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发布时间:2017-04-16 17:28
本文关键词:可视化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特性,对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内膜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并将培养成功的细胞悬液注射至裸鼠腹部皮下,建立可视化裸鼠子宫内膜内异症模型,并评价该方法的成模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等提供可靠模型。 方法:选取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分离出内膜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并将细胞分为分离组(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和混合组,然后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特性,应用吉姆萨染色进行细胞形态鉴定,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细胞特异性鉴定(波形蛋白及角蛋白的表达),最后将200u1不同数量(1.0×106、2.5×106、5.0×106、1.0×107)的各组细胞悬液注射至雌性裸鼠(5-6周龄)的腹部皮下,随后分期观察裸鼠皮下注射部位的变化,同时剥离种植的异位病灶制作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期病理组织学形态,遂对有腺体生长的异位病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进一步明确组织细胞的类型,最终比较分析各方法所得模型的成模率及成模时间。 结果:分离培养的腺上皮细胞在体外不能传代,分离培养的间质细胞及混合培养的各组细胞均可传代,混合培养的内膜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分离培养的间质细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培养的异位内膜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在位内膜细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中观察到生长良好的异位病灶呈隆起的囊泡样结构,表面有血管生成,病理学证实其内有子宫内膜腺体形成,免疫组化结果确定异位病灶细胞与人类内膜细胞同源;各组在第10天、第15天形成的异位病灶体积与5天时异位病灶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0天与第15天时形成的异位病灶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数量的在位细胞组模型在第5天、第10天和第15天时各组间成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胞数量为5.0×106和1.0×107时的成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数量的异位细胞组模型在第5天、第10天和第15天时的成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胞数量为5.0×106和1.0×107时的成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数量为5.0×106/200u1时,异位细胞组的成模率高于在位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腺上皮细胞必须与间质细胞共培养才能传代,间质细胞能够传代但增殖能力较混合的内膜细胞弱,混合培养的异位内膜细胞较在位内膜细胞增殖能力强;应用混合培养的第5-6代异位内膜细胞,以5.0×106/200u1的浓度注射到雌性裸鼠腹部皮下,能够成功构建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该方法成模时间短,成模率高,实现了异位病灶的可视化。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细胞 细胞培养 动物模型 裸鼠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32;R711.7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略语/符号说明11-12
- 前言12-15
- 研究现状、成果12-13
- 研究目的、方法13-15
- 对象和方法15-23
- 1 实验对象15
- 1.1 标本来源15
- 1.2 标本获取过程15
- 1.2.1 在位内膜获取15
- 1.2.2 异位内膜获取15
- 1.3 实验动物15
- 2 实验材料与试剂15-16
- 2.1 主要仪器设备15-16
- 2.2 实验试剂16
- 2.3 其他实验材料16
- 3 实验方法16-22
- 3.1 子宫内膜细胞的培养17-18
- 3.1.1 子宫内膜细胞的混合培养17
- 3.1.2 子宫内膜细胞的分离培养17
- 3.1.3 子宫内膜细胞传代培养17-18
- 3.1.4 细胞计数器计数18
- 3.2 子宫内膜细胞的鉴定18-19
- 3.2.1 子宫内膜细胞形态学鉴定18
- 3.2.2 子宫内膜细胞特异性鉴定18-19
- 3.3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19
- 3.4 细胞冻存19-20
- 3.5 细胞复苏20
- 3.6 动物分组20-21
- 3.7 观察裸鼠病灶并取材21
- 3.8 组织病理学检测21
- 3.9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1-22
- 3.10 异位症成模标准22
- 4 统计学方法22-23
- 结果23-26
- 1 子宫内膜细胞形态学特点23
- 1.1 原代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23
- 1.2 复苏后的子宫内膜细胞23
- 2 子宫内膜细胞鉴定23
- 2.1 子宫内膜细胞形态学鉴定23
- 2.2 子宫内膜细胞特异性鉴定23
- 3 细胞标准生长曲线及增殖能力比较23-24
- 4 异位病灶病理HE染色结果24
- 5 异位病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24-25
- 6 内异症裸鼠模型结果25-26
- 6.1 裸鼠一般情况25
- 6.2 异位病灶形成25
- 6.3 异位病灶体积比较分析25-26
- 6.4 异位病灶成模率比较26
- 讨论26-34
- 1 子宫内膜细胞的特点及鉴定方法26-28
- 2 子宫内膜细胞的培养方法28-29
- 3 内异症模型移植物的选择29-30
-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建立30-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9-40
- 附录40-43
- 综述43-61
- 综述参考文献54-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淼;王敏;任霞;杨秀丽;彭超;周应芳;;生存素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2 陈峥峥;凌斌;;催乳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年05期
3 李妍;李迅;;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J];解剖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4 王海燕,薛晓鸥,姜恩魁,戴俊峰;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分离方法的研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闫桂英,郑慕白,章汉旺,靳镭,林华,朱桂金;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腹腔液及异位灶中的表达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年03期
6 谭先杰,刘东远,郎景和,沈铿,冷金花,孙大为,朱兰,刘珠凤,许秀英;子宫内膜腺上皮及基质细胞分离、培养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细胞模型的探索[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年01期
7 杭爱国,刘玲,吴峗,钱海虹,周美华,胡莉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整合素表达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年02期
8 阳艳军;冷金花;董U,
本文编号:311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113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