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输卵管性不孕与支原体感染及生殖道微生物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支原体感染、生殖道微生物分布与输卵管性不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中不孕症的防治提供诊疗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4例输卵管性不孕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输卵管积液支数分为双侧输卵管积液组(双侧组)29例、单侧输卵管积液组(单侧组)35例;另外选择同期因其他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畸胎瘤,子宫肌瘤等)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2例正常怀孕女性为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年龄均在20到40岁之间,三个组年龄具有可比性(P0.05)。对比各组研究对象阴道菌群、输卵管积液菌群、盆腔积液菌群检查情况及不同位置支原体感染类型及菌群密度,分析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支原体感染及生殖道微生物的分布特征,明确支原体感染、生殖道微生物分布与输卵管性不孕之间的关系。结果:(1)对照组、双侧组、单侧组三组研究对象阴道菌群检出率分别为乳酸杆菌78.85%、82.76%、74.29%;大肠埃希氏菌55.77%、48.28%、51.43%;表皮葡萄球菌36.54%、37.93%、37.14%;粪肠球菌11.54%、10.34%、11.43%;支原体42.31%、37.93%、40.00%。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组间支原体及其他各种微生物检出率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支原体感染类型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对照组、双侧组、单侧组UU检出率分别为34.62%、15.38%、21.15%;MH检出率分别为7.69%、5.77%、5.7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菌群密度分别为Ⅰ级19.23%、Ⅱ级21.15%、Ⅲ级1.92%、Ⅳ级0%;单侧组Ⅰ级0%、Ⅱ级5.71%、Ⅲ级20%、Ⅳ级14.29%;双侧组Ⅰ级0%、Ⅱ级3.45%、Ⅲ级20.69%、Ⅳ级13.79%。单侧组、双侧组患者的菌群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双侧组菌群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三组研究对象输卵管积液菌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支原体等细菌微生物检出率分别为7.69%、5.77%、0%、0%、0%,双侧组检出率分别为41.38%、34.48%、27.59%、13.79%、20.69%,单侧组检出率分别为46.15%、40.38%、34.62%、11.54%、25.00%;对照组明显低于单侧组、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和双侧组患者各种细菌微生物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感染类型为UU、MH,各组检出率分别为对照组0%、0%,双侧组13.79%、6.90%,单侧组28.57%、8.57%,双侧组、单侧组各种支原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单侧组、双侧组患者的菌群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双侧组菌群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三组研究对象盆腔积液菌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患者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支原体等细菌微生物检出率分别为5.77%、3.85%、0%、0%、0%,双侧组分别为13.79%、3.45%、0%、0%、3.45%,单侧组分别为42.86%、34.29%、31.43%、14.29%、22.86%。对照组与双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各种细菌微生物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双侧组(P0.05)。支原体感染类型为UU、MH,对照组检出率分别为0%、0%,双侧组分别为3.45%、0%,单侧组分别为14.29%、8.57%;单侧组各种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双侧组(P0.05);且单侧组患者的菌群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双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输卵管积液、盆腔积液微生物检出率、支原体感染、菌群密度均高于正常怀孕女性。(2)生殖道菌群失调是输卵管性不孕的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1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立艳;孙伟;;阴道正常菌群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24期
2 李祥双;洪贞明;颜雅湄;;阴道pH值与阴道宫颈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年11期
3 周运恒;马红霞;李戬;刘风华;陆晓兰;;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5种常见病原体分布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31期
4 郭瑞;;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支原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28期
5 谢正慧;;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检测及药敏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年16期
6 龚天柳;;阴道乳杆菌胶囊调整产后阴道菌群失衡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年07期
7 周云;姜宏;;输卵管积液在超排卵中首次出现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10期
8 李芳;缪莉;王炜琦;;281例不孕症原因分析[J];新疆医学;2015年04期
9 蒋依伶;李科珍;;不孕症女性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年04期
10 时会会;;输卵管积液不孕患者病原体分布特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静文;输卵管性不孕中医体质、证型及相关性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裴玲玲;支原体感染致输卵管性不孕的腹腔镜下病变特点[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3 吉勇;广州地区育龄期女性阴道菌群多样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海宁;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盆腔粘连相关因素分析及腹腔镜诊疗效果评价[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齐新颖;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对阴道正常微生态菌群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
2789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8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