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高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肠道菌群的分布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01:18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围产期常见的并发症,与早产、胎儿死亡、巨大儿、母婴远期2型糖尿病等多种不良结局相关,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GDM为一种妊娠期代谢性疾病,GDM孕妇表现出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糖代谢异常等病理生理改变。高龄是GDM的高危因素之一,高龄孕妇(AMA)发生GDM等代谢性疾病的几率显著升高。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等的变化伴随或促进人体能量代谢的改变,肠道菌群失调与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年龄与菌群的相互影响,可能是GDM发生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借助16S rRNA测序,研究GDM孕妇肠道菌群变化,尤其是高龄合并GDM孕妇的肠道菌群特点。研究方法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采集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8月期间,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产检孕妇的粪便标本,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按OGTT结果分为GDM组和非糖尿病(non-GDM)组。提取粪便标本总DNA,16S rRNA扩增V4基因,通过Illumina平台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统计学处理,分析GDM组与non-GDM组肠道菌群特征与差异。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高龄孕妇肠道菌群变化将第一部分研究中GDM孕妇,按预产期时满35周岁为界,将其分为AMA组和NMA组,通过Illumina平台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肠道菌群的特征和差异。研究结果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1.1 共纳入47例GDM患者和85例non-GDM孕妇,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胎数、血压、血红蛋白、血脂等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GDM孕妇孕前BMI(P=0.022)及孕期增重(P0.001)高于non-GDM,并且GDM组超重、肥胖患病率高(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围产期BMI无统计学差异。1.2 GDM与non-GDM孕妇相比,与α多样性有关的指标如Shannon指数、Chaol指数、PD指数和observed OTUs值均无明显差异。加权和非加权的PCoA分析中两组患者均能在组内聚类,在组间显著区分,表明两组的β多样性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GDM孕妇肠道中的厚壁菌门比例显著降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比例显著升高。在属水平上Bacteroides、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Megamonas、Lachnospira、Roseburia GDM妇肠道中的比例显著增加。LEFSe结果提示,GDM组富集了更多的变形菌门,而non-GDM富集了更多的厚壁菌门。厚壁菌门-梭菌纲-梭菌目-瘤胃菌科为non-GDM中的特征菌。变形菌门-Y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为GDM组中的特征菌。特征菌中厚壁菌门与围产期HbA1c负相关,与围产期空腹血糖负相关,瘤胃菌科与围产期空腹血糖负相关,变形菌门与围产期空腹血糖正相关。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高龄孕妇肠道菌群变化2.1 GDM孕妇中,AMA孕妇23例,NMA孕妇24例。两组的基础情况指标如胎数、血压、血红蛋白水平、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相关指标,如孕前BMI、产前BMI、孕期增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AMA孕妇与正常年龄孕妇相比,Chao1指数、PD指数和observed OTUs等α多样性相关指标均显著降低(P0.5),非加权的PCoA分析能在组内聚类,在组间显著区分,表明两组的β多样性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AMA孕妇肠道中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比例降低,放线菌门比例升高。LEFSe结果提示,δ-变形菌纲-脱硫弧菌科为AMA组特征菌,厚壁菌门、Y-变形菌纲为NMA组特征菌。特征菌中脱硫菌属与围产期HbA1c负相关,颤螺旋菌属与围产期HbA1c负相关。研究结论GDM组与non-GDM组肠道菌群β多样性存在统计学差异,整体结构不一致,糖尿病组中厚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升高,特征菌为富集于变形菌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伴随肠道菌群变化。GDM患者中,AMA肠道菌群丰度降低,与NMA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存在统计学差异,整体结构不一致,其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降低,梭杆菌门丰度升高,特征菌富集于δ变形菌纲。年龄因素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孕妇的肠道菌群特征分析可作为潜在的筛查手段及治疗靶点。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14.256
【图文】:

