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球新型佐剂对HPV L1五聚体蛋白的包埋及其免疫效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23:15
本文关键词:纳微球新型佐剂对HPV L1五聚体蛋白的包埋及其免疫效应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human papillomavirus)感染是引起尖锐湿疣、宫颈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原。研究和开发有效的HPV疫苗是清除和阻断HPV感染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与已上市的以VLP为靶抗原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相比,从大肠杆菌中纯化获得的HPV L1五聚体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低成本宫颈癌及生殖器疣等疾病的预防性候选疫苗。近些年来,生物可降解的纳微粒子和脂质体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与佐剂系统。本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lecithin-PLGA为载体材料,包埋HPV L1五聚体抗原蛋白,构建粒径均一的PLGA-Ag和lecithin-PLGA纳微球,探讨其作为疫苗佐剂时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论文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采用快速膜乳化技术结合溶剂萃取法成功制备了PLGA载HPV L1五聚体抗原微球,并考察了内水相pH值、内水相缓冲体系浓度、初乳制备方式、抗原浓度等对PLGA微球包埋抗原的包埋率和装载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粒径分别为0.43μm和1.38μm的PLGA载抗原微球,其表面圆整光滑,载药量分别为66.56μg/mg、47.335μg/mg,包埋率分别是73.78%、65.69%。 2.考察载HPV L1五聚体抗原PLGA微球粒径对体内免疫应答强度和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载抗原PLGA微球产生了与铝盐佐剂相似的中和抗体和特异性抗体IgG滴度和极显著高于铝盐佐剂的IFN-γ水平(P0.01),表明PLGA微球在增强体液免疫应答的同时,更有助于增强细胞免疫应答。另外,大粒径载抗原PLGA微球组(1.38μm)产生的IgG滴度(2.3倍)和中和抗体滴度(3.8倍)显著高于小粒径载抗原PLGA纳微球组(0.43μm)(P0.05或P0.01)。在细胞因子方面,大粒径的载抗原PLGA微球(1.38μm)能更显著提高IL-6(4.7倍)、IL-4(1.5倍)的分泌水平,增强Th2型免疫应答;而小粒径载抗原PLGA微球(0.43μm)显著提升IFN-γ的分泌水平(2.1倍),增强Th1型免疫应答。这表明大粒径载抗原PLGA微球有助于体液免疫应答的提升,而小粒径载抗原PLGA微球则有助于细胞免疫应答的提升。 3.采用快速膜乳化技术结合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高载药量和高包埋率的lecithin-PLGA载HPV L1五聚体抗原的复合纳微颗粒,诱导了显著高于铝盐佐剂的中和抗体滴度(P0.05)和极显著高于PLGA纳微球佐剂的中和抗体滴度和特异性抗体IgG滴度(P0.01)。在细胞因子方面,lecithin-PLGA-Ag纳微球诱导了显著高于铝盐佐剂的IFN-γ的分泌水平(P0.05),,但显著低于PLGA载抗原微球;同时lecithin-PLGA-Ag纳微球诱导了显著高于铝盐佐剂的IL-6水平(P0.05)和相似的IL-4水平,以及显著高于载抗原PLGA微球的IL-4和IL-6分泌水平(P0.05)。这表明lecithin-PLGA载抗原复合纳微颗粒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疫苗递送与佐剂系统,它能产生优于铝盐佐剂和PLGA纳微球的高水平的抗体滴度,以及显著高于铝盐佐剂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9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图表清单12-14
- 第一章 绪论14-37
- 1.1 人乳头状瘤病毒概述及研究进展14-22
- 1.1.1 人乳头状瘤病毒概述14
- 1.1.2 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14-17
- 1.1.3 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分类与型别17-18
- 1.1.4 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相关疾病18-20
- 1.1.5 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现状及研究进展20-22
- 1.2 疫苗学免疫基础22-28
- 1.2.1 固有免疫23-25
- 1.2.2 适应性免疫25-26
- 1.2.3 体液免疫应答26
- 1.2.4 细胞免疫应答26-28
- 1.3 疫苗佐剂概述28-33
- 1.3.1 疫苗佐剂的种类及研究现状28-30
- 1.3.2 聚合物纳微球作为疫苗佐剂的研究现状30-33
- 1.4 立题依据和目标33-37
- 1.4.1 论文立题依据33-35
- 1.4.2 论文工作目标的策略35-37
- 第二章 粒径均一、大小可控的载 HPV L1 五聚体 PLGA 纳微球的制备37-49
- 2.1 引言37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37-40
- 2.2.1 试剂与仪器37-38
- 2.2.2 实验方法38-40
- 2.3 结果分析40-48
- 2.3.1 内水相 pH 值对抗原包埋的影响40-41
- 2.3.2 内水相缓冲体系浓度对抗原包埋的影响41-42
- 2.3.3 纳微球初乳制备方式对抗原包埋的影响42-44
- 2.3.4 改变抗原浓度对抗原包埋的影响44-45
- 2.3.5 不同粒径载 HPV L1 五聚体的 PLGA 纳微球的制备45-47
- 2.3.6 优选条件下载抗原纳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47-48
- 2.4 本章小结48-49
- 第三章 PLGA 纳微球粒径对 HPV 疫苗免疫效果的调控研究49-63
- 3.1 引言49-51
- 3.2 材料与方法51-55
- 3.2.1 材料与仪器51-52
- 3.2.2 实验方法52-55
- 3.3 结果分析55-60
- 3.3.1 纳微球粒径对抗体水平的影响55-56
- 3.3.2 纳微球粒径对脾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Luminex 法56-58
- 3.3.3 纳微球粒径对脾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ELISA 法58-59
- 3.3.4 纳微球粒径对脾细胞中分泌相关细胞因子的细胞数的影响59-60
- 3.4 讨论60-61
- 3.5 本章小结61-63
- 第四章 载 HPV L1 五聚体抗原的 lecithin-PLGA 微球的免疫效果研究63-74
- 4.1 前言63-64
- 4.2 实验64-68
- 4.2.1 试剂与仪器64-65
- 4.2.2 实验方法65-68
- 4.3 结果分析68-72
- 4.3.1 PLGA 载抗原微球表征68
- 4.3.2 纳微球抗体水平分析68-69
- 4.3.3 纳微球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分析—Luminex 法69-70
- 4.3.4 纳微球对脾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分析—ELISA 法70-71
- 4.3.5 纳微球粒径对脾细胞中分泌相关细胞因子的细胞数的影响71-72
- 4.4 讨论72-73
- 4.5 本章小结73-74
- 结论与展望74-77
- 1. 结论74-75
- 2. 论文创新点75
- 3. 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6-87
- 致谢87-88
- 附录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德政;熊卓;张人佶;颜永年;刘利;;相分离法制备PLGA微米-纳米多孔结构研究[J];材料导报;2006年S2期
2 曾烨婧;王连艳;马光辉;马润宇;;快速膜乳化法制备载紫杉醇聚乳酸类微球[J];过程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许雪梅;;人乳头瘤病毒及宫颈癌疫苗的研究——解读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10期
4 龚向东,叶顺章,张君炎,张国成,邵长庚,梁国钧,姜文华,夏强,王全佩;1991~2001年我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大维;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纳微球新型佐剂对HPV L1五聚体蛋白的包埋及其免疫效应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294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