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母亲孕期双酚A暴露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随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14:12
【摘要】:目的世界范围内的生物样本检测数据已表明双酚A(bisphenol A,BPA)的人群暴露十分普遍,孕期BPA暴露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是其致子代生长发育障碍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关于孕期BPA暴露与子代的神经行为发育关联的大型前瞻性随访研究较少,国外该相关课题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较多,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有鉴于此,本研究拟在描述孕妇人群孕期BPA暴露水平及其学龄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分布特征基础之上,分析影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异常的危险因素,考察孕妇孕期BPA暴露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异常之间的关系,为孕妇孕期保健提供科学的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依托中国安徽出生队列研究(China-Anhui Birth Cohort Study,C-ABCS)的亚队列—马鞍山市出生队列。本研究中C-ABCS孕妇人群系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首次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中心进行产前检查并且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符合队列纳入标准的孕妇。孕妇首次产检的同时,由其本人填写课题组编制问卷《孕产期母婴健康记录表(1)》,收集内容包括孕妇的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孕前及孕早期生活和职业环境暴露情况、妊娠史、既往疾病史和抑郁状况等信息,之后定期随访直至分娩。在孕妇首次建卡填写问卷时现场采集血液,分离其血清,贮存于-80℃冰箱,再运至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室备检,检测母亲孕期血清中游离的BPA含量运用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马鞍山市出生队列共纳入孕妇5 084例,排除自然流产(n=92),双胎(n=66),引产及死胎死产(n=55),失访(n=202),剩余分娩单胎活产儿孕妇共4 669例。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对队列儿童进行调查随访,在马鞍山市各个幼儿园共随访到3 803名。课题组在2012年12月~2014年1月期间对其中1 783名孕妇血清进行了BPA测定。1 783名儿童中,无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结果者70人,最后纳入研究人数共计1 713人。统计描述孕妇及儿童的一般特征、孕妇孕期BPA水平。孕期血清游离BPA浓度按三分百分数法分组,分为低暴露组(≤0.120 ng/ml)、中暴露组(0.120BPA0.400ng/ml)和高暴露组(≥0.400 ng/ml)。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BPA暴露水平的差异和不同特征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中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孕期BPA暴露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病因关联。结果1 713份孕妇血清样本中,孕妇孕早期血清1 014份,孕中期血清699份,血清中游离型BPA浓度范围为0.001~20.718 ng/mL。1 713名学龄前儿童中,情绪症状异常检出率为6.48%,品行问题异常检出率为8.11%,多动/注意缺陷异常检出率为8.35%,同伴交往异常检出率为2.86%,亲社会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为11.38%,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7.94%。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母亲孕期高水平双酚A暴露是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异常的危险因素,即与母亲低水平血清BPA的儿童相比,母亲孕期高水平血清BPA浓度的儿童品行问题异常发生风险是前者的1.876倍(OR=1.876,95%CI:1.161~3.029)。儿童性别分层后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母亲孕期高水平BPA暴露对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异常发生风险存在性别效应,男童中此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OR=2.291,95%CI:1.126~4.661)。结论母亲孕期高水平双酚A暴露可能增加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异常的发生风险,且在男童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基于孕妇单一样本测量评估孕期慢性BPA暴露水平的方法,以及影响儿童神经和行为问题异常的众多危险因素等对本研究结果带来的局限性,因此,仍需要开展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来确定孕期BPA暴露的敏感期是必要的,进而揭示孕期BPA暴露致子代神经系统发育损伤相关的具体生物学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179;R7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湘平;李和勤;;52例出生缺陷患儿与母亲孕期健康状况相关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1年21期

2 肖亦爽;李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母亲孕期风险因素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年23期

3 丁淑贤;;婴幼儿哮喘与母亲孕期暴露于吸烟环境的相关性[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年03期

4 王玉梅;;母亲孕期吸烟能使儿童患癌的危险度增加吗?(摘要)[J];青海医药杂志;1993年03期

5 王泽玲;李伟;;儿童哮喘与母亲孕期相关因素研究[J];人人健康;2015年23期

6 韩慧君;魏珉;;母亲孕期甲状腺功能减低对子代智能的影响[J];新生儿科杂志;2005年06期

7 ;儿童哮喘与母亲孕期吸烟相关[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2年09期

8 廖诗雨;叶余丰;叶建晓;倪丽艳;;儿童变应性鼻炎与母亲孕期暴露相关因素分析[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9 ;母亲孕期肥胖伤孩子心脏[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年09期

10 ;母亲孕期胖孩子心脏差[J];食品工业;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宇;颜崇淮;王瑜;谢寒芳;周昕;余晓刚;张燕萍;沈晓明;;舟山地区新生儿及其母亲孕期汞暴露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林仙华;;母亲孕期肥胖、宫内高脂环境致胎盘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A];第七次全国妇科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林仙华;;母亲孕期肥胖、宫内高脂环境致胎盘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首届学术年会暨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朱大倩;韩岱;施慎逊;;母亲孕期焦虑情绪对5~6岁儿童成长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姚苗苗;王桂兰;黄跃海;刘翔腾;;孕期烟草暴露对子代肺功能及喘息、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6 罗茂红;来则民;;母亲孕期因素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病例对照研究[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张婷婷;王文媛;赵桂兰;;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A];2013山东省儿童保健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3年

8 彭安娜;杨少萍;张斌;涂忆桥;徐来;王琛;;6-24月婴幼儿睡眠障碍的病例对照研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金蕾;;眼-耳-脊柱发育不良患者母亲孕期危险因素分析——118例病例对照研究[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周立;周秀芳;郑林科;赵晓艳;;孕期情绪及分娩方式与婴幼儿气质特性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原;母亲孕期吸烟,坏习惯可能遗传[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曹淑芬;母亲孕期吸烟,孩子易患精神病[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翻译 北小冉;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孕期吸烟有关[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邵其珍;孩子太皮 谨防患有多动症[N];兰州日报;2006年

5 特约记者 杜巍巍;母亲孕期病毒感染可致孩子脑瘫发病[N];健康报;2014年

6 金卫东;儿童致病10因素[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朱本浩;儿童患病原因多[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博恩;儿童致病的十大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友文;儿童早期健康应受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杨步月;心理医生建议家长扮演3种角色[N];中国人口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家伟;精神分裂症关联分析与母亲孕期饥荒致子代易感精神分裂症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林仙华;母亲孕期高脂暴露对子代代谢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慧婷;小儿胎龄儿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星;母亲孕期双酚A暴露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随访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2 郑军;情志和认知障碍患儿与母亲孕期心理应激的相关性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李虹;母亲孕期全氟化合物暴露下对1-2岁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影响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6年

4 宋毅果;非家族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危险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5 华仙峰;8-9岁儿童骨密度与家庭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6 王玲;重庆某区6月龄以下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调查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王蒙;神经管缺陷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王春红;张家口市早产儿体液免疫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

9 丁艳;NSCL/P高危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与数据挖掘相结合的临床研究[D];潍坊医学院;2008年

10 李双;急性白血病与五种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99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99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