岁)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两组患者术前POP-Q评分Aa、Ba、Ap、Bp、Bp、GH、TVL没有差别,但LSC组C点(2.83±2.58cm)较TVM组C点(0.53±3.88cm)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TVM组PB较LSC组增大(2.75±0.49 vs 2.45±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LSC组术后C点较TVM组改善明显(-5.68±2.76 versus-5.59±2.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其他评分点无差别。3.相较于术前POP-Q评分,LSC组与TVM组两组患者术后POP-Q评分除PB及TVL外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成功定义为术后6个月POP-Q分度法评估Aa,Ba,C,Ap,Bp点低于-1(无脱垂或I度脱垂)。LSC组手术成功率为86.7%(26/30),TVM组手术成功率为90.6%(29/32)(p=0,624;OR=1.487;95%CI=0.304-7.277)。5.两组主观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术前术后LSC组与TVM除CRADI-8量表(p=0.4)外,其余PFDI-20量表评分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Q-7评分中,TVM组除CRAIQ-7(p=0.5)外,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SC组PFIQ-7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PISQ-12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LSC组与TVM组比较满意度评分(PFDI-20,PFIQ-7和PISQ-12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LSC组较TVM组手术时间长、失血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LSC组较TVM组子宫切除率较高(93.3%versus 62.3%(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M组较LSC组术后性交痛发生率高,15%(4/32)versus 7%(2/30)。结论:在20±12个月的平均随访中,LSC和TVM有相似的客观成功率。)LSC和TVM脱垂的成功率相似,但我们认为LSC更适合于顶端的修复,而TVM会阴体重建效果更好,TVM手术对结、直肠、肛门等症状的满意度高于LSC。)接受LSC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和出血更多,而接受TVM的患者则在术后性交困难上存在更大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月芝;;盆腔器官脱垂:是女性医学发展较快领域之一[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5年04期

2 黄润强;杨帆;方彩云;熊平安;张春莲;;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年02期

3 罗星;;全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壁修补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7年04期

4 杜文升;魏敏;;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及效果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年20期

5 刘峗;贺艳君;王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合理手术方法探讨[J];中外医疗;2017年24期

6 赵英;鲁永鲜;王文英;;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年03期

7 罗汝琼;;37例年轻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子宫骶骨固定术后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30期

8 刘文婷;程建云;热孜万古力·热西提;张莉;;改良体位对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舒适度的效果研究[J];人人健康;2017年16期

9 朴贞姬;尹香花;;107例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32期

10 王小红;李奕祺;;论肝是盆腔器官脱垂病变的中心环节[J];福建中医药;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海楠;夏志军;;盆底支持结构形态异常与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盆底会场(女性盆底学组、妇科感染协作组)论文汇编[C];2012年

2 郭延荣;蔡贤君;;17例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方法近期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盆底会场(女性盆底学组、妇科感染协作组)论文汇编[C];2012年

3 金玲;王建六;魏丽惠;;盆腔器官脱垂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马庆良;蒋国静;;盆腔器官脱垂的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盆底会场(女性盆底学组、妇科感染协作组)论文汇编[C];2012年

5 孙秀丽;杨欣;王建六;;应用猪小肠粘膜下层生物网片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盆底会场(女性盆底学组、妇科感染协作组)论文汇编[C];2012年

6 刘培淑;马延慧;徐颖;孙丙辉;林荭;;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盆底会场(女性盆底学组、妇科感染协作组)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杨欣;蒋励;王建六;;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与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和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盆底会场(女性盆底学组、妇科感染协作组)论文汇编[C];2012年

8 杨文增;崔振宇;周洪月;张彦桥;;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崔国策;李华山;王晓锋;;盆腔器官脱垂的动态MRI研究进展[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10 朱艳;靳立旭;;Prolift盆底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临床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盆底会场(女性盆底学组、妇科感染协作组)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曹淑芬;产后维持健康体重可防盆腔器官脱垂[N];大众卫生报;2015年

2 通讯员 张献怀;我国妇科盆腔重建取得重大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实习生 李宁 本报记者 周芳;怎样应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N];吉林日报;2010年

4 张献怀;盆腔重建系列手术取得进展[N];健康报;2007年

5 特约记者 戴岳华;江西5年为21万妇女查“盆底”[N];健康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琦璞;盆腔器官脱垂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2 毛丽华;miRNA及miRNA作用靶点基因多态性与盆腔器官脱垂易感性关联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3 谢若云;应用RNA-seq技术进行盆腔器官脱垂不同时期转录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戴毓欣;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盆腔器官脱垂相关基因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周华;基于3.0-T磁共振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王静怡;盆腔器官脱垂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7 李冉;女性盆底组织形态学及盆腔器官脱垂力学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8 李秉枢;机械力在盆腔器官脱垂中作用及分子机制[D];武汉大学;2017年

9 王小红;盆腔器官脱垂中医相关发病因素及气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张桓;宁夏回族地区盆腔器官脱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丽青;阴道封闭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2 刘苗;太原市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体质类型分析[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帕提古丽·奥斯曼;新疆维、汉盆腔器官脱垂患者Fibulin-5蛋白的表达差异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4 阿伊谢·阿木提;新疆维、汉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SNP位点差异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5 孙文平;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6 陈璐璐;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8年

7 张莹;中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8年

8 Jacqueline Bakisololo Miyuna;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与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疗效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9 高静;三种术式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8年

10 买吾力旦(Mavluda);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胶原SNP位点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9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669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4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