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SD大鼠成骨细胞中BMP与PKA/PKC信号途径的交互作用

发布时间:2021-06-19 08:01
  典型的BMPs信号转导途径是:BMPs作用于靶细胞上特异性跨膜丝苏氨酸激酶受体,使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形成异聚体复合物,Ⅱ型受体使Ⅰ型受体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的Ⅰ型受体进一步磷酸化受体调节型Smad(R-Smad),并将信号传递到Smad途径。R-Smad从跨膜受体上脱离进入细胞浆,与共同型Smad(C-Smad)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在核内其他DNA结合蛋白的参与下,Smad异聚体复合物作用于特异的靶基因,起转录调节作用。PKA和PKC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内的两种蛋白激酶,调节着细胞的物质代谢、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本文研究了PKA和PKC在SD大鼠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和活性变化,及其在BMP影响大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实验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SD大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按照文献报道的差速贴壁纯化的方法,并且在原代培养过程中就使用含有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钠、抗坏血酸的诱导培养液,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观察其生物学行为、成骨表型及DMSO对细胞的影响,旨在为以后的实验做好细胞培养方面的准备。试验中观察到:7-10天达到80%汇...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SD大鼠成骨细胞中BMP与PKA/PKC信号途径的交互作用


骨块法原代诱导培养成骨细胞附

成骨细胞,附图


常可见到核分裂相(附图1)。传代细胞还可见到集落状生长,细胞密度随培养时间增加明显增多,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细胞密集后呈漩涡状、束状排列(附图2)。传代细胞生长至5至8天后,出现局部细胞高度密集,由周围向中央区,细胞形态由原来的多角形、星形逐渐变为椭圆形、圆形、铺路石样,9至12天后(受传代细胞的密度差异影响),在细胞密集区的一30·

成骨细胞,中央区,团块,诱导培养


成骨细胞聚集中央区致密团块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鼠成骨细胞中蛋白激酶A的表达及信号作用[J]. 葛成,杨连甲,刘宝林,赵丽君.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06)
[2]成骨细胞中蛋白激酶A的作用[J]. 葛成,杨连甲,刘宝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04)
[3]鼠颅盖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及ALP免疫组化法鉴别纯化[J]. 王前,钟世镇,龚文汇,欧阳钧.  中华骨科杂志. 1995(06)

博士论文
[1]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 曹罡.第四军医大学 2002
[2]含孔磷酸钙陶瓷为支架基因转染自体细胞成骨能力研究[D]. 陈希哲.第四军医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庆大霉素损伤后前庭上皮细胞增殖调亡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 马晓莉.第四军医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37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237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a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