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9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1 13:13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归纳交界性卵巢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费歇尔确切概率法进行疾病据基本数据特征的分析,用R*C表的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肿瘤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一般情况:患者中位年龄为33(22,46)岁(15-74岁)。术前进行血清学CA125、CA199和CEA检测,结果提示升高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90%(53/90)、28.90%(26/90)、5.56%(5/90)。手术方式:61例(67.78%)患者予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其中36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4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对侧肿瘤剥除术,18例行单侧肿瘤剥除术,3例行双侧肿瘤剥除术,1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基础上的分期手术。28例(31.11%)患者进行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其中行全面分期手术患者15例。手术途径:腹腔镜19例,开腹71例。术后化疗:4例患者接受手术前后辅助化疗,方案为经静脉途径,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总疗程最少2次,最多6次。病理特点:肿瘤中位最大径线为11(7,5)cm(1-30cm),浆液性BOT中位最大径线9(6.5,11.5)cm(1-25cm),黏液性BOT中位最大径线13(10,18)cm(6-30cm)。开腹组BOT中位最大径线12(8,17.75)cm(4-30cm),腹腔镜组BOT中位最大径线10(7,11.5)cm(1-14cm)。74例(82.22%)为单侧病变,16例(17.78%)为双侧病变;浆液性BOT 41例(45.56%),其中3例为微乳头型BOT。黏液性BOT 49例(54.44%)。7例伴有微浸润,2例腹膜浸润性种植,1例上皮内癌变,1例阑尾转移,无淋巴结受累病例。手术-病理分期:I期77例,其中IA期49例,IB期6例,IC期15例;II期6例,III期5例;IV期2例。术后复发: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随访期间共19例(21.11%)患者复发,1例因BOT癌变死亡,9例(11.11%)患者失访,1例行开腹探查术后放弃治疗。初次手术至术后初次复发中位间隔时间为12个月。复发相关因素:BOT患者行根治手术与否,保留生育功能术式选择,术后是否有病灶残留、术中是否有腹膜种植均为发病的相关因素,其中初次病灶残留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生育情况:7例术后采取避孕措施。1例失访。术后20例获得自然妊娠,总妊娠率为37.74%(20/53)。结论:对年轻且有生育要求,FIGO分期I期的BOT患者可行保守手术,其中单纯肿瘤剥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但仅存一侧卵巢或BOT累及双侧卵巢的患者。余均建议行单侧附件切除术。肿瘤最大直径≤10 cm的患者可选择腹腔镜作为手术途径,建议由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的医师操作,若术中疑有广泛转移,或冰冻病理检查提示腹膜浸润性种植,分期I期,应中转开腹。行根治手术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故建议年龄大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行根治手术。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对BOT复发率无显著影响。年轻且FIGO分期为早期的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可不行淋巴结切除术或仅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否行阑尾切除术与不影响术后复发率,若术中探查阑尾外观正常,且非黏液型BOT,则无需常规行阑尾切除术。腹膜浸润性种植为BOT术后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由于大网膜面积大,且术中探查不易发现浸润性种植,故应常规切除大网膜避免漏诊。术后是否化疗对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影响,但化疗可降低浆液型BOT伴浸润性种植患者癌变风险,故认为术后FIGO分期为中晚期,且疑有浸润性种植或病灶残留的患者可考虑行术后化疗。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31
【图文】:

直方图,年龄分布,直方图,患者


图 1.BOT 患者年龄分布直方图Figure 1.BOT patient age distribution histogram表 3-1:不同病理分类、不同手术方式间的 BOT 患者年龄比较分组 中位年龄(岁) P 值*手术方式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28 0.003根治性手术 48是否复发复发 32 0.280未复发 32病理类型浆液性 31 0.089黏液性 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盼;朱振宁;严妮子;张娟;高卫华;;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早期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9年06期

2 夏天;杨有莲;;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疗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5期

3 姚广;李友妹;吕晓;雷敏;曲波;;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8年03期

4 刘艳红;;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年07期

5 柴松有;;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年06期

6 温蒙科;熊廷川;沈谷群;周萍;袁建林;;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对比[J];新疆医学;2018年01期

7 黄帅;孟庆伟;吕爱明;张思辰;席凤;;8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8年03期

8 曹宁;;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18年10期

9 张肖肖;吕春香;赵立蓥;张群;韩丽英;;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8年02期

10 陈友权;魏清;张玉荣;陈秀明;;卵巢交界性肿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小云;;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处理[A];2014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围产医学现状与进展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2 陈瑞芳;朱婷婷;于海林;朱静;鹿欣;;卵巢交界性肿瘤289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3 吕卫国;;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治进展[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4 张蔚;;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治进展[A];第23届湖北省肿瘤学术大会会议资料[C];2013年

5 赵芳;宋莉萍;;2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刘爱军;沈丹华;韩劲松;董颖;高雨农;刘静贤;鲁永鲜;黄长江;陈乐真;;14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段微;;40岁以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施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对复发和生育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臧春逸;;卵巢交界性肿瘤中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蒋湘;潘凌亚;金滢;李艳;;囊肿剔除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的可行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10 陈淑影;邱晓燕;李双弟;;卵巢交界性肿瘤中肿瘤标记物、阴道超声和冰冻切片检查的意义[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蒙丽;当肿瘤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时[N];中国人口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文雯;9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田菁华;手术治疗对卵巢浆、粘液性交界性肿瘤复发及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3 张意珍;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复发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D];南昌大学;2018年

4 黄珍;16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牛亚蒙;腹腔镜下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18年

6 王慧;13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分析[D];青岛大学;2017年

7 胡鹏;7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分析[D];蚌埠医学院;2017年

8 李涛;49例年轻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临床分析[D];蚌埠医学院;2017年

9 叶婷婷;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治争议探讨[D];南昌大学;2017年

10 杨文;卵巢交界性肿瘤112例临床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99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99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