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的评估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FIGO分期IB2-IIA2期宫颈癌患者NACT化疗反应性及毒副反应,比较NACT后行根治术(Radical Surgery,RS)与直接行根治术(Primary Radical Surgery,PRS)两组之间临床病理、术后累计放疗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情况。2.研究对象: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2-3个疗程TP(紫杉醇+卡铂)3周方案NACT或PRS的IB2-IIA2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3.治疗方式:根据是否行NACT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NACT组及PRS组。NACT方案为2-3个疗程的TP静脉滴注21天/疗程,NACT前后评估肿瘤大小,每间隔3周行下一周期化疗,NACT后3周内实施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NACT+放疗;PRS组于确诊后立即进行手术,手术方式为C2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存在病理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予以化疗和/或放疗。4.NACT安全性评估:根据WHO毒性反应分级标准,NACT毒副作用分为0级、I级、II级、III级、IV级,其中严重毒性反应为III-IV级。5.NACT有效性评估:(1)化疗反应性: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版本)将化疗反应性分为完全缓解(CR)、局部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NACT反应组包括CR和PR患者,无反应组包括SD和PD患者,反应率为(CR+PR)/所有NACT患者。(2)病理危险因素:包括切缘阳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深层间质浸润(间质浸润深度1/3)、脉管浸润及肿瘤大小。卡方检验比较化疗反应组与无反应组以及NACT+RS组与PRS组手术病理危险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因素对化疗反应性的影响。(3)术后累计放疗:Kaplan-Meier危险函数描述NACT+RS组和PRS组从诊断到首次放疗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的累计放疗情况,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4)生存时间:PFS定义为从肿瘤切除后到首次出现病情进展或最后一次随访到的日期;OS定义为从诊断为宫颈癌到死亡的时间或最后一次随访到的时间。Kaplan-Meier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研究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基本特征:FIGO分期IB2-IIA2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共466例,NACT+RS组225例,PRS组241例,NACT+RS组较PRS组患者分期更晚(P0.001),肿瘤直径更大(P0.001),两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NACT毒性反应:新辅助化疗常见副反应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及脱发等方面。严重毒性反应(III-IV级)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22%(23/225);1例患者因化疗药物过敏终止NACT,无患者因NACT死亡。3.NACT反应率及影响因素:NACT反应者143例(57.4%),其中CR 39例(15.7%),含病理完全缓解34例(13.7%)。肿瘤大小5cm化疗反应率更低(44.5%vs.70.9%,P=0.032),化疗2周期较化疗3后期化疗反应率更低(70.9%vs.44.5%,P=0.032),深层间质浸润者化疗反应率更低(42.1%vs.65.8%,P=0.007),脉管浸润阳性者化疗反应率更低(42.3%vs.64.2%,P=0.005),宫旁浸润阳性者化疗反应率更低(38.5%vs.61.8%,P=0.02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化疗反应性更低(40.3%vs.68.0%,P0.001),年龄、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与NACT反应率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5cm为化疗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07,95%CI:0.092-0.466,P0.001)。4.NACT+RS组与PRS组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比较:NACT+RS组肿瘤病理大小明显小于PRS组(P0.001);NACT+RS组较PRS组深层间质浸润率明显降低(P0.001);脉管癌栓、切缘阳性、宫旁阳性及淋巴结转移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术后累计放疗率:NACT+RS组术后放疗95例(48.72%),PRS组术后放疗126例(59.43%),NACT+RS组累计放疗率低于PRS组(P0.001)。分层分析显示NACT+RS反应组累计放疗率明显低于NACT+RS无反应组(P=0.003);NACT+RS无反应组累计放疗率与PRS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生存分析:NACT+RS组5年PFS为62.70%,PRS组5年PFS为6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曲线显示,NACT+RS反应者、NACT+RS无反应者及PRS组5年PFS分别为73.3%、48.1%、63.9%,NACT+RS反应者PFS高于NACT+RS无反应者(P=0.002);NACT+RS无反应组PFS低于PRS组(P=0.044),NACT+RS反应组PFS与PR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RS组5年OS为80.50%,PRS组5年OS为8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曲线显示,NACT+RS反应者、NACT+RS无反应者及PRS组5年OS别为73.3%、48.1%、63.9%,NACT+RS反应组OS高于无反应组(P=0.017),NACT+RS反应组及无反应组与PRS组之间OS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LACC患者TP方案NACT化疗反应率约为60%,肿瘤小于5cm者化疗反应性更好,化疗毒性反应可以接受,NACT可缩小肿瘤大小,减少间质浸润,减少术后放疗。NACT+PRS组与PRS组生存无显著差异,但化疗无反应组患者PRS和OS均显著低于化疗反应组,与PRS组相比,化疗无反应者复发的风险增加。本研究支持NACT作为LACC患者(尤其是化疗敏感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33
【图文】: 21n-Meier 危险曲线比较 NACT+RS 组与 PRS 组累计放疗率共 195 例,累计放疗 95 例,PRS 组 212 例,累计放疗 126 例低于 PRS 组(P=0.001);分层曲线显示,结果显示 NAC显低于 NACT 无反应组及 PRS 组(P=0.003,P<0.001)放疗率与 PRS 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n-Meier 曲线比较 NACT+RS 组与 PRS 组 PFS 差异。两组0.05)。分层曲线可知,NACT+RS 反应组 PFS 高于无反应应组 PFS 低于 PRS 组(P=0.044),NACT+RS 反应组与义(P>0.05)。
24an-Meier 曲线比较 NACT+RS 组与 PRS 组 OS 差异。两组 O5)。分层曲线可知,NACT+RS 反应组 OS 高于无反应组ACT+RS 反应组相较于 PRS 组 OS 无显著性差异(P>0.05)RS 组之间 OS 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莉;陆安伟;;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的争议与对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年10期
2 刘金子;;中西医结合应用于晚期宫颈癌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61期
3 江燕;黄雪芳;林远雄;郑碧华;廖妮虹;;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9年31期
4 易启华;郑莹;;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手术评估的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年04期
5 漆云翔;郎锦义;李璐;宋艳琼;易光明;;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6年12期
6 刘萍;潘九林;尹香花;;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2期
7 江维;曾四元;梁美蓉;肖剑;刘晖;钟美玲;;局部晚期宫颈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疗效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6年12期
8 陈娇;孔为民;;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药物选择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年11期
9 王霞;吴玉梅;;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北京医学;2016年11期
10 王月芳;;心理干预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雪文;顾军;陈真;李沂轩;侯爱华;;晚期宫颈癌伴疱疹样天疱疮1例[A];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巴彩霞;于颖卓;;晚期宫颈癌大剂量化疗后辅助放疗临床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刘隽悦;魏丽春;石梅;范风云;王莉娜;刘晓莉;;同期放化疗对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分析[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玉梅;邓小虹;刘冬岩;徐小红;;加速超分割治疗晚期宫颈癌——附14例近期疗效观察[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高国兰;胡爱民;周艳芳;杨运胜;;放疗同期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王艳;佐满珍;杨慧琼;曹野;;介入化疗栓塞加手术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分析[A];全国子宫颈癌暨湖北省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文兵;屈王蕾;;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后手术安全性分析[A];2008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春林;段慧;刘萍;马奔;王绍光;刘瑞磊;徐玉静;毛东瑞;祝江红;王黎;唐怡欣;;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血供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盆底会场(女性盆底学组、妇科感染协作组)论文汇编[C];2012年
9 吴绪峰;陈慧君;;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王丽娟;林仲秋;张丙忠;周晖;陈R
本文编号:2795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9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