曲线,曲线,序列数,测序


并间接反映所检测样本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当曲线趋向平坦时,提逡逑示更多的数据量只会产生少量新的物种,测序数据量渐进合理。以组为单位绘逡逑制Chaol邋(图1-1)和Observed邋OTUs邋(图1-2)两种曲线,序列数目2000左右逡逑出现拐点,X椉硬庑蛏疃龋咔饔谄交海锏狡教ㄆ冢毙蛄惺铮保矗埃埃疤蹂义鲜本锏阶畲蟛庑蛏疃取F教ㄆ诘某鱿痔崾炯绦黾有蛄惺仓荒芊⑾稚倭烤义先骸K得髁阶檠静庑蛏疃瘸浞帧⒑侠恚哺蔷蠖嗍镂镏郑觳庋峰义衔镏址岣怀潭茸阋月愫笮难绣常绦黾硬庑蚴浚桓谋淠壳凹觳饨峁e义稀鲥澹牵模湾义希咤澹睿铮睿牵模湾义希保担埃板澹义希靛义希义希渝澹保埃埃板危卞錘逡逑00邋2000逦4000逦6000逦8000逦10000逦12000逦14000逡逑Sequences邋Per邋Sample逡逑图1-1邋Chaol稀释曲线逡逑Figurel-1邋Chaol邋rarefaction邋measure逡逑13逡逑

曲线,曲线,拟杆菌,相对丰度


87个科,230个属。发现GDM组与non-GDM在门水平的菌群组成逡逑差异不大,门水平相对丰度排在前三位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逡逑它们构成超过95%邋(95.4%邋vs97.2%)的序列(表1-6、图1-3)。厚壁菌门、拟杆逡逑菌门、变形菌门,它们构成超过95%邋(95.4%邋vs97.2%)的序列。但相当于逡逑non-GDM,邋GDM组中厚壁菌门比例更低(50.4%邋vs邋60.6%),拟杆菌门(36.1%逡逑vs邋32.3%)、变形菌门(8.9%邋vs邋4.3%)比例更高。逡逑表1-6邋GDM组与non-GDM组菌群门水平相对丰度组成情况逡逑Table邋\-6邋Relative邋abundance邋of邋main邋bacterial邋taxon邋on邋phylum邋level逡逑GDM%邋non-GDM%逡逑Firmicutes逦50.4逦60.6逡逑Bacteroidetes逦36.1逦32.3逡逑Proteobacteria逦8.9逦4.3逡逑Actinobac邋teria逦1.4逦1.1逡逑Verrucomicrobia逦1.4逦1.1逡逑others逦1.8逦0.6逡逑14逡逑

多样性,秩和检验,指数


f3逦?.?■0??.>??0■.■§xjam>y?mi.>??i.O?m?'.*?>**ii?i.>io?jj逡逑图1-4邋GDM与non-GDM组菌群属水平堆积图展示逡逑Figure邋1-4邋Stacked邋bar邋of邋bacteria邋on邋genus邋level逡逑3.2.3邋GDM组与non-GDM肠道菌群a多样性分析逡逑a多样性主要反映样本的物种多样性,所用指标包括Chaol指数、observed逡逑species、Shannon指数和PD指数等。由于a多样性分析所得数据并不满足正逡逑态分布,因而采用K个相关样品秩和检验(Friedman秩和检验)。逡逑其中Chaol指数是根据Chaol算法来估计样本中所含OTU数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逸夫;白晓敏;杜娟;;肠道菌群对肿瘤影响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9年15期

2 汪俊宇;庞日朝;王文春;王美玉;黄彬洋;向武;李敏;张安仁;;谈与“菌”相关的“肠”识——以肠菌视野初探间歇性禁食[J];医学争鸣;2019年04期

3 周峰;吴小燕;郭晓辉;;肠道菌群与药物相关性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8年06期

4 李子靖;;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和治疗的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08期

5 刘爱玲;吕红;钱家鸣;;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年04期

6 张丹;;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81期

7 吴莉娟;刘铜华;;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病中的地位与作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年09期

8 刘海龙;张维华;吴晓康;;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发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年04期

9 于春霞;刘素娟;傅力;;运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机体代谢机制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8年04期

10 ;Cell Rep:科学家揭示肠道菌群影响代谢疾病的新线索[J];中学生物教学;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晨飞;朱明利;;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集[C];2018年

2 何轶群;;人类肠道菌群与常见疾病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3 冯琴;;调节肠道菌群在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和意义[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2015年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学习班讲义[C];2015年

4 郝微微;李佳;历娜娜;刘玉婷;温红珠;;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曹虹;郝小燕;彭亮;方幸幸;;肠道菌群与机体代谢及相关疾病——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鹏远;;肠道菌群在肠-肝轴中的作用[A];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河南省微生物学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保红;李e

本文编号:2803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803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2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